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玉
【摘要】:钢琴有赖于优美的音色去表达各种感情色彩,而踏板的运用又会对钢琴的音色产生重要的影响。踏板具有这种特殊的个性和作用,它的运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钢琴上有三个踏板,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是运用最多的。本文对钢琴延音踏板的产生发展、使用方法、使用和切换原则以及标记做一些阐述。
【关键词】:钢琴 延音踏板 演奏 运用
二、延音踏板的使用方法及踏板的位置和动作
使用延音踏板可依据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分类:
(一) 按踩踏板的深浅程度分为:
(1)全踏板:要求把脚踩到底又要放干净,在延续时值、增加音量时常使用全踏板。如莫扎特《幻想曲》第81小节~86小节,2/4的节奏,第一拍强,把踏板踩到底,第二拍为跳音节奏,要及时把踏板放干净。
(2)半踏板:要求踩一半,或抬起时不要把踏板放干净,要保留一部分余音。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下使用:一种是用在一个音或和弦长时间延续,而音乐却又需要干净没杂音时,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有一串断奏的和弦,作曲家要求声音响亮、干净,不用踏板达不到效果,用全踏板又会破坏了断奏,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半踏板。
(3)1/3、1/4 踏板:要求脚轻轻点在踏板上,稍微有效果就行。用力踩了声音太浑,不踩又太干,只能踩一点。如陈铭志的《乌苏里船歌》的前奏部分,不踩踏板总觉得太干,全踩了又太吵,失去了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改成1/3 踏板后效果正好
(4) 2/3、3/4踏板:要求踩多些,但不能踩到底,效果和全踏板有些接近,用于某些轻快而又需要歌唱的片断。如莫扎特的《幻想曲》前奏的前八小节由分解和弦音构成,既要弹出欢快的情绪,又要弹出 ff的音色。
(二) 按踩踏板的时间先后分为:
(1)预备踏板(音前踏板):就是在弹奏前把踏板踩下去,让所有的琴弦在弹奏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造成空旷的感觉,使声音一出来就得到丰满的音色。
(2)节奏踏板(同时踏板):就是与音同时起落、与音乐本身的节奏一致的踏板,手和脚的动作同步进行,在一个和弦或一个音乐动机内踩下和放开, 只在这部分音乐中起作用,通常不延续到下一部分音樂中去,具有分离音乐的作用。
(3)切分踏板(音后踏板):就是脚的动作晚于手的弹奏,在音弹出后才把踏板踩下,踩下的踏板等下个踏板中的音发出后再放开,使前段音乐的最后一个音过渡到后段音乐中去,起帮助连接下部分音乐的作用,能加强对后面音乐的倾向性,加强乐曲的歌唱性和连贯性,主要用于旋律需要连接的乐句或乐节中,也用于和声需要连接的乐句中,能充分展示旋律的美感,并用以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4)颤音踏板(震颤踏板):就是让脚急速地反复踩动踏板,在一些急速的一串音阶、八度音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踏板法。这种高级踏板技巧要求快而浅的脚掌与脚腕放松抖动。
(三) 按踩踏板的动作快慢分为:
(1)快踩、快起:都是指脚快速果断的踩下和放开踏板,多用于强调节奏、弹奏有力的和弦或刚毅的作品,快踩、快起还常用于乐曲曲尾的强收,如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那种欢快而有力的结束。
(2)慢踩:指脚慢速的把踏板踩到底,常用于渐强的弹奏中,如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再现部结束处双手交叉上行的短琶音,音量逐渐增强,如果一开始就把踏板踩到底,虽能使音连贯但很难表现逐渐增强的音量层次,改用慢踩使共鸣逐渐加大,层次感就出来了。
(3)慢放:指脚慢速地把踏板放开,常用于弱收即慢的段落结束、曲终的最后一个弱长音或演奏完时。如陈铭志的《乌苏里船歌》结束处最后一小节。
三、使用延音踏板的原则
右踏板作为钢琴踏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运用,能使音乐更加连贯,能产生强大的音响效果,能使音乐赋予变化等。反之,则会导致和声不清晰、旋律不明朗、节奏混乱等的不良效果。这样一来,即使是一首动听的乐曲,也会由于踏板的糊乱使用而变得很糟糕。因此,合理地使用踏板十分重要。
(一) 在需要保持连奏时使用延音踏板
右踏板可以帮助手指完成连奏,特别是可以帮助完成手指无法完成的连奏,如贝多芬的F 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 2. NO. 1) 中,第21 小节处,左手就需要在保持前一个音的基础上弹奏下一个音。在此处贝多芬亲自标明要使用踏板。我们必须按照贝多芬的指示使用踏板。以达到按贝多芬的指示应用踏板增强曲调音的延长不断的效果 。在音乐需要大跳时,可以使用踏板。如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作品《圆舞曲》(Op.69No.2)中的左手伴奏跨度较大,手指无法完成连奏,要使其具有圆舞曲的风格,只能使用右踏板的帮助使音乐连贯。一旦使用右踏板,乐曲便会变得连贯、生动,真正达到优美、生动的效果。
(二) 在需要增强音量时使用右踏板
在乐曲里面,一般都会出现力度标记。在音乐需要强奏和弦时,可以通过踩下右踏板增强音量。如贝多芬F 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 2NO. 1) 中,第146 小节至152 小节处的和弦的强奏中,使用右踏板可以使音响宏大,更加有共鸣、更加响亮,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不使用右踏板则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三) 在需要改变音色时使用右踏板
在储望华编曲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中,一开始的和弦处,用右踏板的踩与放,突出音色对比,引出主题。第二部分则转为歌唱的,较舒缓的旋律,歌唱性的旋律,通过右踏板的使用与之前的音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说第一部分是热烈的、那么后一部分则是委婉的。这一切都在于右踏板的巧妙运用,它使我们能更好的表现这首作品、领悟这首作品。又如陈培勋的《粤曲“旱天雷” 》的第一小段不用踏板,弹至15小节处,为使声音带有歌唱性、深情而使用踏板,形成色彩的对比。
总之,合理正确地使用踏板是十分重要的,用的恰当可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踏板的使用既是严谨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踏板法,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完全相同的踏板。这种灵活性可由许多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等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会影响当时的选择,有人说:“学习踏板永远的老师是自己的耳朵”。也就是说,音乐首先是通过听觉进入大脑的,才能引起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