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近年学术界的很多学者都提倡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似乎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其实任何一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单靠本学科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的,研究者或多或少都要借助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辅助研究。多数情况下的跨学科研究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文化的交融特性。近年来,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表现得相当突出,而且成为当代历史学者有意识的追求。历史学最早是向社会学专业借力,试图把社会学(含人类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之中,这就是所谓社会史研究的兴起。而随着云南多元化的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协调平衡、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云南文化建设方面掀起了新的高潮、取得丰硕成果之际,依靠推动云南文化建设和云南民族经济的发展,由此带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氛围,成为了我们现代人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放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宏大背景,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在文化部牵头组织下,近年来我国成功举办了“中华文化美国行”、法国“中华文化年”,“中华文化非洲行”、俄罗斯“中国文化节”、美国“中华文化节”等多国特色对外文化传播活动,并赴美国、英国、泰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士等国相继成功举办晚会等喜闻乐见的节目,借传播中国传统“春节”文化活动的同时,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都为国赢得了良好声誉,取得了较好的对外影响。一系列的出访活动使世界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的认识更加真实全面,开创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史上最典型的成功范例。另外,我国在欧美和南美等地区举办了以“感知中国”为主题、以多种文化形式为载体的重大外宣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向世界说明中国、在世界树立中国真实形象的重要使命。我国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及驻外文化机构,也以多种渠道和形式纷纷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影视作品对外参赛和对外贸易,就是一股重要的文化传播力量。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我国影片共有150部参加了位于世界各地的58个国际电影节,其中有13部获奖。有关文化部门踊跃走到世界各地举办图片展览、文物展览、文艺演出,通过我驻外使领馆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我国影视节目播放周、中国文化演讲和中国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也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渠道的重要补充。一些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海外文化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推进中国的文学、艺术、摄影、戏剧、音乐、舞蹈、杂技、马戏和民族民间工艺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尽可能大量地打入国际市场。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等当代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也加速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中国文化加速走向世界,基于对我国对外文化传播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从文化建设的意义看,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利于宏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当代文化成果,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有利于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中国对外开放初期文化输入和输出严重逆差的不利格局,重建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在世界的良好形象和应有地位。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加速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有利于发挥中华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向世界更好的说明中国,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交流,促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经济和政治交往,优化中国改革发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扩大中国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和影响;有利于调整国际贸易机构,提高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主动性和竞争力。可以说,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实现文化外宣,文化外交,文化外贸,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政府大外宣,大外交和大外贸格局中充满活力,大有作为的重要手段。
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拓展的对外经贸渠道,为中华文化快速走向世界提供了较好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生深刻的历史巨变,发展的速度和成效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加入WTO为标志,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必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展现出卓越风采。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政府有能力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对外文化传播;国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参与文化对外贸易提供了产业基础;我国在国际经贸领域地位的不断增强,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开辟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博深厚的文化资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较为基础的文化条件和积极应对的文化政策,为中华文化快速走向世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苦历练,已经站在了前人的肩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丰硕的当代文化转型成果,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雄厚储备和实力所在,是塑造世界文化大国的坚实基础。走进21世纪,我国民众的文化心理日渐成熟,自信中蕴涵谦虚、独立中兼顾包容、中华文化大步走向世界的良好风范正逐步形成。
杨丽萍是云南大山里的“巫女”,不说话,不蛊惑人心,只是舞动双手,就让世人为之震惊。她从大山,走向了中央民族歌舞团,走向了世界,却在人们的惊愕与怀疑中回归大山。在大山中沉寂3年后,她用30年的艺术沉淀创作了一部巨作——《云南映象》,3年的准备,120分钟的惊人之作,让全世界认识了云南。一年半的采风只有大山里才能找到最质朴的力量。杨丽萍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走遍云南,历程20万多公里。她走乡串寨采风,与村民们同住,她和村民一起跳舞,发现服饰之美,她在大山里曾遭遇15个日夜未能洗澡。她也曾在采风途中,深陷白茫茫的雪山,险些成“冰冻孔雀”。 似乎与天地融合在一起的杨丽萍一年半的采风时间,让她在大山里找到了最质朴的力量,《云南映象》70%的演员来自云南本土少数民族,他们没有基础技术,但是手长脚长,特别能模仿自然的动作,不惜力。一年半的练舞与筹备一切都是因为执著追求。杨丽萍有最基本的舞蹈观,出力,每个动作要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間只执著地做一件事,不断地训练演员,让他们的舞蹈力量,真正像地里长出来的一样,一旦上台表演,就如有神助般,震慑力十足。直到2003年8月8日公演《云南映象》,杨丽萍的3年,你的120分钟。或许你走遍云南,也不一定能理解大山里人们对天、地、人三者的敬仰之情。在这120分钟里,这些舞者能让你明白什么呢?也许是:大山般的厚重、太阳的光辉、月亮的透明、对杨丽萍的致敬、对如何发展民族文化的思考……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文化发展的崭新浪潮,云南民族文化快步走向世界并且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时确立并大力组织实施“立足云南,走向全国,打入世界”三步走的文化战略。2004年云南派出各类文化艺术团组和个人31起622人次,出访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阿根廷、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缅甸、越南等26个国家。云南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了所到国广大观众。在国务院新闻办牵头组织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南美行”,“多彩云南——历史的记忆”对美文化宣传活动和文化部牵头组织的俄罗斯“中国文化节”大型对外文化传播活动中,云南文化代表团和云南民族文化担当主角,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