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临摹是学习书法和绘画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驱使学习者自觉地反复推敲其技法和用意,继而获得有助于专业成长的法则,提升专业技能。尤其要取法乎上,临摹传统经典作品,避免盲目探索,少走弯路。对于工笔花鸟的初学者而言,宋人小品中的《枇杷山鸟图》即为绝佳的范本。当然,在临摹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产生错误的想法和做法,给学习带来一些阻碍。为此,要敢于探索,在不断试错中寻找方法,以此习得精湛的技法。
关键词:试错;工笔画;绘画技法;《枇杷山鸟图》;临摹
《枇杷山鸟图》是南宋画家林椿的作品。其精工细腻、生动传神的技法照见了宋代绘画的成熟,印证了工笔花鸟画的杰出成就。选此作为临摹的对象可以说是毫不犹豫的,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探索,可以扣响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大门。因此,《枇杷山鸟图》的临摹就这样开始了。
一、《枇杷山鸟图》的临摹步骤
(一)勾白描稿
首先复印好白描稿,把宣纸附在白描稿上,用铅笔描摹,再把铅笔摹好的稿子放在宣纸下面,白描稿放在一旁,对照着白描稿用笔,以毛笔勾勒,书法入笔,“起—行—收”,注重提按扭转,谓之“钉头鼠尾”。值得注意的是,墨要有浓淡变化。一般来说,花朵、果实、鸟羽等用淡墨,以表现其柔软;叶子用次淡墨,枝干用浓墨,以表现其硬朗。在勾勒正式的稿子之前,先练习几分钟勾线。
(二)绷板
事先裁一张比画作小的生宣放在画板上,垫在白描稿的下面,以便后期上色时可以吸掉多余的水分;然后用喷壶把生宣均匀地喷湿,以不拱起为最佳。接着把线稿平铺在上面,用刷子均匀地刷开,先是沿着对角线,再以“十字型”刷开,同时附身侧面看一下是否全部贴在画板上,最好不要有气泡留在上面。而画的四周则用浆糊把事先裁好的四条生宣粘好,也可以用水胶带代替,只是最后完工时水胶带不易撕下来。
(三)刷底色
中国画由于年代久远,遗存下来的纸本颜色会因为氧化而发黄,所以我们在临摹时可以仿古做旧,把底色做成现有的模样。宋人花鸟小品的底色一般可以用四种颜色调和:赭石+焦茶+藤黄+淡墨。具体调至何种程度,可根据画面需要进行调整。如原画底色偏红,可适当增加赭石;若偏黄,可适当增加藤黄。刷底色时,将画板平放在桌上(也可将画板立起来,在刷的过程中让水分自然往下流,尤其是较重的杂质可以流下去),用刷子先横向刷一遍,再纵向刷一遍,和绷画时一样,附身观察是否有未刷之处。最多来回两遍就可以,切勿反复涂抹。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以先对白描稿分染墨色再刷底,其次数也以绘画习惯和画面效果来判定。
(四)敷色
中国传统绘画并不以焦点透视、明暗光线为表现基础,而是追求物体本身的色彩与质感。待画面完全干后就可开始着色,“着色”也叫“敷色”,其中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分染,即分出画面中物体的浓淡、前后、转折等变化;二是罩染,即平涂。两个步骤可交替进行。
1.分染
先以墨色分染,为上色“打底”。分染墨色时,要用当天的新墨,墨汁至少要用一得阁,当然,能用墨块研磨是最理想的。把墨倒在干净的碟子里,用干净的笔以清水调匀。尤其要注意的是,墨一定要干净透明,包括后面染颜色也是一样,切勿有杂质,不然画面会脏,上的效果也会变得沉闷,达不到工笔画颜色清透的效果。
调好淡墨后,参照原画的浓淡变化先从最浓的地方开始分染。期间使用的两支笔,蘸墨或色的叫色笔,蘸水的叫水笔。色笔的水分相对来说可以稍多一点,水笔的水以适中为宜,若水过多,会溢出要染的部分,把颜色冲淡;若水过少,墨或颜色较难晕开,还会把纸蹭薄。在分染的过程中,要做到细致入微,一点点染,不能操之过急。晕染叶子时,要把水线留出,并且不要晕染到所勾的线外。
2.罩染
在分染的基础上平涂颜色,使色度加深,产生新的颜色效果,从而使画面趋向统一。在这一步骤中,掌握颜色的浓淡非常重要,颜色要稀薄,不能贪快省事。而且罩染时,每次要等待第一遍干后再染第二遍。中途要刷底色,待底色一干就可以再次用淡墨染。一遍遍染墨,一遍遍刷底色,具体多少次,以画面达到的饱和度为标准。墨色上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着色了,即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
和前面染淡墨一样,观察原画的颜色变化,依然从颜色最深的地方开始。初次着色时可以较为均匀地每个地方都染一遍,当然笔触要有变化。所谓笔触,是指下笔时的动态、方向、面积、力度等都要有讲究。待整个画面的颜色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开始有更大的变化了,即原画中颜色暗沉之处可以多染几遍,明亮处少染几遍。以《枇杷山鸟图》来说,染墨和着色的次数为:果实最少,叶子次之,枝干和鸟的翅膀最多。
在分染或罩染期间可清涂几遍胶矾水以固其底,干后再染,则仍能保持鲜润。
(五)复勾
这是临摹进行到收尾阶段时,最后一个步骤,为的是收拾全局,调整画面效果,提升画面精神气。这个环节很考验白描功底,线的粗细、起手、墨色都要把控好,而且要恰好勾勒在物体的边缘,不能和物体的整体感脱节而显得突兀。
二、《枇杷山鸟图》的临摹试错
染色是画工笔画最难的一个步骤,也是最考验技术和熟练度的。古人云:“三矾九染”。对于初学者来说,上色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注意或待于解决,以笔者为例,有以下几点试错经历。
(一)刚开始所选临本不佳。前文许多处一直在强调“原画”这个词,古人遗留下来的真品,常人自是难以见到的,更不可能放在手边观察,所以我们应该买正版书籍,最好是高仿真的印刷品,参照书上的高清图进行临摹。像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经典国画临摹实技·宋人花鳥》丛书就可作参考。需要注意的是,现如今网络发达,许多画通过手机、电脑都可以查看到,但由于像素、版本等原因,会呈现出各种颜色,其偏差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在敷色时为了能更接近原作的效果,最好是参照经典范本里的图,忠实于原作。
(二)画面容易弄脏。所刷的底色和晕染的墨色(颜色)在调和时一定要清透、干净,用当天新研的墨汁(颜料),并且所用的碟子、毛笔、水等都要干净,以免有杂质沉淀在画面中。除此之外,每一次刷底色或上色以上一次进行后画面完全干透为宜。
(三)所刷底色颜色过重。初学调色,难免下手过重。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用清水洗一遍,当然这个需要有经验。还有一种办法,用其他颜色补救,以《枇杷山鸟图》里的枇杷为例,如果枇杷所上的墨色过重,可加白粉和藤黄以及少许清水调匀,把枇杷的颜色提亮。
(四)画面的明暗效果出不来。层层渲染了很多次,但画面一直处于一种灰色状态,各个物体一个色调。其实,仔细看原作就会发现枝干转折的结痂处颜色较重,其沧桑的质感要表现清楚,叶子的正反面有深有浅,枇杷也有亮部和暗部,还有鸟的羽翅有轻重变化,等等,而诸如此类的细节都没有画出来。“没有细节”成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对此,要一遍又一遍地观察,有选择性地上颜色,即亮部暂时不管,只是在暗部进行局部上色,以此调整画面。比如枇杷,从视觉上看,在前面的几个枇杷暂时不用,只用画被遮在后面的几个,用淡赭石进行渲染,尤其要注意果实与果实的交界处,体现出自然状态下的阴影效果。在进行几遍涂染后,颜色慢慢加重,没有上色的亮部也就逐渐凸显出来了。如果对比还不够明显,可以从亮部下功夫,用白粉加藤黄调淡调匀,对“前面的果实”进行渲染。 叶子也是如此,颜色较淡的反叶可以暂时不动,只在正叶上反复上色,营造层次感。
三、《枇杷山鸟图》的临摹启示
(一)胆大心细,带着思考揣摩
宋代诗人陆游有詩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开始临摹,可能会觉得没有头绪,无从下手,甚至有畏难心理。克服这一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大胆去画,勇于尝试。在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之后,立即开始。期间产生的问题或许恰好就是前进的阶梯。比如,在刚开始勾线时,即便知道要注重线条的质感,或钉头鼠尾,或高古游丝,但实践起来未必做得到,或软弱无力,若缺少提按。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勾完一张后把勾勒的白描稿和原作的白描稿进行反复对照,用红笔圈出不足之处,单独进行练习,再把它放在一边作参照。在此基础上,勾勒第二张、第三张,直到满意为止。如此一来,肯定会有进步。当然,这不仅是手动练习的过程,也是大脑思考的过程。临摹并非完全照搬照抄,而是需要带着思考去细细揣摩,揣摩其用笔、用色,揣摩其结构、造型,揣摩其背景、心境。
(二)不耻下问,怀着疑问请教
画工笔需要耐心、静气,一个人若能静下心来去练习是件益事。尤其当自身经验缺乏的时候,更应该如孔子所言,“不耻下问”。当自己捉摸不定的时候,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比深有体会,在刚开始学分染时,总是不知不觉就把墨染匀,导致画面效果很平,没有立体感,为此苦恼不已。于是,向高一届的师姐请教,把问题说明,并让师姐看我分染一遍,结果问题马上被揪出来了——色笔和水笔蘸色(水)分量不对。在染色的时候,颜色笔中的颜色要蘸得饱和,清水笔中水分不能过多,如果太多水分,就会把颜色冲走,不利于颜色的渲染。又看师姐示范一遍具体操作方法,我才恍然大悟。
(三)精益求精,向着书本探寻
花鸟画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把工致周密、笔精色妙发挥到了极致。线条精到有力,一件作品,无论繁琐还是细致,都倾注了作者的一腔心血,从来未见有草草了事的地方,这是难能可贵的。今人在学习时也应秉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接近原作的风骨。鉴于此,我们除了胆大心细、不耻下问之外,还应多向书本学习,寻求方法和真理。古代的画论、今人的技法讲解,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对象。
四、结语
《枇杷山鸟图》的临摹期间遇到许多问题,经历了无数次“画不下去”“不想画了”之类的情绪,好在,最终完成了。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画幅不是斗方。这张画的原作是29.6cm×27.2cm接近斗方的尺幅。但笔者的是竖幅,所以还应该再剪裁掉一些边缘部分,而这个问题当时没有发现就拿去给装裱店的人托底了。这也给了以后画画者一个警醒,要重视画幅尺寸,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总的来说,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最重要的一定是坚持把作品完整地画完,切勿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大胆地去画,勇于尝试。况且画画本身就是手上功夫,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实践,在试错中习得精湛技艺。也希望有了这个开始后,在接下来的工笔学习之路能大胆往前走,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邹传安.工笔花鸟画技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2]赵斌.经典国画临摹实技 宋人花鸟2[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3]赵佶,梁楷.醉美册页 宋画 花鸟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8.
[4]陈天硕.“花鸟画技法”课程的工笔技法拓展——以宋代工笔花鸟小品的临摹实训教学为例[J].工业设计,2016(11):75-76.
[5]殷晓克.工笔花鸟画古法临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15-117.
作者简介:厉州格,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