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权 汤秀英 王万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新型的猪感染病毒,其具有急性、热性等基本特征。非洲猪瘟的发病率较高,通常集中在40% - 85%。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非洲猪瘟划为了A类动物疫病。目前,非洲猪瘟在我国时有发生,其不仅危害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正常发展,还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社会恐慌。该文简要分析了非洲猪瘟的诊断,并深入探究了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2096-3637.201 9.07.050
0 引言
非洲猪瘟的基本特征决定其具有较大的毁灭力,且在目前尚未具有有效防治药物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在对待非洲猪瘟时通常会采取销毁疫点全部生猪的措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且对生猪养殖业形成了较大的打击。因此,加强对于非洲猪瘟的诊断及防控措施的研究,对于从源头处控制非洲猪瘟,降低非洲猪瘟传染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非洲猪瘟概述
非洲猪瘟主要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猪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最大可以达到100%,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最早诞生于非洲国家肯尼亚,并通过贸易流通的形式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从病毒目分析,非洲猪瘟属于DNA病毒的一种,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将蛋白质,且蛋白质序列较为成熟,具有较为强力的抗原性,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会在体内产生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在检验生猪是否感染非洲猪瘟时,也会以生猪的血清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的主要宿主为猪类动物,其他类别的生物均不会感染ASFV病毒。感染非洲猪瘟后,生猪体内的多个器官中会带有高滴度的ASFV病毒,且ASFV病毒的传播方式比较广泛,无论唾液还是粪便均有可能成为其散播的载体。此外,病猪所使用過的器具、场所、水源以及由病猪所制作而成的肉制品,都会成为ASFV病毒的传染源[l]。
2 诊断
感染非洲猪瘟的病猪在感染初期并无直接的病症情况,但会随着感染时间的深入而展现出多种病症,如呼吸急促、腹泻、便血、皮肤坏死等症状。解剖病死猪后可以发现,病死猪的体内存在大量的出血渗出液,脾脏颜色变化明显,肺部存在胶状液体。当发现生猪存在上述问题时,生猪养殖户需要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汇报,并由专业人员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展检验工作,常用的检验方式包括荧光抗体试验法和接种试验法等。
3 防控措施
作为一种新型病毒,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研发出能有效达到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但实践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在高温环境和应用消毒剂后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因此,生猪养殖户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落实各项预防工作,控制病毒传播,降低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的概率和可能性。
3.1 加强环境管理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不断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且多数养殖场采取舍饲养殖的方式,因而落实环境管理工作就成为了预防非洲猪瘟的重中之重。首先,养殖户要对受到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区域及易发病区域进行重点消毒处理,消毒间隔通常为5d,即每5d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处理,避免不同批次的猪群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其次,养殖户要加强对于养殖场内部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清洁生猪的排泄物,保持猪舍的通风性。若养殖户发现猪群中存在病猪,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并对其他生猪进行密切观察,以免出现大范围的感染情况[2]。
3.2 加强养殖管理
非洲猪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主要可以通过生猪的饮食进行传播。若生猪的饮水和饲料在清洁度上无法达标,则会有较大概率引发大规模非洲猪瘟的爆发。尤其是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其为达到节约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泔水喂食生猪,导致生猪患病的概率大幅度上涨。因此,在进行日常管理中,养殖户首先要加强饲料的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为生猪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其次,养殖户要对生猪饮用水的水源进行控制,并对饮用水进行初步的消毒后才可给予生猪饮用。最后,养殖户要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生猪饲料,根据饲料的类型采取合理的存储、保管方式,并定期对饲料的存储情况进行检查,以免饲料变质而影响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3.3 加强生猪的引进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养殖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养殖场与养殖场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加,优质生猪品种也逐渐成为养殖户优先考虑的引入对象。从实际情况分析,引入优质生猪品种成为生猪养殖业中的一种常态,甚至部分养殖户会大批量引入优质生猪品种,再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逐步培养优质猪群。需要注意,在生猪流动性极大的市场背景下,若养殖户在引入生猪的过程中忽视对于引入生猪的有效控制,很容易导致带病生猪进入养殖场,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要对引入的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不得从疫区引人生猪,且在引入生猪后要将生猪单独隔离30d,确保引入生猪无任何疾病情况下才可放入猪舍共同饲养[3]。
3.4 及时向地方畜牧业管理部门汇报疫情
地方畜牧业管理部门承担规范养殖户、控制疫情的重要责任,其需要定期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并要对养殖户进行非洲猪瘟疫情及养殖常识的普及工作,确保每一位生猪养殖户均能正确认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建立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当养殖户发现养殖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时,要及时向地方畜牧业管理部门汇报,请求相关部门派遣专业人员到养殖场进行检查,并在短时间内将疑似病猪送检化验。若确诊疑似病猪感染非洲猪瘟,地方相关部门要在短时间内采取应急措施,并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对养殖场的剩余生猪进行处理,且要封锁养殖场,对周边养殖场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只有当生猪养殖户意识到非洲猪瘟对于行业和社会的危害性质,才能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同时也能帮助地方畜牧业管理部门建立起一个由点及面、全面、有序的疫情管理体系。
4 结束语
非洲猪瘟的高传染性、高致病性决定其对于我国的生猪养殖业有较大的威胁,且在尚未具有有效防治疫苗的背景下,落实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治工作就成为唯一的措施和方式。养殖户在生猪养殖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加强对于生猪成长环境的有效控制,为生猪提供科学、健康的生长环境,达到降低非洲猪瘟感染率和发病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l]祖立闯,沈志强,王文秀非洲猪瘟传人中国的风险分析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7,38(10):87-90
[2]高枫 “猪瘟和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专栏(一)猪瘟[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29(1):1-3
[3]徐善之,田质高,陈飞.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2):4-6.
作者简介:王纯权(1972-),男,汉族,任职于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马灌镇站,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及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