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兰
摘 要:小学科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是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形成科学精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够为学生科学意识的发展提供支撑,使学生看到科学知识的应用,掌握科学现象背后蕴含的原理,懂得一切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以避免学生出现恐慌、迷信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够给科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让科学融入到学生的骨血中。但是,结合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理解不深刻、对科学探索不积极等,抑制了学生的科学进步。若想改善学生学习的不足,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找出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方法,让学生形成科学探索的习惯,挖掘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问题、活动等角度出发,找出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之路。
一、用生活引领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意识
科学,蕴藏在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指导,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疑问。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应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通过组织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科学知识,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索的意识,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去,使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发现科学,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形成探索意识。
例如,在学习“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懂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的道理,让学生依据这一实情进行实验设计,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形成科学探索的意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操作,鼓励学生记录实验观察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学生依据几天前发芽的绿豆,结合实验材料盒子、烧杯等,对影响绿豆生长的条件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在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来掌握影响绿豆生长的条件。学生在实验中,提出了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假想条件,接着围绕这些条件设计了实验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变量进行了有意控制的操作,记录下了实验数据。接着,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绿豆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由此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这样,笔者通过借助生活的力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看到了科学探索背后蕴藏的价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用情境引领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认识
情境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改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学习课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下,把握知识的动态,感受科学课堂的灵活性,获得更多科学探索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熟悉自然界植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让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能够树立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意识,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使学生通过这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来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学生观看食物链和食物网后,发现自然界动植物之间息息相关,不论是破坏哪一种生物,都有可能造成食物链的断裂,给生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建立了初步的生态系统,掌握了自然界植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的道理,认识到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学习科学知识,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掌握。
三、用问题引领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思考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阶段,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进而拥有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立足学生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问题教学,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科学探索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事实,能够掌握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科学道理,熟悉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壳运动,掌握地球表面变化的规律,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思考问题:火山和地震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形式?你知道哪些有关地震和火山的案例?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引起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地震来临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带着问题,与教师一同开启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知道了火山和地震的特点,明白了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的道理,了解到山脉、高原、等地形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且地球表面的变化时而猛烈、时而缓慢,形成了避震的意识,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思考,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拥有了安全避险的能力。
四、用活动引领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实践
学生学习不只是一个理论知识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只有拥有了实践能力,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理论知识,才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探索知识的用途。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实现,借助学生实践探索,让学生有效把握科学知识,进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促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类和回收利用”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分析垃圾回收的好处,能够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掌握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的划分依据,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活动,让学生在回收中理解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义。笔者先是带领学生对常见的垃圾进行了分类,让学生绘制相关的表格,使学生通过表格来学习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学生绘制表格的过程中,知道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的具体内容,知道了不同的垃圾要扔进不同的垃圾桶。接着,笔者又组织学生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了学习,让学生利用回收的原材料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能够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索的技能。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回收垃圾进行了设计和实践,将其应用于生活中,赋予了它们新的价值。这样,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对学生的科学实践技能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了参与科学实践的实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践水平。
总之,本文通过用生活引领科学、用情境引领科学、用问题引领科学、用活动引领科学等环节对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进行培养,使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知识学习需要依托不同的方式進行,让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发现更多的科学原理,形成科学意识与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岚.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J].学周刊,2019(31):36.
[2]包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6.
[3]武海虹.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