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瀛寰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人们动力的源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通过文化活动这个有效载体,用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将亿万农民的创造力、向心力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当前,加强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丰富生活等。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强化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面对当前农村文化基础建设整体薄弱、经费短缺、设施设备陈旧、站舍短缺、队伍老化、活动难等现状,我们应当理性地面对现实,以前瞻性的眼光和主动精神,强化农村文化基礎设施,为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文化基础。
(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强化政策观念。面对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基础差、经费缺、队伍老化、人才少、活动难、阵地萎缩等十分不景气的状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强化政策观念,就是对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具有可操作性、导向性、示范性、实用、管用的条文的规定。
(二)在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上要有力度。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底子薄、条件差、困难大、问题多、任务重这样的事实。基于这种情况,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既要丰富、满足,又要提高。加大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力度,无疑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一是基础政府主管领导每年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签订农村文化工作具体目标责任书,年终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做为晋职晋级依据。二是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每年要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中,制定深入农村演出、培训骨干、辅导、指导等工作的量化指标,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并列入业务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应制定奖惩细则,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励落后的单位迎头赶上。
(三)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保障。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是努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没有这些基础文化设施的存在,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很难展开。因此,努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构建农村文化建设的载体保障。只有基础文化设施搞好了,基层文化的基础才能得到夯实,基础文化阵地才能得到巩固。政府应该强化村庄的整治力度,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文化设施,要切实建立一批诸如农家书屋、书报阅览室、农民培训站、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室、农民网校、医疗卫生站、便民服务点、篮球场等文体设施,积极引导村民们抛旧俗、树新风,不断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切实增加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投入。从全国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看,目前全国有3万9千个农村文化站,其中站舍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有三分之一,不足100平方米的有三分之一,没有站舍的有三分之一。贫富差距很大,巩固和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繁重。能否将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条件环境等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必须保证各级政府在经费上的切实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建设没有站舍、经费严重短缺的寒酸尴尬境况。把文化馆、站、室建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民真正享受文化。
(五)稳定和充实农村文化队伍。农村文化工作队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为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稳定和充实乡镇基层农村文化队伍。让那些有工作经验的老文化队员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在文化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同时也要让那些没有文化专业特长的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里来,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在文化工作岗位上展示才华,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办文化和农民自己办文化。各级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以及乡镇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动员农民群众以各种形式办文化,弥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资金不足。通过办文化大院、演出团体、农民乐队等形式,丰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同时,政府对那些社会化力量办文化和农民自办文化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支持,形成公益性、社会、农民自办文化并举的新格局。
(七)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只有夯实农村文化建设基础,才能丰富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农村“形态”、文化“神态”、农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农村活力、文化魅力刚柔并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在思想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载体保障等四方面下苦工夫,努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久英,姚茂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2010,(3):96.
[2]王艳芳.关于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若干思考[J].兰州学刊,2010,(9):86.
[3]杨春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8):50.
[4]钟培林.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17):47.
[5]侯腊梅.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