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外宣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2019-09-10 22:25沙庆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新媒体时代

沙庆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提高国际话语权显得尤为突出,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外宣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外宣翻译;译者素质

一、引言

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大,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交往更加頻繁,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促进相互发展,各种外宣翻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新媒体时代外宣翻译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外宣翻译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事外宣的工作者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把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长久以往不仅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二、新闻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

外宣翻译有别于普通的翻译,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外宣翻译工作者除了掌握最基本的翻译技巧,还应学习和掌握传播学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外宣工作。外宣翻译的传播模式是两种语言环境下的两次传播,翻译过程必须把原新闻作者、原新闻文本、译者、译文文本、译文读者看作一个新系统。外宣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一)外宣翻译工作者应坚持党性外宣工作说到底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部分。在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外宣工作应坚持党的领导,外宣翻译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坚持党性,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外宣翻译者在工作中,要时刻紧绷的一根弦就是处处要体现爱国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外宣翻译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娴熟的翻译技巧外宣翻译者的语言质量要求高于普通翻译者。外宣翻译工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语言功底,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双语阅读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此外,翻译出来的作品不能产生歧义,不仅能让目标语读者看懂,更要符合他们的语言和阅读习惯。外宣翻译工作者的语言素质越高,其作品就更易于被外国人接受。

除了具备超高的语言素质之外,娴熟的翻译技巧,也是外宣翻译者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要使翻译出来的文章具有新闻味,更贴近目标语,翻译的时候在选词、用词上应该尽量选用一些短小、有说服力的词语。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如“饺子”“功夫”“气功”在被推介到国外时开始采用直译的译法,如“jiaozi”“kungfu”“qigong”。这样,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推介与传播。

(三)外宣翻译工作者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外宣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是文化的传递。作为一名外宣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文化传播者。作为一名外宣人员,要尽可能地把源文化原汁原味地传递到目标语文化中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外宣翻译工作者就必须了解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等,这样才能使源文化在转换成目标文化的过程中,不至于使目标语读者产生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明白两种文化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这样才能在外宣翻译中做到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比如,我们中国人在清明祭祀的时候都会给逝去的先人烧“纸钱”,我们在外宣翻译的时候不能想当然地翻译成“papermoney”,如果翻译成这样,就会弄成笑话了。在英语中,“papermoney”是和“hardcoin”(硬币)相对的,指的是我们日常使用的“纸币”。“纸钱”翻译成“papermoney”就会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富有,祭祀的时候都烧钱,弄出笑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向外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外宣翻译人才作为传播者,我们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就很难被介绍、被传播到国外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因此,外宣翻译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的崛起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新媒体时代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