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以求能够提高人才培養的质量,然而目前大部分的学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足以达到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提升学校教育水平、改变教育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同时,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也是近几年来的教育改革趋势,合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是很多教育工作者所推崇的新型教育模式。本文将重点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前言
教育信息技术是现今教育的新模式,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未来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利用教育信息技术[1],一方面能够帮助学校开展更多类型的教育,更方便管理学生以及推进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信息技术,能够为未来学习打好思维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为教学课程之一,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搭建认知框架、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搭建认知框架,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作为指导,而数学语言较为抽象,很多内容无法理解,为了保障有效传授数学知识,教师则应当使用信息技术,构建认知框架,突破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促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例如,在射线、直线与线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改变,引入动态Flash图讲解,为学生创造一个孙悟空大闹东海情境,将金箍棒作为切入点,在孙悟空看到金箍棒时,金箍棒为静止状态,被称为线段;在孙悟空将咒语念出以后,金箍棒一段上升,被称为射线;在孙悟空扔起金箍棒到云霄时,金箍棒的两端都在生长,被称为直线。使用这种方式教学,通过动态呈现,使得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能够准确、快速辨识直线、射线与线段,进而突破教学重点。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在数学知识与感兴趣的动画情节间寻找切入点,快速进入知识学习状态[2]。
仅仅依靠讲述概念方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无法使学生全面理解知识,若能够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形象的呈现出有关概念,学生能够轻易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为常用教学策略,利用创设具体情境方式,引导学生在数学思维空间中进入,进而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使用数学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使得交际学习情境更有趣、更逼真,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在克、千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计算机模拟创设一个超市买菜情境,学生可点击超市平台蔬菜,将个人想要的蔬菜种类、数量输入,最后,在称重台中称重,由称重系统结合学生所选蔬菜的品种与单价,获取计算结果,同时,称重平台还可将整个计算过程展现出来。在操作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购物场景,由学生对物品进行选择,并指导学生发现,商品使用单位是千克,例如萝卜、白菜等。在最终的总价中,均为单价与重量的乘积,重量则是以克或者千克为基本单位,比如2千克白菜,在点击重量后,能够获取单价标准,由此,学生可直观看到实际生活中重量单位的使用,如此一来,可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可在模拟情境中,添加千克与克的换算,例如商品单价的基本单位是500克,实际计算单位是千克,此时便涉及到克与千克换算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单位换算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在换算过程中,探讨更多数学知识。
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虚拟情境[3],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大量实践表明,采用这种知识传授模式,使得学生更愿意聆听,教学效果达到满意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参与的兴趣激发出来。
三、增强学习体验,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进而提升课堂学习中的知识体验度,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4]。以此角度进行分析,小学数学教师需运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寻找答案,以及应用知识,进而深入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时分秒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时分秒内涵有个初步认识,对时间刻度准确辨析。为了能够促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可选择时钟的动态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在电脑上,学生可看到动态时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时钟构成,由学生对时钟仔细观察,并讲述秒针、分针与时针构成,在初步认识以后,由学生安排后续任务,即指导学生运用鼠标转动秒针,在转动一圈以后,观察时针与分针的变化;转动分针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随后指导学生动手尝试与探索,详细观察结果。随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时钟各部分的移动进行动态模拟,观察其他部分的变化情况,利用变化获取结论。在此不断探索过程中,学生在转动秒针一圈以后,分针也移动一个刻度,在转动分针一圈以后,时针也移动一个刻度,随后,教师需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秒针、分针与时针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最终,学生发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即60为时钟关系基本单元,60秒为1分钟,60分钟为1小时。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属于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手段,相比于传统讲授方式,此教学策略优势明显。同时,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实际课堂教学效率更加理想[5]。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抽象与枯燥,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主体性培养与课堂氛围营造,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J].新课程·中旬,2018,(1):122.
[2]朱昕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12):38-40.
[3]李素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2):95.
[4]周军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25):194.
[5]李玉娟,王向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