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林业苗木的培育和移植决定苗木质量和成活率,特别是重要的林业工程,科学培育和高品质移植更是决定工程的效率和价值。分析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供参考。
关键词:苗木培育;干旱地区造林;生物防治
1 林业苗木培育
1.1 土壤条件的选择
土壤是苗木培育和生长的物质基础,树木的生长与环境息息相关,与空气、阳光、湿度、水分以及温度有很强的关联性。依赖它的基础支撑,使苗木长大成林木。在苗木种子生长过程中,保持土壤的适度湿度对种子的培育有很大作用,因此可以从环境土壤中判断苗木种子培育程度的好坏性。遇到干旱地区,土壤无法保持湿度,可以采取人工保湿,不定时在栽培的苗木种子中洒水,人工降温,降低环境温度,自然而然就减少苗木种子的呼吸作用。通过人为的管理措施加以调控,使土壤变成适合苗木种子培育移植的一个舒适环境。
土壤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不仅是植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是动物的栖息地和繁衍基地,而且还使之有再生的功能。因此在今后林业开采时,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就能够继续保证林业苗木种子的培育移植顺利生长,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有效提高土壤的利用率[1]。
1.2 苗木种子的处理
针对繁殖方式分为以下两种,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的话,筛选种子很关键,主要是为了除去含有杂质的种子,这对今后的培育繁殖有干扰性影响,会使种子的净重增加。筛选好苗木种子后是催芽,要在温室内进行,等到种子达到饱和状态时移栽培育,并注意温度、水分的合适度,这样处理后就能提高苗木种子的繁殖率。无性繁殖的话,扦插之前,種条是需贮藏一段时间的,并且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将温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温度影响苗木中呼吸酶的活性,进而改变了呼吸作用的强度。苗木移植也严格要求温度,并对所处的环境湿度也有要求。一般来说,湿度越低,对苗木刚开始的繁殖最快,随后随着苗木长势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包括光照强度、土壤无机盐的含量、空气湿度等一系列的因素、所以培育长势好的苗木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2 干旱地区造林
2.1 播种造林法
干旱地区长期人烟稀少,使得它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很难发生改变。加之没有动植物的生长,故一直处于与外界相隔离的状态。在干旱地区造林种植苗木可以采用播种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受到很大的限制,对播种技术相对较严格,同时也对播种所处土壤环境的湿度相对较高,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限制性。
2.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的过程中树苗能否成活,关键在于它能否维持自身相对的水平衡。换言之,植苗造林的方法是利用植苗的根来生长。植苗根的好坏关乎苗木长势的好坏,因此植苗中要保护根的完整性、保湿性,移植过程中在根部缠绕一层树皮来保持湿度,防止水分蒸发。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较简单。因此在造林过程中都要严格保护苗木的湿润。尽量缩短时间,在采集苗时就赶紧栽培下去,这样就可以保持苗根部位的湿润,提高苗木的生产率。
3 生物防治
3.1 利用天敌
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针对每种害虫有一个或多个天敌。这种抑制作用在生态系统当中十分常见。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制约害虫的繁殖。
3.2 耕作防治
通过改变林业所处的环境,来减少有害生物或将有害物造成的损害减至最少,或者防止这种损害发生,使林业苗木处于一个自然状态良好的生长环境。这种防治具有简单性好、环保性好、协调性好的优点,是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利用生物防治,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不影响人类的健康,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
总之,林业苗木培育移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干旱造林技术有利于修补恶劣的干旱地区,给工农业生产、水利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改变。同时对于林地,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有关键性的作用,是人类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资源。人类需要保护林业苗木,提高树苗的培育移植技术,及时做好植物害虫防治的准备,切实解决林业种苗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培育产量高的苗木种子,改造干旱地区土壤条件,筛选优秀的苗木移栽,利用生物防治减少害虫的损害,这将对改造干旱地区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有关林业部门做好林业苗木培育移植技术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关乎林业生态环境,而且关乎整个人类所处的栖息环境。
参考文献:
[ 1 ] 侯元兆.现代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J].世界林业研究,2007(4).
[ 2 ] 王万能.关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J].重庆工业学院学报,2011,18(2):49-52.
(收稿日期: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