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溥仪的三副面孔

2019-09-10 07:22
读报参考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溥仪蒋介石

蒋介石与溥仪,这两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长期在政治舞台上“同台演出”,现实中两人却是从未谋面。事实上,蒋介石对溥仪这位末代皇帝的态度,有一个微妙的转变过程,从不闻不问到敷衍搪塞,再至于欲拉拢利用,可谓一波三折,相当耐人寻味。

东陵盗墓事件,蒋不闻不问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废止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出了紫禁城。在日本的策动下,溥仪辗转逃往天津日本租界内居住。在天津,溥仪频频与一些别具野心的遗老遗少、军阀政客密谋策划,争取恢复《清室优待条件》、重返紫禁城,企图通过“复号还宫”进而实现复辟大清王朝的大计。

由于溥仪被逐出宫后,曾以“清室内务府”的名义致函孙中山,申诉“大清”“让出政权”的作用,申诉《清室优待条件》的法律性,想让孙中山说句话,恢复清室优待条件,遭到了孙中山严厉的驳斥,因此,溥仪对当时势力尚在广东一隅的国民党毫无好感可言。然而,出乎溥仪的意料,仅仅不到4年的时间,蒋介石就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身份率军北伐成功,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正当溥仪被日本人“保护”在天津日租界里,淡出人们的视野之际,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墓事件发生了,使得溥仪被迫与他极不喜欢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打了一次交道。

1928年7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对清东陵中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进行了盗掘,墓内大量随葬珠宝被洗劫一空。8月13日,南京《中央日报》报道“匪军掘盗东陵的惨状”,此事一夜之间轰动全国。消息传到天津,溥仪所受的刺激比当年被冯玉祥逼出紫禁城还要严重。他嚎啕大哭,立刻为乾隆和慈禧搭起了灵堂,进行祭祀。守灵期间,溥仪席地而眠,还亲自派皇族人员去东陵重殓遗骨。

悲痛过后,溥仪作出决定,以清室和遗老的名义,向蒋介石和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以及各报馆发出通电,要求惩办孙殿英,要求当局赔修陵墓。此时的蒋介石还陶醉在北伐胜利、“统一中国”的欢呼中,认为溥仪毫无实力可言,对他极不重视,但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还是下令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查办此事,处理善后事宜,孙殿英派到北平来的一个师长也被扣押审查。

溥仪满以为很快就会破案并惩办凶手,但是很长时间没有下文。原来,盗墓之后,孙殿英也觉得事态严重,为了逃脱罪责,他四处打点,通过戴笠的关系,孙殿英将所盗物品中最为宝贵的九龙宝剑、夜明珠、翡翠西瓜等宝物送给了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国民党要人。于是乎,蒋介石表面声言严办,但并未认真处理。此案最终不了了之,孙殿英未受任何惩处。

“九一八”事变后劝阻溥仪出关

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由于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日本政府为平息舆论,尽快实行殖民统治,急于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为此,关东军先后起草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等计划,策划在东北建立以溥仪为首的傀儡政权,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亲自赶赴天津,面见溥仪进行游说。土肥原贤二的“迷魂汤”令溥仪兴奋不已,开始秘密筹划潜往东北的行动。

此时,蒋介石也从各种公开及秘密渠道了解到溥仪的动向,为了挽留溥仪,蒋介石授意高友唐专程到天津进行劝阻。高友唐曾当过清朝官员,后来到南京投靠了蒋介石,当上了国民党监察院委员。高友唐这次衔命而来,一见到溥仪,就开出了国民政府的条件:蒋介石愿意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恢复溥仪“帝号”,每年照付优待费,或者一次付给一笔整数,可由外国银行作保。至于住的地方,可以在东北和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自由选择住居”。

然而,溥仪觉得“蒋介石根本不讲信义,专门欺软怕硬,因为怕日本人,现在看见日本人和我接近,就什么条件都答应下来,等我离开了日本人,大概就该收拾我了……”他宁愿相信日本人的所谓“诺言”,决定回到“祖宗发祥的地方”,“领导”那个日本人即将为他建立的“国家”,对高友唐带来的这些条件,包括他一度极力要求的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溥仪通通不屑一顾地加以拒绝。高友唐碰了一鼻子灰,不死心又到北平向溥仪的七叔载涛进行游说,仍然是毫无结果。

除了高友唐以外,国民政府还试图通过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做溥仪的游说工作,但庄士敦同样对国民政府持不信任态度,直接拒绝帮忙。

1931年11月10日,在日本军人的武装护卫下,溥仪离开天津潜往东北,到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走上了叛国之路。据此,1932年3月12日,中华民国正式发布了对溥仪的逮捕令。

蒋介石眼中溥仪的“剩余价值”

1934年,溥仪又从伪满“执政”摇身一变,当上了所谓“满洲帝国”的“皇帝”,改年号为“康德”,在叛国投敌道路上越走越远,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蒋介石此时似乎对溥仪开始另眼相看了,在设计的对日方案中还给溥仪留了一席之地。

1940年夏,法国在欧洲已经败降、英伦三岛保卫战战事正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推行“南进”政策,准备策划更大的军事冒险,因此想尽快解决中国问题,故而通过各种渠道,向重庆的蒋介石提出愿意撤兵议和的信息。

由于此时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印支通道和滇缅公路陆续被切断,中国抗战处于困难时期,蒋介石便动了一试和议的念头,派遣时任《大公报》总编辑、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张季鸾赴香港活动,准备与日方进行接触。在为张季鸾准备的各种材料中,有一份《處理敌我关系之基本纲领》尤为重要,其中提到了将日本人和溥仪区别对待,扶助溥仪的伪满政权摆脱日本控制的设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作为战犯被带到苏联。溥仪在苏联西伯利亚关押期间,在生活上享受优待。在溥仪看来,苏联主要是要严惩日本战犯,不会对他怎么样,同时溥仪也担心以后会落到蒋介石政府手中,落得陈公博、周佛海那样的下场,因此,便萌生了一个计划,先设法在苏联留下来,再伺机从苏联逃往英美去做寓公。为此,溥仪除了多次口头向苏方提出申请以外,还给苏联政府与斯大林写信,申请准许他永远留在苏联。

1946年,溥仪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出庭作证,伪满洲国的“皇帝”出庭,一时间成为世界各主要媒体的头条新闻,蒋介石似乎又看到了溥仪的一点“剩余价值”,南京国民政府官员奉命发表谈话称,溥仪在东京出庭作证后将引渡到南京政府并受审。1946年至1948年间,南京国民政府五次照会苏联政府,要求交还溥仪,“以便对他绳之以法”。面对国民政府的引渡请求,苏联考虑自身利益,未置可否。时间到了1949年,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损兵折将、节节败退,早已焦头烂额,再也没有精力去“关心”关押在苏联西伯利亚的末代皇帝溥仪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再强留溥仪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经最高当局批准,苏联内务部于1950年8月1日将溥仪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处理。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至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也结束了他与蒋介石20多年的恩怨纠葛。

(摘自《文史天地》相京)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溥仪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未代皇帝的平民恋
末代皇帝的平民恋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