纪录片中的音乐:一种符号学解读

2019-09-10 07:22孙延凤
美与时代·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延符号学符号

摘  要:纪录片是影像艺术和声音艺术的结合体,纪录片的音乐在完成叙事结构、情节分析、情感传递、意蕴表达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纪录片音乐运用的研究尤为重要。结合纪录片《180°以南》,运用符号学的两个理论来解读纪录片的音乐,力争从外延与内涵、聚合体与组合段两个方面展开对纪录片音乐的分析,找寻纪录片音乐运用的规律、方法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多重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音乐;符号学;《180°以南》;符号学

一、引言

音乐是人类最感性而又最理性的语言。在这个视听大爆炸和阅读碎片化的时代,比起耗时费力观看故事情节,音乐对受众的吸引力往往是迅速的、瞬间的、直抵人心的。纪录片是影像艺术和声音艺术的结合体,纪录片的音乐在完成叙事结构、情节分析、情感传递、意蕴表达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纪录片音乐的运用也是一部纪录片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揭示性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对纪录片音乐运用的研究尤为重要。

符号学是索绪尔在论述语言学的时候提出来的。莫里斯、皮尔斯、叶尔姆斯列夫、巴特等理论家也都提出了关于符号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电影、文学、建筑学、大众传媒、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中[1],为某一具体学科的知识内容的解读与运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和途径。比如麦茨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运用于电影领域,创造了电影符号学,为人们解读电影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纪录片《180°以南》全片运用了14段音乐,音乐在此部纪录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接下来的论述中将会结合纪录片《180°以南》,运用符号学的两个理论来分析纪录片的音乐运用,力争从外延与内涵、聚合体与组合段两个视角开展对纪录片音乐的解读。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具体案例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纪录片音乐,找寻纪录片音乐运用的规律、方法与规范,最大限度发挥音乐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多重作用,为受众生产出既具有视觉美,又兼具听觉美的高艺术性、高观赏性的纪录片,以期丰富纪录片的理论,并运用于指导具体实践。

二、纪录片音乐之表意

“表意”是指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与用来表现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是指把讯息传达给接受者的过程。丹麦语言学家叶尔姆斯列夫确定了表意体系的独特分类:外延符号学和内涵符号学。“外延”是指符号与参照物的联系,即词或词组以可见到的外部世界的特定部分为参照物而确定的概念。这是第一性纯信息语言。“内涵”是指词或词组在说者和听者的脑海中引起的感情和想象的基础上产生的深层含义,它与主体的社会文化观念有关,这种意义是“漫射”的,它包含修辞、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或个体状况等不同因素,这是第二性语言。外延符号的总和(表意形式和表意内容)可以构成内涵符号,内涵概念中包含着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意义[2]。笔者在此借用这对理论,解读纪录片音乐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一)巧用外延意义,增强纪录片具象表现力

纪录片记录真人真事,为我们提供真实影像,纪录片的真正力量在于具象表现力。纪录片音乐作为一种符号,与影像这个参照物构成一种联系,这就是外延。在纪录片创作中要巧借这种外延意义,增强纪录片具象表现力。如《180°以南》20′11″——20′32″的片段中配乐是《Rooller Coaster》(《云霄飞车》):You’re like a rooller coaster,you got heavy-metal wings,you can make dad man cream,you’re like a rooller coaster(你就像一列云霄飞车,长着重金属的翅膀,你能让死去的灵魂尖叫着复活,你就像一列云霄飞车)。此段没有解说词,配的画面是约翰逊站在峭壁上把冲浪板扔进大海中,自己跳进大海冲浪。以冲浪板为参照物,以云霄飞车为符号,在它们之间产生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外延意义,这个外延意义比纯影像或配用解说词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增强此片段的具象表现力。

(二)拓展内涵意义,增强纪录片意象感染力

纪录片内涵的表意内容就是纪录片特定的风格、诗意或象征,内涵的表意形式就是外延化的符号素材整体,包括外延的表意形式和表意内容,音乐就是纪录片外延的一种。内涵的调用会创造出意象,会生发出超越既有的固定时空的一种突破既有时空的扩容式表达。这种表达亦会在观众的主观能动意识参与和介入过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虽基于影视意象,但却会在思考的过程中,跳脱于影视意象之外[3]。如《180°以南》中64′33″——66′26″的段落配乐是《Doug's Theme》“我觉得拿的生命来冒险,似乎并不值当,但我们必须还是想办法下山。”在这句同期声之后就响起这段哀伤的音乐。这个片段中,阴沉的天气、厚厚的灰色云朵、贴着海面一群乱飞的鸟儿、一个冲浪者在海面上艰难的滑行,以及《Doug's Theme》中女声唱法,这些是外延的表意内容。而黄昏光线、剪影拍摄技法、压低天空的构图技法、女声哀伤的情绪,这些都构成外延的表意形式。两者结合便构成了内涵的表意形式,而灰暗色调的画面色彩以及哀傷的音乐可以让人产生压抑、悲伤、失落的情绪,这是内涵的表意内容,增强约翰逊不能登顶遗憾这个意象的内在感染力。纪录片可以通过音乐、景物、拍摄技法这些外延范畴的相互匹配,创构出无数个意象,让纪录片产生无限的艺术意蕴,让人们在感情和想象的基础上生发出更深刻的美学自觉和共情。再如14′05″——14′53″片段中的音乐《Lonesome Blues》(《寂寞蓝色》),此处画面是夕阳西下,蓝色大海中一只漂行的船,约翰逊在风中收紧船上的缆绳。这是航行的第40天,离秘鲁海岸3218公里,约翰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整长距离航行期间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寂寞。夕阳下的大海带有一种忧郁美感,搭配的是约翰逊长距离航行的寂寞忧郁心情。音乐、影像内涵意义共同建构出有感染力、共情力的意象——寂寞、忧郁。

三、纪录片音乐之关系

聚类体关系和语意段关系是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语言状态关系中的两根主轴。聚类体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因为类似性而可能互相替代的潜在关系;语意段关系指一个语言元素与另一语言元素同时排列在言语链上的组合。麦茨将语言学的这一对理论运用到电影中产生了聚合体与组合段。在纪录片体系中,聚合体则是指纪录片作为一门艺术的选择过程:从类似元素中选择最佳方案,比如是用解说词还是用配乐达意传情。组合段则表示纪录片镜头的组接或者段落之间的衔接。

(一)处理好聚合体关系,建构更优叙事路径

纪录片中利用声音叙事的方式有解说词叙事、同期声叙事、音乐叙事等多种。这些方式构成了纪录片声音叙事的聚合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体关系。在某一节点选择的叙事方式往往更能体现一部纪录片的艺术水准和审美层次。音乐叙事更能调动人们的审美想象和直觉智慧,给人们带来更为深刻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感受。《180°以南》中多处使用了音乐叙事,而非解说词和同期声叙事。如在雷蒙·纳瓦罗说完“要坚守在这片最棒的、最美丽土地和海域,守卫自己的家园”后,接著就响起音乐:Wouldn't you love to be out on the rolling sea?With only the sky above you for a roof.What if your friends were there laugh at all your jokes?And share sweet salt air with you wouldn't that be good.You know it would.Wouldn't you love to find yourself there some time?Ducking when the bow swings your way(难道你不想漂流海上,你的头顶只有天空,你的朋友都在一起,嘲笑你的笑话?你们如此放松,你心中有股甜美柔软的海风,那该多美妙,你知道会非常美妙。难道你不想将来某天为自己寻找这样一片栖息之地,沉潜入海,任船头摇摆在你的征途)。前文并没有讲述这是一片怎样的海域,让雷蒙·纳瓦罗如此坚定地要守卫它。而在此时用音乐的歌词唱出来这片海域的美丽,讲述这片领地的美好,比用解说词甚至同期声讲述更为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有美的感受,让人们在轻松的音乐中了解到这片海域给雷蒙·纳瓦罗带来的幸福感,更好地完成叙事。

(二)匹配好组合段关系,找寻更优表达方式

1.用音乐连接画面。纪录片中组合段关系有很多种,在某一节点上各种元素采用哪种组合方式才能实现最优表达?画面和画面之间如何进行转场,才能使两个画面之间没有跳跃感?这时音乐往往起着非常好的组接作用。《180°以南》中多处使用音乐连接画面,把后一个场景的声音提前到前一个场景。如在23′19″——26′09″的片段中使用的音乐是《Journey Through The Past》(《穿越过去的旅程》),把下一场景的音乐提前到约翰逊还在岛上走路的镜头,用音乐把约翰逊在岛上走和抬木头的两个场景连接在一起,继而过渡到船上,实现此情节的流畅表达。再如16′24″——18′16″片段中拉帕努伊岛语歌曲的使用,把拉帕努伊岛语歌曲提前到大海中的船的场景中,下一个画面就是复活节岛的象征性建筑——阿胡石像群,然后又是大海中船只航行的画面,大海和部落的画面交叉剪辑,靠的是部落歌曲连接不同场景,保证叙事上的连贯性,也象征着现代文明向着世界上最远岛屿的古老文明一步步走进。用部落歌曲配上复活节岛的各种场景画面表现地域性,交代环境。

2.用音乐承接上文。纪录片中一个个故事就如一个个珍珠,用什么样的线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音乐在承接上文、开启下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10′47″——11′59″片段中先介绍提米·奥尼尔和基思·马洛伊的登山经验,接着用音乐《Tenuousness》前奏部分进行叙事,将两者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再如49′54″——50′38″片段中使用《Lay Me Down 》串联故事。道格是爬上科尔科瓦多之巅的,不只是爬上去多么艰辛,还得想怎么下来,在没有任何绳索和锚的情况下,只能爬着下山,然后就响起这个明快的音乐,同时“lay me down ”(让我下来)很好地顺承上文,开启下面的故事。

四、结语

通过符号学解读,笔者找寻出音乐在纪录片中运用策略如下:巧用外延符号与内涵符号增强纪录片具象表现力和意象感染力;配置好聚合体和语意段,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纪录片音乐的符号学解读有利于深化对音乐在纪录片中作用的理解,优化纪录片叙事路径,提升纪录片的美学意蕴。

参考文献:

[1]刘楠.符号学论域的敞开:评《应用符号学》[J].符号与传媒,2019(1):241-247.

[2]麦茨.电影表意泛论[M].崔君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0-11.

[3]方树林.《绣春刀Ⅱ:修罗战场》:末路英雄的时代觉醒[J].电影评介,2017(13):52-53.

作者简介:孙延凤,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外延符号学符号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