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构建

2019-09-10 07:22杜环欢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势意义

摘  要:在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的当今,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根据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作出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虚拟世界主动对接的产物。开展这项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赋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拓展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和实践平台。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与优势、开展虚拟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路径设计等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优势;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7-0045-04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与优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虚拟实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虚拟实践教学也应运而生并在高校教学中成为一种活跃的教学模式。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通过电脑数字化技术,把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制作成动画、网页、视频等形式,让教育主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参与学习过程的愿望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1]。

可以说,思政虚拟实践教学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它不仅开辟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空间、拓展了新的形式,而且将实践教学引入了一个网上实践与网下实践、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交互影响、良性互动的新境界。其活动展开的空间是网络世界、虚拟空间;其活动的展开和完成需要实践主体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其成果的呈现不再是传统的纸质形式,而是寓思想性、时效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多媒体作品。

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区别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种新的发展形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一般是指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即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大学生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主渠道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形式,它通过校园师生网络互动、网络文化建设、易班以及网络化的日常管理、交流互动等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它需要宣传部、团委、学生会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特别是需要辅导员等一些特定人员来组织实施和完成。但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虚拟实践教学是由思政课的任课教师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流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依托网络平台完成拟定的虚拟实践教学任务。学生提交实践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电子书、电子报、视频,也可以是网站、网页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基于这些实践成果及其质量,给予合理的评价,并最终纳入整个课程的总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与虚拟实践交叉融合而成的新教学模式,兼有二者所长,与传统的教学实践相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具有更大的优势:

1.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

虚拟实践教学是在网络空间展开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具有逼真和共享的效果,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将知识、现实案例、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参观、访问等现实问题逼真表现出来,让大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空间分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参与探讨甚至扮演其中的某一个角色,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自己制作模拟实践,这种形式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养成。

2.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成了吸引大学生的文化、生活阵地。大学生是各种网络社区的常客,自然成为网络参与和网络社会实践的天然主体,以网络阅读、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形式为主的虚拟生活、虚拟交往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虚拟实践教学,正是充分利用了大学生的这种虚拟主体身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相比,学生在虚拟实践中的主体性更加突出。

3.实现了现实超越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之所以能越来越为大学生所接受并日趋欢迎,这与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单纯课堂灌输的俗套这一主要因素有关。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和社会其他领域的虚拟实践相同,都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展开感性、对象性的活动。虽然网络空间、虚拟生活源自现实生活与空间,但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简单的复制,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重大超越。也正因为如此,使它能超越传统意义的社会实践。在此进行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逼真模拟、生动再现现实世界,而且可以创生崭新的虚拟环境、虚拟生活,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实践形式,更增添了用之不尽、多姿多彩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无限广阔的网络空间大显身手。

第四,增添了更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体现在:第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现实世界完的,而虚拟实践教学则是在网络空间进行的。这是一个新颖的实践平台与空间,具有现实空间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这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束缚和限制,虚拟主体可以轻而易举地与世界上接入网络的任何一个“地点”建立联系,以平等的身份自由地消费网络资源,在获取形式多样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可以生产和发布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神产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踐教学安放在这样一个众人皆可享用“网络地球村”,无疑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开了方便之门。[3]第二,作业呈现形式的创新性。作为虚拟实践活动结果,也将可以以虚拟的形式呈现,而不再一律是纸质化的作业,具体样式完全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取向、虚拟能力的不同而充满个性化色彩。学生既可以制作精美的幻灯片,也可以进行网站设计、制作网页、订制电子书、电子报,还可以制作视频等。既契合当今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思政课开展虚拟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1.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是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大趋势》中指出,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即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对一个国家来说,大学生无疑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而这一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发展要求,将网络作为重要的载体开展教学。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引发意识形态传播和形式的颠覆性变化,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采取各种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渗透,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科学理论,就防范西方网络渗透的角度而言,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互联网+时代的紧迫任务和使命所在。

2.开展虚拟实践教学,能有效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遇到的困难和制约

就目前情况看,实践教学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是不少的高校要受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或者遇到不同程度的客观困难,因为思政课的传统教学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要么教室、要么实践基地,如果错过了,就不能再现或者要重新安排。不少高校还会受教师数量不足、经费短缺的困扰以及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手段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制约等等,无法按教育者的意愿将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落实。但虚拟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减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大量设备、经费以及为建立实践基地而付出的高额费用,避免为实际参观浪费掉许多的路程、时间与精力,而照样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应有的感觉;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模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上虚拟“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到在现实环境中无法体会到或需要大量的成本才能体会到的客体对象,实现时空间上的超越,摆脱时空的限制,打破物质条件下单一途径发展的模式。这样的“实践基地”虽然是虚拟的,但“体验”不是虚拟而是真实的,所以同样也能够达到真实参观一样的教学目的,突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手段的制约,使存在的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3.开展虚拟实践教学,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找到了新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大学生培养自律和他律意识,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完成踏入社会前的最后精神准备。它不仅要理论灌输,更要实践检验。然而,长期以往理论教学备受重视,而实践教学由于受经费、师资和场地等因素的制约而不尽人意,更多的是停留在参观、社会调查或者利用假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这些传统的形式上。而作为实践教学效果体现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心得体会或者报告,导致学生知行不一或者知而不行。但借助互联网,实施虚拟实践教学,则可以模拟实践教学场景,让大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参观、体验、培养能力,认识社会,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虚拟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错误中学习,经常性的训练某一种行为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外化于行。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路径设计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利用网络、直面“网事”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应用虚拟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对学生进行网络引导的能力。在电脑前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网络世界的直接体验是丰富多样的,但是他们的网络价值观基本上是停留在自发、感性的层面上,常常将其视为发泄个人情绪的通道或者单纯的娱乐工具。如何避免在“网络自由”的情形下迷失自我、误入歧途,成为每个大学生必须跨过去的坎,也成为了虚拟实践教学中老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老师必须通过价值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虚拟空间既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和延伸,同时也是网民共同构筑的新型“社会形态”;无论以何种方式介入网络都不是纯粹私人行为,而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从而培育和提高他们的网络自律意识和他律意识;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使大学生具备基本审视网络现象、发表网络评论,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另一方面,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虚拟能动性,将更多的学习权力、学习空间移交给学生,把教学活动的侧重点从知识的单向传输转变为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育。学生的虚拟能动性是实现虚拟实践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而虚拟实践环节的主角则应当是学生,老师应该发挥“配角”的作用。在此应当指出的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现象,作为教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虽然是当“配角”,但对于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他们需要进行动态调控,引导学生对网络事件进行理论剖析、价值评判,把学生的认知从表象描述引向本质揭示,并通过合理的评价系统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督促整个实践活动朝着预定目标前行。因此,老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督促、组织管理和作品点评上,放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发挥运用网络虚拟技术的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虚拟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一来虚拟实践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制,更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从而趋向于无限多样的可能性;二来它多数是分散进行的,主要环节必须由学生独立面对和自主完成,教师应当在问题选择以及分析评价等方面下功夫,进行指导,提出建议,而对于虚拟实践中的关键环节,诸如“如何利用网络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采用何种技术手段制作什么形式的虚拟作品?”等等,则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一一破解,可以说,没有学生的虚拟能动性的发挥,就没有虚拟实践教学。[4]

基于以上的逻辑思路,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虚拟实践的过程中,可从以下路径入手组织虚拟实践教学活动。

第一,虚拟体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带着实践任务,在选定的虚拟目标空间,譬如“网上世博会”、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进行参观、体验,其成果可以是图文并茂的电子报、电子书或幻灯片。

第二,网络讨论。教师布置要讨论的问题,由学生同时在网上进行讨论。比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关于如何对待贫富差距的问题,就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之后通过课程教学网站或者班级QQ群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在这过程中可以跟学生互动,并且最终根据网上记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价。

第三,网络调研。主要是要求学生或是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事件自拟问答题目进行网上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最终成果可以在电子报、电子杂志等形式中自由选择;或是参与一些门户网站组织的调查。当前网上经常有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这种调查。比如,在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网上有关于个税起征点的调查,在网上由每个学生填调查表,之后由学生对电脑自动生成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增强对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解。

第四,虚拟建构。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电脑知识和技術,围绕所学的理论问题、社会问题制作专题网站或网页,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网”、“网上思政”等,所提交的作业应当栏目丰富、信息量大,同时符合技术标准、便于浏览。[5]特别是引导学生开办一些红色网站,在红色网站上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小组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习心得体会、知识竞赛等,还可以让学生搜集革命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的人事迹、经典红色歌曲、革命圣地图片等,把这些内容放在红色网站上供同学间交流。

第五,网上社会活动。在当今网络舆论力量日益强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在博客、校园BBS或其他网站上,宣传与发动如资助贫困生、救助疑难病患者、义务献血等社会救助活动,提供精神安慰与道义支持等,借此虚拟社会实践,让学生进行助人为乐的网络空间体验。学生的网络行为要用电子文档、图片、视频、有关的网页网址等形式记载下来,以便教师评分备查。[6]

第六,网事研究。就是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就网络世界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中国转型期凸显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研究论文,并以数字化形式提交。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虚拟实践教学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育人目标。如果,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能主动对接网络,把教学内容与网络深度融合,通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推广和实施虚拟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理性思维、分辨判断的能力,而且能增进大学生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玲霞,龚新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资源结合的新形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0.

[2]张明仓.虚拟实践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76.

[3][5]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4]陈宝,刘会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2013.8.

[6]孙晓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教研究,2011.8.

(责任编辑  陈杰聪)

作者简介:杜环欢(1967- ),女,广东佛山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思想政治教育教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势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画与话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