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圆
摘 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和实施,各个学科教学面临着全新的任务、要求和挑战。初中美术教学也并不例外,需要在追求丰富的信息、知识输出的同时,还要追求高效教学,以达成教学的基本目的,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从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三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方法、科学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初中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美术;教学;方法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过去落后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丰富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调整教学结构和策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终切实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所以,在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和要求下,初中美术教师应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本质内容,树立起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把握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积极改进、革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投入,实现新课标下的高效美术教学。
一、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的学习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定位,摒弃过去“以师为本”的思想观念,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与学生展开沟通,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二者间的距离,进而营造出和谐、自由、的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例如,在教授《色彩静物画》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消除学生们的消除情绪,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中,积极主动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们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们的问题,笔者再做出完善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久而久之,学生们开始转变了对美术学习的态度。这样一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动力、支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基础和重点。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转变知识呈现的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学会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图像展示、动画或者视频播放等形式来呈现、展示美术知识、美术作品,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效吸引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理解体会中国画的用笔用墨,认识中国画在形式语言上的表达方法,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我国民族传统画的理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中国画的代表作,让学生们初步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然后,笔者再利用信息技术对中国画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更多形式的艺术与内涵。这样一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文化积累。
三、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教学出发点,转变过去统一的授课形式,实施小组合作教学。首先,教师应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确定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其次,教师则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同个问题展开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学生间的思維互补、资源共享和相互学习,最终收获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色彩的对比》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协调对比色的方法,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本节课程的理解,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首先,在上课准备阶段,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通过任务的引导,各小组立即展开讨论,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与分析后,学生们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样一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新课标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初中美术教师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精神来推进教学改革,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此来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初中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10):67.
[2]卞玉茜.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7(0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