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德建设中的多元应对

2019-09-10 10:23温志坚王秉然
教育·读写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道德家长

温志坚 王秉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当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得到底如何呢?我们决定在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并作了一次开放性试题问卷调查收集,题目是:“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总共对105名九年级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均为2003—2004年出生,年龄在15—16岁之间。

从调查结果来看:

1.有33名学生认为:女人和孩子为弱势群体。男人心地善良,他主动把雨伞借给别人,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学习雷锋好榜样!占总人数的31.4%,比例最高。

2.有14名学生认为:男人和女人是一家人。男人在接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占总人数的13.3%。

3.有6名学生认为:女人是人贩子。因为她大雨天都不知道给孩子用包遮遮雨。男人是好人,怕女人伤害孩子,故意将雨伞递给女人,趁机接过孩子,救下孩子。占总人数的5.7%。

4.有18名学生认为:这个男人有可能是有同情心、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人;也有可能是试图拐卖孩子的坏人。占总人数的17.1%。

5.有18名学生认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认为他假装好意将雨伞递给女人,趁其不注意,接过甚至抢过孩子,然后逃跑。占总人数的17.1%。

6.有5名学生认为这个女人是人贩子。这个男人和她是同伙,他们在相互接应。占总人数的4.8%。

7.有7名学生认为两人原是夫妻,现在离异。在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占总人数的6.7%。

8.另有4名学生有其他答案。占3.9%。

分析数据可知:

从正面、积极意义上回答的学生有53人。仅占总人数的50.2%,刚刚过半数。

从正反两面回答的学生有18人,占总人数的17.1%。

从负面、消极意义上回答的学生有30人。占了总人数的28.8%。

另有4名学生有其他答案。占3.9%。

这道题如果出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代人,人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个男的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去帮助这对困难中的母亲和孩子啊!

是啊,当年毫无疑问的事,现在的孩子们怎么就有了这么大的疑问呢?我们认为:

第一,社会价值导向有待进一步优化。过去人们接受的是单一的集体主义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大家一门心思为国家、为集体的利益努力。付出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的。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随着互联网等新传播手段的推广普及,国外的先进文化与腐朽思潮一齐涌入国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使得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国人眼花缭乱,甚至是盲目追求和争相效仿。这些腐朽思潮,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第二,家长双重面孔严重,重智轻德。无数教育案例证明:一个优秀的学生背后肯定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问题学生背后绝对少不了问题家长。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言传、轻身教,用双重面孔在社会与家庭之间转换。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要求孩子文明礼貌,自己却恶语伤人;要求孩子踏实用功,自己却急功近利;要求孩子与人为善,自己却蛮不讲理。这样的家风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真正知书达理的好孩子的。

另外,近些年来“读书做官论”“满朝文武贵,都是读书人”等不良思想在家庭教育中重新抬头,使得一些家长形成了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只追求孩子是不是能够考高分、上名校,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德育的培养不管不问。在孩子小的时候问题暴露得似乎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等孩子工作、成家后,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问题就会暴露无遗。不仅影响家庭团结,更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形成恶性循环。结局让人触目惊心!

第三,学校德育课教育与实践相脱离。古人强调对青少年的教育要学以致用。而现在有些学校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力度不够,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师为“应试”而让学生“背得多、理解少;写得多,用得少”。教育形式脱离社会实践,忽视教育过程中未成年人之间、未成年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参与度很低,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具体行为却做不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教育口径相矛盾,最终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第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场所供给不足。目前社会上兼具趣味性、教育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德育教育书籍供给不足,不能真正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广播电视节目的设置也不能完全满足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德育教育场所数量少、内容更新慢,使得学生们在假期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

面对上述严峻的形势,我们认为应该这样做:

第一,努力形成人人崇尚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风气。全党、全国、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文化部门要多制作宣传正面典型的电视节目,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形成人人学模范的社会风气。

执法部门要及时对娱乐场所进行认真清理和整顿,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使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机结合、高度统一、形成合力。

第二,积极发动广大家长,努力塑造良好家风。作为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课堂这个平台,邀请专家教授定期为家长们作报告。充分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形成约束机制,尽力杜绝“两面人”现象,督促广大家长努力营造良好的家风。

积极鼓励家长通过家庭指导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践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通过开展当好家长“小助手”“我会帮父母分忧了”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主动承担家庭义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事实证明: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是很有益处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像道德标兵看齐。

第三,学校德育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做到学以致用。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通过课堂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扎实开展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大力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高度重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纠正重“应试”轻落实的错误教学倾向。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

学校要积极通过动员学生们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手段,在学生心目中种下积极学习道德楷模的金色种子。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入队、入团甚至每周一次国旗下讲话等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道德优秀的学生公开表扬,引导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第四,大力提高学生们杜绝负面信息的自觉性。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增强青少年学生对负面信息的鉴别力,自觉抵制负面信息。努力增强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感和中华民族文化自豪感的认同。培养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健全的人格,使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道德家长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跟踪导练(五)(2)
家长错了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道德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