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对实验操作没有具体要求,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放弃实验,有些学校的教师就是只是做演示验证实验。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从教26 年来,我认为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而且不仅仅是教师演示验证实验。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当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实验应以学生探索性实验为主,从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探究性的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进而学习和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这才是化学实验的目的,也是真正使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的转化。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我首先在校本课程上做了教学突破,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把探究性实验建构教学引进了校本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的趣味和魅力,同时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以“我制作了一面镜子——探究银镜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和步骤”一课为例。
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行的人教版必修2中,要求学生知道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之一是银镜反应,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乙醛、醛类”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做演示验证性实验。但作为教师确感到遗憾很多:为什么不能亲手尝试做一面镜子呢? 所以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校本课程上做出自主性的课堂设计和探究。
课题的实施阶段:
第一步:课前准备阶段
根据本校实验室的情况和学生情况,结合教学进度,提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本次校本活动课的课题,学生提出:银镜反应的条件是什么?银镜反应的步骤是什么?为什么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才能成功?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讨论,最后敲定课题:银镜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和步骤是什么?
然后,教师做指导,让学生分组查找有关资料。经过几天时间的课后工作,由学生自行设计出实验的探究方案,教师可以给出合理化建议。我们的结果如下:初步定为四个探究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一:顺序和用量
1、2%硝酸银溶液中滴加2%氨水至过量,滴加乙醛溶液,水浴加热。
2、2%氨水中滴加少量2%硝酸银溶液,滴加乙醛溶液,水浴加热。
3、2%硝酸银溶液中滴加2%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滴加乙醛溶液,水浴加热。
实验设计方案二:对比浓度变化
1、2%硝酸银溶液中滴加2%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滴加乙醛溶液,水浴加热。
2、5%硝硝酸银溶液中滴加10%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滴加乙醛溶液,水浴加热。
实验设计方案三:选择不同试剂
5%硝酸银溶液中滴加10%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配好银氨溶液。
1、滴加甲醛溶液,水浴加热。
2、滴加乙醛溶液,水浴加热,
3、滴加葡萄糖溶液(含醛基),水浴加热。
实验设计方案四:加热方式不同
5%硝酸银溶液中滴加10%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配好银氨溶液,滴加葡萄糖溶液(含醛基)。
1、明火加热。
2、水浴加热。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如准备实验试剂、实验器材,设计探究性实验预习报告等。
第二步:课堂实践阶段:
根据师生共同归纳出的实验探索方案,在校本课上开始实施。课堂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操作,教师为主导,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初步应用于实际中,做出一面镜子。
先由教师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示一组镜子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接下来设问激疑:“想自己做出一面镜子吗?请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校本课堂”。
接下来开始课前设计方案的探究方案,并初步研究得出最佳步骤和条件。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懂得科学硏究成果就是通过过程中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习得的。实验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验过程和心得体会
课堂上让学生能对探究性实验的类型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1.对最佳反应条件的探究
2.对最佳反应步骤的探究
3.对实验中反常现象的探究
4.对反应机理探究
5.对反应产物探究
6.对最佳反应装置探究
7.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探究
8.一般问题发散性解决
9.定量测定等
并遵循实验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等。
最后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制出一面镜子。这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团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实验成功的同学手里拿着自己制出的镜子,心里很兴奋的。实验失败的同学要勇于面对和承担自己的失败,进一步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验中还發现有的同学在银镜的的背面涂上了一层蜡或是一层胶带,使得镜子初步成型,并具有收藏价值。
第三步;课后总结、反思阶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记录下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请同学们互相说出自己的实验心得,然后针对实验中的反常现象和问题,成立兴趣小组继续深入性的研究和学习,教师也要在课后的任务则是应该及时反思。通过这次校本课程,我发现这种方式很受同学的喜爱,学生的兴趣很浓,探究精神十足,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创新性,也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事实上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主动而富有个性。如何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应用到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任重而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