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命题趋势探析

2019-09-10 07:22刘萍萍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阶综合性学习综合性

刘萍萍

摘要:本文选取2014-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描述分析,近五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呈现出地域特色鲜明、关注社会现实、重视高阶能力考查等特点,启示当下的语文教学应聚焦时事热点、关注地域文化、适度提高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中考语文;上海市;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7-0102-04

0 引言

“综合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学习版块,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为了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凸显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功能,强调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上海市在2014年对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设置进行了创造性革新,新增“综合运用”版块,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2014-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命题趋势,以期为当下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些许参考和启示。

1 试题概况及趋势

上海市从2014年起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单列“综合运用”版块对“综合性学习”进行考查。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辅之以少量客观题;题目数量为3道,分值稳定在10-11分;选材来源于校园、艺术、时事等广阔的生活空间,重视不同领域交叉组合,最大程度地彰显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体现时代特征、上海特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测试材料多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

通过对2014-2018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综合运用”部分的分析,笔者发现“综合性学习”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

1.1 关注传统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同样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上海市“综合性学习”试题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别出心裁,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就地取材,将上海本土的风俗民情、方言土语、文化遗产纳入中考命题中,凸显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上海中考的本土化特征。

如2014年试题“爱因斯坦与上海的特殊情缘”,取材于考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既有真实性,又有本土特色。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几处地点都是上海著名的地标性景点,地域特征鲜明。2015年以“弄堂游戏”为主题整合三则材料,分别是程乃珊的散文《童年的弄堂游戏》、关于弄堂游戏的说明文、关于弄堂游戏邮票发行的通讯报道。“弄堂游戏”是极具上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这样多文本的组合材料,不仅考查学生对于不同文本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整合能力,同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上海独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思考。2016年选取了欢欢和乐乐两位人物的对话作为命题材料,继续延续传承地域文化的思路,对话内容涉及上海石库门弄堂、上海马路和行政区名字的由来,旨在揭示上海独特的地域文化密码。

除此之外,历年题目还涉及到上海不同的主题博物馆、上海独特的民风民俗等,地域特色鲜明。多样化的试题设置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充分融合,尽管选材的视角各不相同,但试题的价值观念都指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旨在引导学生用“语文眼”观察生活,以增强爱国爱家的民族自豪感。

1.2 非连续性文本多样化,关注社会生活

上海在2009年参加了PISA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阅读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成绩上存在显著差距。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凭借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的特点被现代社会广泛运用,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从2014年开始,上海市“综合性学习”试题所选择的的材料均为非连续性文本,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2014年试题“爱因斯坦与上海的特殊情缘”选择爱因斯坦雕塑的照片作为材料,图文结合;2015年试题新增散文、说明文字和报纸通讯三则材料,多文本组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学生既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多文本传递的主题信息,又要从局部角度入手,思考独立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2016年以人物对话为材料,同时增加手机图片作为命题依据,充分體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试题中的应用;2017年则以新闻摘录、调查数据、作家视角和观众留言等多种非连续性文本形式作为链接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博物馆与人们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掌握信息的能力。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非连续性文本取材于现实生活,将学生的学习环境直接设置为社会生活的某一情境。其在试题中的多样化应用,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充分考查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和运用语文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如2018年试题: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

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新奇的朗誦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

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该剧编导表示:“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24.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   、  (4分)

A.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25.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3分)

26.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奇怪”?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3分)

这是一道典型的非连续文本试题,以“校园艺术团日”为背景,选取宣传展板上的“奇葩”节目组合方式,要求学生拟写标题、对“奇葩”节目组合方式进行思辨性评价。试题内容不仅包含传统的中华创世神话传说,同样涉及当下热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试题选取当下的社会热点材料,增强了选文与考生认知的亲近度,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考生自然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非连续性文本在试题中的“情境化”应用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相沟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语文课堂由校内扩展到校外,真正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预计未来非连续性文本将会继续在“综合性学习”试题中发挥担当作用,从多维度考察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语文教学不断开拓学生阅读视野,为未来工作和生活做准备。

1.3 能力考查由低阶思维能力转向高阶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安德森等人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使用40年之后对其进行了修订,按照修订之后的六阶段认知过程来看,识记、理解和应用属于比较简单的认知能力,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能力;而分析、评价和创造则属于较为复杂的认知能力,被称为高阶思维能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个体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2]显然,践行《课标》理念,需要适当发展初中学生的鉴赏评价、探究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对上海市近五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笔者发现,“综合性学习”部分对能力的考查逐渐由低阶思维能力转向高阶思维能力。2014年三道题目的考查均指向低阶思维能力,未涉及鉴赏评价、探究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而2015年开始增加对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24题要求学生选择邮票,运用修辞手法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图画信息进行图文转换,同时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加工,“化静为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2018年试题以学校艺术团日为背景,24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选择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节目,虽然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但是难度并不低,学生需要在理解节目的基础上调动自身已有的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进行节目之间的探究和创新;26题要求学生对于“奇葩”节目的组合方式进行评价,这需要考生将新颖的节目组合方式与传统节目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鉴赏,不仅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上海卷“综合性学习”试题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从无到有,越来越重视。题目的选项不再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转述或整合,而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复杂的思考。

初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应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以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

1.4 充分发挥图片的语用功能

图文结合一直是“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中常用的一种形式,但是在以往的试题中,图片通常只是形式上的“摆设”,学生回答题目既要看图片,也要读文字,没有起到提升试卷内涵的作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语用功能,在激活图片的语用功能方面,上海卷命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如2015年上海卷以“弄堂游戏”为主题命题,选取了弄堂游戏的照片,要求学生使用修辞手法展开想象,对图片进行描述。学生在答题时需要看清图片的内容,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又如2017年,题目中以图片的链接材料作为26题的答题依据,要求学生在读懂链接材料的基础上补写倡议书。考生要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准确提取图片传递的有效信息,明确图片传递的价值判断。这样的设计使得图片不再只是“装点”试题的需要,而成为试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教学思考

命题趋势是教学的风向标,笔者通过分析上海市近五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命题趋势,以期为当下一线语文教学提供些许参考,具体如下:

2.1 聚焦社会生活,拓展语文学习场域

语文即生活。“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PISA认为,根据作者的写作用途或作用,阅读情境可以分为四类:为个人应用而阅读,为公共应用而阅读、为工作而阅读、为教育而阅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学习情境、生活情境、交际情境,都应成为语文学习的场域。上海市近五年“综合性学习”命题材料多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这启示我们:教师应充分整合学校、社会等各方资源,开展真实的语文教学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场域。

如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大街小巷,与社会民众对话、访谈,使学生跳出课堂“言语”教学的束缚,在亲身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建构语言应用的知识,提高自身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2.2 走近风土人情,关注“地域文化”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综合性学习”部分都成为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阵地,上海卷更是连续五年以上海本土地域文化作为命题材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课程。

如山东素以“齐鲁大地”“礼仪之邦”而著称,当地中学可以依托浓郁的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游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孔庙、孔府,身临其境,体悟“齐鲁文化”;亲手制作风筝和木板年画,了解民族工艺品的传承历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地域文化是地方最鲜明的标志。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千万学子的躬身实践。

2.3 设置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

从近五年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综合性学习”的命题材料不再是单一的文本形式,常常由多种不同的文本组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整合”意识和“整体”思维,就某一主题设置“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多元阅读”,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

如在学习鲁迅作品《故乡》时,教师可以将鲁迅的其他文章、他人描写鲁迅的文章以及对鲁迅作品的文学评论整合在一起,开展任务性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鲁迅笔下的人物和鲁迅作品的特点,使学生在“多元阅读”的基础上,走近鲁迅,感悟文学。

2.4 适度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

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试题命制的特点和趋势都是以能力要求为核心的。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自己课堂的“问题容量”和“思维容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入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鉴赏评价、探究创新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置“学习任务群”,以任务导向驱动学生发现问题,倡导学生从辩证思维角度探究问题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同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高阶思维教学并不是否定低阶思维的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了低阶思维,高阶思维才有了发展的可能。高阶思维的训练,本质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总之,上海卷近五年的中考试题力图贯彻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在诸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其他省市的试题命制提供启发和借鉴。但“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题型,在测试材料、测试内容、试题形式的选择上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价值,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谭轶斌.PISA 阅读文本维度对现代文阅读测评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12(12).

[4]蔡明.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J].语文建设,2001(10):16-17.

[5]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03):52-56.

[6]薛辉,薛彦华.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03(10):12-13.

[7]任桂平.我国“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01):74-77.

[8]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9]盛群力,褚献华.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J].课程.教材.教法,2004(09):90-96.

[10]孙名谣,郎镝.言以明心,语以传意——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分析[J].语文学习,2018(12):67-70.

猜你喜欢
高阶综合性学习综合性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