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开始向学生倾斜,意识到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了教学方向,开始围绕学生的综合培养展开教学,其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各科教师教学的重点,引发了教师的深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使学生逐步形成属于自身的语文能力、审美情操、情怀品格的必备素养,也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讲十分重要。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来展开教学,便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在含义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制定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善于并乐于接受,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形成和发育。下文,笔者便就教学策略的开展来进行一番探究。
一、灵活课堂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语言来进行进行课堂导入,而以语言展开的课堂导入对于高中生而言会显得空洞、乏味,长此以往,会使课堂导入的效果变得低下。因而,教师应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记忆和理解,进而推动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课时,笔者便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康桥”以及“康河”的相关图片,并让学生通过图片能够对作者笔下唯美的“康桥”风光产生兴趣,并通过这些图片对作者的诗文进行赏析,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观看到作者描述的“康桥”风光,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推动学生对《再别康桥》一文的学习和理解。或者,笔者在讲《归园田居》一诗时,便先以动作演示了一个农夫刨地的姿势让学生去猜,学生很轻易的便猜出了笔者扮演的形象,随后笔者再以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自魏晋一来,文人在官场失意后大都喜欢归隐田园的生活,那么,古代文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节课中,笔者先是通过“农夫刨地”来引起学生注意,再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对《归园田居》一诗的学习充满主动性,推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深層感悟文本,挖掘其中情感因素
文本教材是语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载体和必要工具。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也应是以教材为出发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广,往往富含更多的情感教育因素。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内容,通过对字句、段落的剖析、讲解来使学生感悟文章的魅力,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一课时,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对北平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笔者带领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前提下,结合如下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赏析:(1)课文的第一段,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秋的?这一角度的描写突出了秋的什么特点?(2)在3-11段中,作者对北国之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并描绘了5幅画面,这分别都是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探讨就能得出结论。然后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及文中落寞景物的描写,名作作者表达的身居战乱年代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悲凉心态。如此,通过感悟文本内容,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了作者的写作内涵,进而提升对文本的情感认识。
三、分组辩论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思辨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素养,其表现为学生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够有逻辑的对文学内涵进行分析和推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学作品,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认知。教师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分组辩论探究来完成,通过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自主探究,并使学生在小组内探究、思考、辩论,来使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产生独立认知,进而促进学生批判和思辨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笔者便让学生分组去自主探究,由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章选,其阅读理解难度不大,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能够进行下去。笔者先是为学生设定了如下学习目标:“文中作者对几个重要人物都是怎么描写的?人物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环境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然后,笔者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尝试对课文进行赏析,在小组中进行辩论探究。这样,学生便能够在集体的头脑风暴中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能够形成自主认知,而且,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探讨还可以使学生的批判和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时,应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制定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升,推动学生良好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学生长远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朱芸.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124.
[2]焦晶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