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2019-09-10 23:26陈斓予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陈斓予

摘要:为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我们要明确合适、科学的方式方法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由于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应该在博物馆中实现其文化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保护;传承;

一、博物馆发展及其功能

(一)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和纪念意识。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亚历山大博物馆)。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在我国,“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汉书·楚元王传赞》中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

(二)博物馆的功能。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的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保护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950年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就独树一帜地提出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和保护办法,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日本媒体称其为“人间国宝”。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着力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并于1962年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半个世纪以来,韩国已经陆续公布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840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法国在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且随着人们对保护工作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作为希腊文化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财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了记录调查,出版了《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等。为加强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建设,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自1998年以來,文化部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国内外立法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工作的意见》,有些地方还颁布了以单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保护对象的地方性法规。

三、博物馆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由于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为公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5】,所以文化遗产更多的应该在博物馆中实现其文化价值。博物馆通过收藏整理地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资料,将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保存下来,使其永续于世。我们可以通过博物馆的研究、展览、教育功能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体现它的文化传承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民族民间的活态文化,是发展着的传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能脱离传承主体而存在。尊重传承人,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智慧,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承担起传承责任,依靠他们的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宏钧主编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文章主编

【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第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