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沁嶷
摘 要:初中优等生“考试焦虑”的现象较为普遍。优等生学业成绩优异,面对考试的知识储备、学习技巧、应试策略等都会比较擅长,但受遗传占据主导的神经类型、人格特质等内部因素和个体认知、父母教养方式、学校评价方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普遍的“考试焦虑”现状。
关键词:优等生;考试焦虑;成因
在中学阶段,一提到“考试焦虑”,让人联想到的更多是那些挑灯夜读,努力却毫无进展,学习吃力的学生,似乎只有考试成绩低迷或者学习遇到瓶颈的学生才会与考试焦虑约会。然而现实却是不少学业优秀的学生也会“赴约”!
我在进行一项“缓解考试焦虑”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验,筛选被试的过程中,让我吃惊的是:挑选出的考试焦虑状况较为严重的初三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 ,TAS>20分),有一半的学生在模拟考中都可以收获A+等级,在班级里保持中上的成绩,属于不折不扣的学霸优等生,但是却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对考试的担忧。
中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校会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注和赞扬,如果同时又担任班干,在同等条件下,会拥有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应该更积极正向才是。为什么中学校园里优等生“考试焦虑”的现象如此普遍呢?
考试焦虑被认为是一种具体情境下的特质焦虑。郑日昌等人(1990)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梳理了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发生的,受个体人格、认知评价能力和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担忧是考试焦虑的基本特征,考试焦虑者多采用防御或者逃避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的一种心理状态。[1]
优等生学业成绩优异,所以面对考试的知识储备、学习技巧、应试策略等都会比较擅长,但是考试焦虑既可以受先天遗传也可能与后天习得。接下来我们从这两部分去探讨优等生考试焦虑呈现的可能原因。
受过度考试焦虑影响的优等生虽然能收到更多外界积极评价,但是其内部因素,包括神经类型、人格特质等却不尽相同,这些内部因素很大程度受遗传的影响。结合气质类型和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通常抑郁质(神经类型弱且不平衡)的考生在心理和感情上都很脆弱,他们多愁善感、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对情绪的体验都很深刻。一次考试失利的经验对她们的影响通常比较大,需要更长时间的修正。而胆汁质(神经类型强而不平衡)的学生直率、热情,但是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快。这类型的考生考试成绩一旦不敌自我期待,考试焦虑水平通常较高且情绪高涨,消极的自我否定油然而生。每个人身上都会呈现多重的气质类型,只是存在某种气质占主导,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多呈现与这种气质相对应的性格特征或者情绪反应。因此,天生抑郁质或者胆汁质为主导气质的优等生因为期待过高或者考试失败出现焦虑情绪,也不足为奇了。
除了遗传占据主导的内部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考试焦虑和个体认知、父母教养方式、学校评价方式等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从小成长的环境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过多强调应试的重要性,从小要求完美严苛,例如:一次考试,考生考取98分,父母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和考生追究那2分丢在哪里了?怎么样保證下一次考试不“粗心”丢分?这样的父母看上去很“负责”,很“细心”,但是长期缺乏对孩子付出努力、成绩取得的直接正向鼓励和认同,孩子的关注点也会偏离到“不能出错”的误区,久而久之,一些孩子甚至还会把这种父母“完美严苛”的要求内化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即便父母愿意调整期待,他们的内心完美化认知也很难被撼动。部分优等生虽然成绩持续领先,但是自我效能感仍然不高,过度的焦虑也是这样而来的。
当今中学学校竞争压力大,围绕应试和升学的需要,考试频率越发提速,但是提速考试频率的同时却鲜有加强了解学生内心抗压弹性的变化,更多学校通过分析考生成绩起伏质量,给优等生不断针对性练习做题、开小灶“解疑答惑”,灌输应考的知识和技能。先天性格开朗,社会支持系统较强的学生能够较好抵抗并得以发展。但是越来越多优等生开始感到压力,却羞于表达自己的考试焦虑。不少优等生认为一旦表达出对自己状态的不满和失望,就代表自己是“弱者”,甚至会被同龄人排斥,告知“太虚假”;被老师和家长安慰“是粗心,下次一定考好!”所以对于抗压能力较弱的、性格内向,多愁善感的优等生,合理宣泄的途径变得更少、范围更小了。而“粗心”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的原因除了练习不够,知识点的联结不紧密之外,也很可能是考前、考试中心理压力过大,期待过高,无法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的缘故。
因此,优等生考试焦虑的现状越发严重,应该足够引起父母、学校,包括考生个人的重视。家长应从自身调整,教育有时候需要“不拘小节”,看到更多孩子的付出和进步,允许自己是一个60分的妈妈或者爸爸;学校在大的社会竞争下,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高频率的应考训练,但是更应该开展与之强度匹配的、多种形式的考前的学生心理知识普及工作和考后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学生说出、喊出、合理宣泄出自己的焦虑和担心,合理看待考试的结果,降低因为过度紧张影响考试发挥的情况。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考试焦虑是有意义的,焦虑程度的不同,它背后带来的有毁灭性的部分也有建设性的部分。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克尔恺郭尔认为:越有创造力的人,越会面对可能性的情境,所以也就比较长置身在焦虑处境。[2]这一观点,也印证了有一部分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因为对未来充满创造和期待,所以会不断处于焦虑的情境中,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这样想,当优等生和“考试焦虑”约会时,就会更加从容去调整它、利用好它。
本文系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生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2017B-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微.(2010). 大连市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分析及干预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美]罗洛·梅. (2001). 焦虑的意义.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