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娅 谢庆华
摘 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质是基于自身条件,应付外部环境压力的一种理性决策,是在创业利益和务工收益两者之间权衡后的结果。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学说,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3年产业升级转型、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为三个时间节点,从当时的经济情况、农民工在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农村的发展情况入手论述这三个时间节点下产生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前因后果,并结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探讨农民工进城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使得农民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需求,从而引发不同的创业动机,由此构建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应该在财政、培训、创业保障三方面去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7-0099-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7.009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中央首次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到国家战略层面。由于历史社会原因,城乡分割发展长期存在,农村大量剩余青壮劳动力大规模往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农村人口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等这些弱势群体,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弱势使其难以发展农村經济,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贫穷化,甚至土地撂荒化,乡村的没落导致留守在农村的人口普遍保守种植工序简单的粮食作物,导致农产品市场供求结构失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及绿色消费的需要。长此以往这种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并且落后的乡村的社会问题将更加严重。由此,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想要扭转这种单向无限地向城市输送劳动力的局面,强调要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乡村振兴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但是要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农村与农业的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技术、热爱乡村、敢于创新的乡村精英回流,而农民工在城市的打工经历,不仅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转变,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创造性,还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人力资本,再加上他们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无疑是最佳的乡村振兴主体。农民工携带资本回归乡村,并通过创新创业,可以从本质上扭转这种单向流入城市的不平衡的局面,而优秀农民工的回归又能带来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符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由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创业培训等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1]。
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在金融方面、培训方面等出台优惠政策,选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占比依然比较小。2018年,全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农民520万人,而全国农民工有2.8亿人,与2.8亿相比,520万显得微不足。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城归”,由此,有必要去探讨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背后的原因及其创业需求,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微观的角度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可以实现个人收益的增长,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周边就业岗位的增加,提高农民的收入。从宏观的角度说,农民工返乡创业首先可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据丁彦调查统计,农民工返乡选择在非农领域创业的人数超过85%,包括农业、建筑、运输、零售、仓储等行业,能够选择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多[2]。由此可以改变农村的单一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次可以推动农村人口的文明进步,外出的农民工都是农村的社会精英,是历经城市生活的洗礼,他们的返乡必然会带回在城市中习得的观念和思想,传播城市的现代化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最后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出于挣钱养家的目的,很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从而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可以赚钱养家,还可以陪伴孩子,照顾老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负担,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减少对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李含琳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有着经济起因也有着社会起因,城市二元体制排斥和产业梯度转移成为外部推动力,而农民工多年的务工经历为创业打下了基础,在新农村建设的召唤下,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3]。牛永辉则是从推拉理论出发,认为造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结果的是城市与农村之间推力和拉力相互博弈的最终结果[4]。由于城市产业的结构调整,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就业压力,而此时的农村,在国家大力推进支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政策,日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下,其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农村拉力已经大于城市拉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必然趋势。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顾桥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简单创业动机模型,认为创业动机来源于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且是循序渐进从低到高发展的,只有原始经济需要满足了,才会衍生社会需要[5]。张秀娥从分析传统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机的不同,认为传统农民工外出动机主要是出于增加收入,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机已然发展为追求发展,而城市收入低、成本高等因素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实现自我发展,所以农民工愿意回乡创业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6]。针对农民工创业的动机,谢恩(Shane)认为这是一种自发性的意愿,动机的来源可以包括成就需要、自我效能感、控制源、创业目标等个性特质[7]。戈什·宽(Ghosh Kwan)认为创业有七大动因:个人成长的需求、热爱挑战、向往自由、自主学习,不受约束和受他人影响等[8]。罗比肖(Robichaud)认为创业动机是企业家想要控制企业所有权而选择的目标,这也就决定了企业家的行为模式[9]。
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和动机的论述非常丰富,但是关于论述动力机制的文献数量太少,目前仅有的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由此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分析农民工历史沿革的三个返乡创业的高潮阶段背后的前因后果,从而总结构建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
一、概念与理论
理清有关“创业”“动力”的概念,有助于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和动机。
(一)概念辨析
创业是能够识别机会并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去获取更多的资源,利用技能将资源进行组织化、规模化投放到市场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的一种经济行为。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却不能单纯用经济行为来定义,其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交织的复杂的决策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包含了很多因素,包括情感的归属感、自我价值的实现、利益的追逐等等。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在城镇(市)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能之后,在面对农村出现良好发展的前景,结合自身的条件去权衡继续在城务工与回家创业的利弊后,整合利用自己在打工过程中所积累的资金、信息、社会资本等资源,返回乡村创办工商业等的活动。
“动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推动工作、事业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泛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推动力量。人的需求是行为的动力,而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不断满足需求才会给人带来激励作用。而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又认为,当人的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时,将会强化这个行为的动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是经济性和社会性需求的产生及其作用于农民工主体产生创业动机,在外部推力的诱导下,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具体是指在农民工主体内部需求和宏观外部推力两方面的驱动力同时并存和协调一致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产生的运行机理。
(二)相关理论
一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1943年,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角度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他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分为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这五种需要是按照一定层次排列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需要、归属需要,最高层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是由低到高形成一种阶梯状关系。人们首先追求的是最基本、低层次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马斯洛同时还指出人的行为是有动机、有方向的,这些行为与人的处境、生活经历和诸多社會因素有关[10]。
二是推拉理论。关于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假说,学界上有很多说法,其中有几个著名的理论,像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等等,学者李(Lee)提出的“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受欢迎的理论。该理论主要是从运动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其中推力是促使劳动力离开居住地的一些因素,包括流出地的推力与流入地的推力;拉力是将吸引劳动力返回居住地的一些因素,包括流出地的拉力与流入地的拉力;阻力则是在推力和拉力之间还存在着另外一种阻碍居民移动的力量,包括年龄、生活方式、语言差异、距离远近等。当流入地的推力与拉力之和大于流出地的推力与拉力之和时,人们会做出离开居住地的选择;相反,则会回流到居住地[11]。
二、三次返乡高潮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分析
学术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研究热度与当时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分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产业转移、2013年产业升级、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图1)。并且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从2015年的242万发展到2018年的520万,返乡创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本文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历史沿革划分为三个阶段——金融危机阶段、产业升级阶段和乡村振兴阶段,通过纵向论述这三个阶段的来龙去脉,探讨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从而构建出返乡创业动力机制。
(一)金融危机阶段
这一阶段从2008年延续到2014年上半年。
1.返乡创业的诱因
2008年,美国“雷曼公司”的倒闭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在中国则表现为农民工集聚就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据相关数据显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业,倒闭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受影响的农民工按照10%计算的话,将有2 260万农民工将在此次危机中失去工作[12]。而未倒闭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也在大量裁员,一些企业的薪水降幅高达20%,农民工的工资已经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金融风暴还未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又导致劳务市场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需求急剧下降,农民工供大于求,难以找到工作,再加上城市生活成本高,养家糊口压力大,不得不提前返乡。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中2009年春节前摸底数据和2009年第一季度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前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大约7 000万人,占外出农民工总量50%[13]。从返乡原因看,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关停、裁员而找不到工作返乡的农民工为1 200万左右,占返乡农民工17%。
2.农民工对金融危机带来变化的认知程度
中国经济的下行和就业形势的恶化让农民工感知到在城市生存的困境。据2009年对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如,将近一半的返乡农民工对外出就业形势抱着消极的态度(图2)。收入预期和就业形势改变着返乡农民工外出行为,2009年第一季度农民工监测数据报告显示,春节前返乡的农民工在2009年第一季度末有78.1%的人继续外出就业,而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在春节后继续外出就业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在剩余28.2%的不再继续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就占了22%[13]。 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务工,突然回乡多少不适应,再加上农村经济尚未发展起来,就业机会少,又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农民工不仅无法保障家里的收入来源,也因无所事事而变得焦虑。
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机遇。城市多年的务工经历使得部分农民工思维活跃,变得更加有创造性,也更加胆大。他们不愿意坐以待毙,在大家对金融危机到底会持续多久而对外出就业持围观态度的时候,部分农民工已经嗅出金融危机中的致富商机。比如某些熟练的技工看到大量工廠停产,而自己家乡却有很多妇女无所事事后,产生了承接工厂的某一生产环节的想法。
3.农民工对创业的态度
依据推拉理论,农民工选择外出无非是出于经济目的,想要赚更多的钱。而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进城务工的收入除了要支付家里的日常开销、子女教育费用之外,还要支付家里的盖房、看病等费用。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打工纯收入难以满足家用,此外,城市对农民工采取“双标”政策,只是把农民工当作“经济人”看待,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就业保障。而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决定了其自身只能从事于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而这类工作对其体能要求很高,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的下降将使得其在城市就业更加困难。
而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在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后,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据统计局数据报告显示,2001年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7.7%,而到了2009年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1.0%,侧面反映出农村的经济在向好发展,农村正在渐渐摆脱贫穷。再加上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明确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市场准入条件等,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对返乡农民工的扶持,让外出农民工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成本不高,而创业行为又极力得到政府的认可,这就激发了嗅到商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
(二)产业升级阶段
这一阶段从2012年延续到2015年。
1.返乡创业的诱因
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国家逐渐将投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转移到资本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旨在通过发展科技以强国。由于国家战略的转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加快从完全依赖廉价劳动力向依靠技术发展转变的步伐,这些企业不断创新和变革技术,因而在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方向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只要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就可以从事工作到在原先的基础上必须拥有相应的技术和文化素养。而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初中文化为主,而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比只有29.9%(图3),农民工目前的人力资本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减轻经济的下行压力,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让国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实现精神追求。随后2015年又提出互联网“+”计划,在中国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双创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2.农民工对产业升级带来变化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农民工内部逐渐分化,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概念首次被提及。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村外出务工的主体(图4)。面对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过渡,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向拥有专门技术、懂互联网等要求转变的局面,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持悲观态度。根据2012年农民工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36.1%的农民工认为产业转型对就业影响较大,有31.7%的农民工认为产业转型与自身工作并无关系,还有32.2%的农民工认为,产业转型会促使农民工发展同时促进农民工就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文化程度依然普遍比较低,但网络的发达让新生代农民工可以接触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更现代化。尤其是双创文化的全民普及之下,大学生创业、农民创业等各种报道让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愿意像老一辈终身打工,他们更愿意创业。但是要创业就必须将自己置于市场经济竞争之中,所以在这种市场意识的驱动下,新生代农民工会更加注重自身资源和技能的积累,更加关注身边的人的成功,以期望等待一个机会来转变目前的就业困境。
3.农民工对创业的态度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直接从学校步入城市社会的,与农村的社会关系没有老一辈那么浓厚,他们几乎没有务农经验,即使回到家乡,随着父辈务农的概率也是非常小的。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非常注重自己的工人身份,他们就是要摆脱农民的枷锁,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所以在就业形势恶化下,这些追求自由,想融入城市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自主创业。据调查统计,有80%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选择创业(图5),几乎一半以上的人是出于自身就有创业的志向。
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使得各大电商竞相占据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让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识别到了创业机会。对互联网的熟练应用,再加上在城市中的务工经历,学到了相关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依托自己对家乡资源的熟悉优势和利用自己对城市消费需求的了解进行创业活动。而且,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情况在改善,交通也越来越发达,所以给农民工创业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农村房价低、土地廉价、劳动力廉价,这对新生代潜在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大的吸引力,再加上政策对返乡创业者的扶持,在融资门槛、市场准入等领域都给予了极大的优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
(三)乡村振兴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从2017年至今。
1.返乡创业的诱因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农民工的回归。因此,为吸引城归,中央首先在土地制度上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同时,国家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不断完善,将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与所有权一起形成“三权分置”的局面,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归具体的使用者[14]。土地资源的灵活运用吸引大量资本下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生产资料同时也消除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因土地承包权不稳定的顾虑。其次在融资制度上,在金融、财政、税收方面予以返乡创业农民工一定的倾斜,出台政策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农村,还形成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机制,解决了农民工资金不足的难题。最后在人才培养上,2012年开始,中央连续四年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旨在改变农村人才短缺的现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意见》中继续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让农民成为有奔头的职业。
2.农民工对乡村振兴带来变化的认知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在长时间接受海量信息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到他们也是现代化的“利益相关者”,但往往又在现实中体会到城市中的二元统治,即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排斥,市民化的成本太高。首先面临的就是高昂的房价,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来看,深圳3月份的二手房均价53 853元每平方米,而到了4月份二手房均价已经上涨到54 245元每平方米,环比上涨0.73%,同比上涨2.96%,如此高昂的房价让农民工望而生畏。再加上中国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物价一直居高不下,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一路向上。据2017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进城农民工中,只有38%的人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有归属感。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虽然渴望融入城市,但是难以融入城市。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发展潜力巨大。根据2018农民工返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39%的农民工愿意留在城市,3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回到农村发展,然而还有15%左右的人两者皆可。数据表明接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感知到农村的发展前景。
3.农民工对创业的态度
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民工也在寻找自我发展的出路,乡村振兴急需人才队伍的支撑,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号召返乡创业,而且对返乡的人员给予了更大的优惠,比如农民工创业需要贷款时可以申请相关的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基金,而且地方政府也对农民工创业进行各种政策的扶持和鼓励。农民工本身是在农村长大的,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更了解自己家乡的投资环境和资源状况,而多年在城市打工的经历多多少少都提高了社会资本,积累了资金,对城市和农村的市场信息和农村的人脉关系有了把握,他们更愿意把家乡当作自己事业奋斗的平台。熟悉的乡村环境、家乡亲情的支持、社会网络的优势以及惠农、支农、强农的政策促进了创业意愿的产生。
综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根据需求理论,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被迫停产或倒闭,农民工失业,为了生计而创业是满足生理的需求。根据推拉理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统治,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没有保障,就业不稳定,收入也偏低,城市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而农村的渐渐发展,在金融危机下带来了创业机遇,此时农村拉力已经大于城市拉力。
在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根据需求理论,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发现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距,参照对象更优秀了,促进了市民化的意愿,为了市民化而创业是满足发展的需要。根据推拉理论,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挤压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加上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连年上涨,城市的归属感越来越低,而互联网“+”农业的提出加速了农村的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倡导全民创业、草根创业的时代,农村电商的普及带来了创业机遇,此时农村拉力已经大于城市拉力。
在2017年乡村振兴计划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根据需求理论,乡村振兴急需人才队伍支撑,在亲情和家乡的号召下,为了改变家乡的现状而创业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推拉理论,经济不断发展,市民化成本也一直在增加,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各地方政府想尽办法吸引人才,在各个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此时农村的拉力已经大于城市拉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受内部动机和外部推力共同作用的,是城市推力和农村拉力的双重效应下农民工衡量自身条件和发展状况的利弊的结果。选择返乡创业,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创业行为受当地社会人文环境认同。地方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扶持,让外出农民工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成本不断在降低,而创业行为又极力得到政府的认可,再加上先前成功的农民工的示范效应,更激发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返乡创业具有持续的主观和客观动力,但除了宏观局面的战略政策优势,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阻力和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
农民进城务工很难积累数量比较大的资金,所以资金问题是农民工创业最主要的困难,很多农民工因为缺乏创业基金而選择放弃。此外还有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即便农民工有初步创业的资金,但是在后续运行过程中资金流动也成为一个难题,生产经营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运转困难。不过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民工创业的资金支持,主要是通过财政提供贷款利息补贴和创业专项补贴来向农民工提供资金帮助。不过在实践阶段依旧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政府可用于补贴的资金比较少而且期限比较短,如果农民工想要长期发展创业项目或者维持企业就需要更多的长期贷款。二是目前政府提供补贴都有严格的标准,很多农民工急需资金但是不符合要求和规定,所以只有很少的企业才能够获得这项福利。三是现有的创业补贴、免息贷款审核及发放机制不健全,这对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问题非常不利。
(二)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
较多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性质的安全、技能和就业或者创业项目的培训。而且在简单的工作阅历当中也很难积累工作技能和创业常识。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所以自主学习新技能或知识的主动性也比较差,并且一般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才会愿意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并且考虑自己的长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这就对务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而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又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很难适应现代高技术要求的企业需要,所以我国企业员工标准和应聘者现实条件之间存在断层,企业无法招揽符合目标的专业人才,农民工也很难再在劳动市场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即便是农民工选择返乡自主创业人员需要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所以各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不过目前这些培训依旧流于形式,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农民工依旧无法筹措到所需要的资金数额,而且在管理方面不具能力,培训本身时间比较短,也缺少对培训效果的调查和反馈。
(三)缺乏返鄉农民工创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对于各个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安全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不够广,保障程度也比较低,政策落实存在问题,对于农民工而言,并不具备足够的保障能力,所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依然有后顾之忧,而在未来我国乡村统筹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农民工的保障制度和水平,给农民工的创业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15]。
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是一个选择后就结束的行为,而是一个刚刚开始的行为。所以政府不能只是将凤凰吸引过来,然后任其自生自灭。在通读2008年到2018年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的文献后,发现融资困难、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成了阻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两大原因。为了验证笔者的结论,笔者在江西南昌随机选择了50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50名已经在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发放问卷,回收到的问卷为59份和31份。当被问及到是否了解创业政策的时候,结果如图6所示。
从统计结果来看,农民工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度并不高,侧面反映出政府宣传普及不到位。在问及创业困境的时候,创业的农民工中70.97%的人选择了资金不足,而对于进城务工而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来说,有74.29%的人回答说没有创业的原因是资金不足。证明了融资困难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难题。基于前文的研究和问卷的调查数据,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基于前文研究和问卷调查数据,应从以下几点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
(一)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启动资金支持体系
各地方政府可以专门拨出一笔钱用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这笔钱只能专款专用,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监督考核机制,给想要创业的农民工设立考核标准,来决定这笔钱是否可以发放给对方;或者也可以采用借鉴拍卖的方法,征集农民工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项目或好点子,谁提供的项目符合乡村振兴的发展,就由这个人作为牵头人,给予资金支持,同样也需要设立考核标准,决定是否发放。
(二)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信息咨询与科技服务支持体系
构建信息支持平台,一方面从政策宣传入手,可以在本地新闻频道做一个专访栏目,介绍成功创业的农民工的经典案例,通过实地采访与对话的形式让农民工了解到创业过程;可以开展创业交流会,通过创业成功者的演讲增进农民工的创业信心;可以将政策梳理成简单易懂的漫画、标语、视频在公众号、抖音、公交站台等地方发布,增加农民工了解信息的渠道;此外,以农村的实用人才、科技人才、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咨询组,指导农民工创业。
(三)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保障体系
如前所述,我国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解决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一方面,无论是在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还是政策扶持和鼓励优惠方面都需要多多照顾,降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开拓市场,改善经营。
五、总结
农民工目前返乡创业的热情高涨,但是即便在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如果成功,对于增长农村经济乃至我国经济都具有莫大的好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是长时间在城市务工,农民工的低需求层次已经满足,他们不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更多的农民工希望得到社会认可,而城市的不包容、不接纳让农民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向上流动,当城市获得利益与农村获得利益的差距不断缩小的时候,农民工更倾向于往农村发展,而政府的政策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一个助力角色,加快了农民工的动机转为行动的步伐。
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该针对本地区农民返乡创业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国家政策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例如针对当地特色展开的农民工培训和指导,降低金融服务的要求。而且政府还可以积极引导农民工寻找那些容易成功的创业项目。政府通过对农民工发现创业的鼓励,促进农村创业发展,在解决了农民工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密切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泽众.“互联网+”改变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态——访宁波大学城乡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操家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11-25(03).
[2] 丁彦.新时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及现状分析——基于湖南省 607 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J].社科纵横,2018(3):52-56.
[3] 李含琳.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6.
[4] 牛永辉.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动因、困境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4-38.
[5] 顾桥,梁东,赵伟.创业动机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93-94.
[6] 张秀娥,孙中博,韦韬.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经济学思考[J].学习与探索.2013(12):117-121.
[7] Shane S.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ship B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0(11): 448-469.
[8] Ghosh B,Kwan W.,An Analysis of key Success Factors of SM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gapore Malaysia and Australia/New Zealand[C]. The 41st ICSB Worl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Stockholm,1996:17(8): 272-283.
[9] Robichaud Y,Egbert,M and Roger A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2001.
[10] 王思斌.社會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
[11] Lee E.S.A Theory of Migration. Demography, 1966 (3):47-57.
[12] 李珂,高晓巍.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影响及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09(1):62-64.
[13] 杨沛.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D].山东:山东经济学院,2010:19.
[14] 赵梓一 ,许传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与实现路径[J].湖北技术学院学报,2018(21):90-93.
[15] 黄建新.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58-287.
Abstract:The essence motiv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ir own conditions and a rational decision to cope with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s.This is the result of a trade-off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interests and employment gains.The study based on Lee's "push-pull theory",focusing on three time nodes which ar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2013,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2017.The economic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t corresponding period are compar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emergence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se three time nodes,Maslow's hierarchical demand theory is combined to discus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change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This psychological change makes migrant workers have different needs in different periods,which lead to different entrepreneurial motives,thus constructing a dynamic mechanism for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On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migrant worker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in terms of finance,training,and entrepreneurship protection.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Return home entrepreneurship;Dynamic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