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啸
外交是指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活动的总和,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所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非常注重运用外交这一重要手段,实现其国家战略图谋和战略利益。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我国的外交发展愈发迫切。如何有效运用外交手段来达成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战略意志是新时代重要课题。本文谨就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表达一些哲学思考。
一、 把握主线:紧抓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变与不变
“外交”的名称由来已久,法国学者皮埃尔-尔·埃泽芒曾说“自有国际关系起便有外交,可以说,一个民族愿同邻近民族接触之日即为外交诞生之时。”而近代外交的诞生却比较晚,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运用了一系列外交政策横扫欧洲大陆时,近代外交才有了雏形。但是,由于西方的外交多与军事行为有关,所以西方世界往往喜欢用强制性外交来阐述外交的实质,即罗伯特·阿特在《强制性外交》中提到的,强制性外交是“强力说服”:试图通过威胁使用武力或者实际使用有限武力,使一个对象——国、一国内部的一个或若干个集团或者一个非国家行为体改变其行为方式。这反映了西方国家的近代外交初始便富有“强盗”色彩。然而,实质上,外交与强制性外交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外交是以暴力为后盾,往往带有和平性质,而强制性外交则完全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实行的暴力外交。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愈益密切。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应更多地承担起和平发展共赢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中国外交亦不例外,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既受制于时代的更迭又受制于现实的需要。在时代的更迭中,时代主题便是划分时代的关节。在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外交方式往往呈现出极端性和对抗性。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局势对我国政治孤立、武力威胁、经济围困,我们只能采取完全倒向苏联的“一边倒”政策;在20世纪50-60年代根据美苏争霸的时代背景,中国提出了“两条线”战略;到了20世纪70年代针对苏联实行的反华排华的政策,中国不得已实施“一条线,一大片”战略……现如今,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中国更应自觉把握外交中独立自主与互利共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更加开放的大国姿态进行外交活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新安全观的提出,即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外交的核心利益和对外态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基础上,提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践行亚洲安全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倡议,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國风范,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外交终究会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这就要求中国的外交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外交思想,拓展深化对外关系,大力加强务实交流合作,更加全方位,广多边,多层次,与时俱进,确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二、 把握环节:推进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外交的两个基本特征便是原则性与灵活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的同时,与之相伴随的冲突与摩擦也愈发增多。所以,当代外交相比以往任何时候的外交更具敏感性,同时在“度”的把握上也更具挑战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往往既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要承担大国责任。因此,在外交领域如何有效推进我国外交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是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第一,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特色外交发展的根本原则。2013年1月28日,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现今,部分国家在某些西方大国的唆使下,妄图利用中国对外和平外交的政策侵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些,无不挑战了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底线,损害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核心利益。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外交中,一方面要以和平开放的大国姿态进行外交活动,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谨防某些国家的战略图谋。
第二,在遵循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在对外政策上可以适度灵活。一方面,在外交领域要高瞻远瞩,要有超越时代的视野,不能狭隘偏见,更不能固步自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依旧存在,垂而不死,说明资本主义依然具有活力,在某些政策制度上依然具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在进行外交活动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而不同,出污泥而不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百川,取长补短,使我国外交更加独立自主,灵活多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不断提高,中国的外交也应当更具全球治理观,提升全球治理能力,体现出负责任的大国胸襟。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外交大政方针,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是围绕中国梦,使外交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二是致力于发展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外交关系。三是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提升我国制度性权力,增强我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四是有效履行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 把握运行:统筹新时代中国外交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双重任务“引进来”以发展完善我国外交理论,“走出去”以打造中国特色外交的国际品牌。一是要发展完善中国先进外交理论体系。中国的外交实践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便是中国早期大国外交实践的典范。孙子曰:“伐谋伐交,攻心至上。”交,便是外交。宋朝“北和”辽金、清朝借洋人之力共灭太平天国等一系列对外国家行为,其背后无不带有外交的烙印。由此可见,中国的外交实践形成时间早,年代跨度长,且具有极强的实践经验。较为可惜的是,中国系统的外交理论起步较晚,亟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因此,应当多注意汲纳外国相对成熟的外交理论,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外交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以《联合国宪章》为选要,因为这是国际公认的最权威的外交理论指导。但要注意的是,在吸收外国相对成熟的外交理论的同时,还要甄别出外国理论的糟粕,最主要的是要以“我”为主,形成中国特有的外交理论。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二是要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国是一个信仰2000多年儒家文化的文明古国,其中“仁者爱人”“爱屋及乌”等观念深入中国人的内心。在对外交往中,往往需要以此为基,树立互利共赢、友好互助的形象,更好参与到国际大国外交事务中去。三是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让中国外交“走出去”,打造出中国外交的国际品牌才是发展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一方面,针对承认社会主义合法性的国家,中国在与之进行外交实践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共情”——尽可能多地挖掘情感共通之处,关键之时要做到“舍利取义”,以谋求更多的合作机遇。另一方面,针对意识形态与中国对立的国家,则要更多地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种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进行合作,尽可能地减少对抗与冲突。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际形势作过基本判断,认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时代我国外交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构想,始终坚持为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构建和谐世界、维护好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