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娥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也成为了重要的目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怎样解决存在的问题,打造高效课程,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在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这样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1]。
1、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尽管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也学的很辛苦,但是教学质量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课堂成为了教师一人独自授课的场所,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学习,课堂重视学生接受和结果,而忽略探索、过程和趣味性,导致效率低下,学习成果不显著。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方式,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困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课上教学时间都是教师在一个人讲,然后会为学生布置作业,教师习惯使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但是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种情况下,课堂效果适得其反,对成绩一味追求,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望而却步,生怕影响学生的成绩,使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很难展开,从而更难普及[2]。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2.1制定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鼓励为主
想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并为正式课堂教学做好备课工作,在正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抓教学重点,并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当学生出现困惑的时候,不应该立即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言方面的运用,通过一些逻辑性较强的问答带领学生走进探索的情境之中,在阐述定理等枯燥的内容的时候也应该选用有趣形象的比喻,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学者可以分别拿出一分、两分、五分等不等值的人民币和硬币,让学生从分到元一个一个来认识,通过认识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对金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将各种面值不同的样币分散开来,由低到高一个一个来组合,要求学生参与进来,准确理解钱多钱少的问题,这也是这节课教学的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在计算人民币换算的环节中,教师将十张一角的样币组合起来,让学生数一数,再拿一张一元的样币和两张五角的样币,要求学生找出三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比较,一步步换算出人民币的单位与进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同时学会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如果有弄错的,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共同解决,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实现高效教学[4]。
2.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陌生的,以至于不能够正确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创新,以最为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加减法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他们还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巧妙的图片引导了。在指导孩子们认识 1 到 10 的数字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数具体事物的个数,这样就直接建立了数字与水果之间的對应关系。这样也就是让孩子们自觉参与到数数的过程中了,特别是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片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3]。
2.3在复习数学知识中渗透数学思想
通过有效的复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至于在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100 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时,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数并组织交流活动。依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选择典型数据,进而引导学生一起做好分类整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考这些数的分类标准,一共分为几类,并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由于教师选择的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材料,因而学生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观察、思考和操作以及相互交流之后,往往就能找到不同的分类视角,并认识到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化,同时也对位数、数位、计数单位等知识进行了复习。以上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分类”思想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是对已有认知结构的一次重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大大拓展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使难的问题简单化;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在不断的提问中学会自主学习;不断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富娜.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7(19):79-80.
[2]周水平.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118+120.
[3]杨健.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46+157.
[4]姚丽红.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