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雷雨》这部悲剧的灵魂,繁漪被曹禺先生称为“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其悲剧的一生让人叹息。本文拟从社会根源、所处环境、性格缺陷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繁漪悲剧人生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繁漪 悲剧 根源
前言
繁漪一直被认为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作为妻子,繁漪与“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长象征”的周朴园的冲突,与丈夫“前妻”鲁侍萍的矛盾;作为后母,与长子周萍有感情纠葛,与周冲、四凤亦有纠葛,她是所有的矛盾的集中点,并将“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把一切秘密暴露在人们面前,是推动一切走向灭亡的关键人物。
繁漪是《雷雨》中的关键人物,分析其悲剧根源有助于理解戏剧的主题意蕴,本文拟从社会根源、生活环境、人物性格三个方面分析繁漪的悲剧根源。
《雷雨》中繁漪是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与周朴园的婚姻将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懦弱胆怯的周萍把她拉出绝望的深渊,却又再次把她推回深渊,让她彻底疯狂,间接促成一群人的死亡。她的一生是个性被压抑的一生,其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根源
1936年曹禺曾在《〈雷雨〉序》提到,“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繁漪,她们在阴沟里讨生活,心却比天还高……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得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民的嫉恶,社会的压制。【1】”四十年之后,作者仍然强调:“她基本是个受害者,”“是个受困禁者,”“她没有自由,渴望自由,现在的观众很难理解这个人物,因为她们不懂得旧社会”。
可见,曹禺认为繁漪是旧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者,也是勇于向当时的社会发出挑战的角色,其悲剧性命运很大程度由当时的社会决定。“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2】,她曾接受新思想的影响,有民主自由的观念,个性解放的要求,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美好期盼。但是旧的封建制度决定了她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这种没有恋爱自主权利、一切被周朴园管制的现实和她对爱情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她很难得到幸福。
封建社会不仅是繁漪饱受包办婚姻之苦的元凶,也促成繁漪性格的养成,繁漪自傲自矜但也保守。当得知周冲对四凤的爱时,她坚决反对,“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3】”,所以在听到四风拒绝儿子时才会说“她还"拒绝"你。--哼,我明白她【3】”这样轻视的话来。从这个片段也能反映出繁漪潜藏在心中的封建贵族意识、门第观念。封建制度不仅让她承受了无爱的婚姻,一生个性都受到压抑,也使她骨子中仍然备受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间接影响了下一代。
二、家庭环境
此外,繁漪在周公馆生活了十八年,是“死地方、监狱似的”地方,她自己常年在顶楼,很少和别人接触,能接触到的除了以鲁贵为代表的仆人,就是周朴园、周萍和周冲,其中周朴园和周萍对她的影响最大。
丈夫周朴园是一个自私而专制的人。他心中惦念侍萍,再娶繁漪也仅仅把她作为自己展示家庭完美有序的工具。周朴园在各个细节纪念侍萍,对于繁漪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体现在繁漪对“窗户”的情感。在第一幕里繁漪想打开窗户 “这屋子的死气他是不知道的”。 “死气”可以理解为周公馆的封闭压抑,也是“已死之人”鲁侍萍对她的压迫。十八年来,周公馆似乎是周朴园和前妻的专属空间,一切都是旧时模样。繁漪不能引进新鲜空气,也不能新添家具,给自己归属感。周朴园逼迫她喝药看医生,不是为了妻子身体,而是控制欲。繁漪喝药一幕,作者将其反抗与妥协、庄重與失态作了极致刻画,周朴园的可怕尽显。在周朴园身上,繁漪感受不到爱情,只有无休止的束缚,在这种压抑环境下,她的崩溃是必然的。
另一个对繁漪有重大影响的是养子周萍。两人同样濒临绝望,有共鸣,周萍是繁漪爱情和生活的救赎,她投入了十二分的爱,即使违背伦理也紧抓不放。但周萍是怯懦的,病态的关系让他惧怕,他用酒精麻痹自己,也从四凤身上寻找爱情,让自己“爱”上四凤。繁漪的理想再度破灭,只换来周萍一句“你是我想不到的一个怪物”,她不仅失去了爱人的心,也得不到爱人理解。繁漪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再次落空,也意味着她对自由的美好追求不复存在。
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周公馆,周萍选择抛弃她奔赴自由,周朴园将继续约束着她的一切,身处这种环境,繁漪最终采取疯狂的报复情有可原。
三、自身性格弱点
虽然繁漪一直被认为是 “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反传统女性形象,但本身还是存在性格缺陷的。
繁漪的骨子里还是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这使她的反抗还是带有了旧式女人的痕迹。一方面,她的“反抗”是不自觉的,是把自己的命运从一个人的手上交付到另一个人的手上,希望别人来拯救自己。她只是抓住了周萍,期待他的出现能给自己带来新生,这一点在她控诉周萍只顾自己离开而把自己留在周家这段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她对周公馆既有心理上的排斥,也有事实上的依赖。即使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但她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与周朴园决裂。繁漪的人生悲剧绝不仅仅是社会和他人的错,也是自身的性格缺陷所致。
结论
本文认为,造成繁漪人生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她的人生悲剧是当时封建社会、身处环境所致,也是她本身性格缺陷所致。繁漪是当时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束缚下的悲剧,虽然抗争失败了,但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依然震撼人心。
注释
【1】曹禺:《雷雨》.上海: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版,第3页
【2】曹禺:《雷雨》.上海: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版,第16页
【3】曹禺:《雷雨》.上海: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版,第20页
【参考文献】:
【1】温儒敏,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亚昕.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多重分析[J]. 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9)
【3】陈思思. 浅析《雷雨》的主人公繁漪[J]. 文教资料,2010,(17)
作者简介: 姓名:张燕姿 ;出生年份:1997.12;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西长治;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