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2019-09-10 22:27王菲
广告大观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摘要: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其稳健经营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然后揭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用管理

一、我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比较落后

在当今社会,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银行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2、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

信用风险最突出的反映是不良贷款率。我国商业银行不仅不良贷款率高,而且以损失率较大的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为主,集中分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近年来国家和各主要商业银行积极设法降低不良贷款率比例,如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等,不良资产的比率呈下降态势。

3、资本充足率全面提升,但资本抗风险的长效性有待增强

资本是商业银行可独立运用的最可靠、最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其设立和生存的基础,是抵御金融风险、化解吸收损失的最终保证。资本充足率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好坏,但是资本是否能够形成对风险及损失的有效吸收还取决于资本的构成、商业银行对于资本充足性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资本充足性普遍较好,但是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构成及补充机制都还面临一定问题。

4、信贷资产的行际分布失衡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可能性增大

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的行际分布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其中,信贷资产向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集中的特征尤为明显,信贷资产的行际分布整体呈失衡状态。以工、农、中、建四家全国性大型银行为例,截至2011年末,其贷款合计占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52%,较去年同期上升11.98%。在信贷资产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信用风险向个别银行聚集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虽然大型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当信用风险积聚与外部宏观产业风险相叠加时,其往往也很难做出灵活调整,这使得风险无法分散转移,将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严重的还将引发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严重滞后

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手段,特别是比较前沿的信用度量分析技术方面非常欠缺,在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定性方法较多,虽然在具体管理实践中采用了打分求和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仍属于定性分析。另一方面,我国债券市场还很不发达,信用评级机构落后。

2、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素质较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专业知识匮乏,对贷款风险评估的能力不足。另外,一些信贷人员以权谋私,人情贷款、长官贷款现象十分严重。贷款发放以后又不注重对借款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3、信用资产管理难度大

信用资产集中表现为“三高、三差”的特点。从安全性考虑,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不良贷款比重大,贷款损失严重。从流动性分析,信贷资金被长期占用率高,信贷资产流动性差,资金周转缓慢。国有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短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引发流动性结构风险。从赢利性分析,信贷资金筹资成本高,赢利能力差。

4、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

银行管理客户的基础数据体系不完备,数据系统性、真实性、及时性、一致性不足,评级使用的客户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不完善,借款人评级结果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客户信用状况;银行缺乏对不同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缺乏对抵押物评估价值的及时更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个环节经营责任不到位,考核评价不到位,激励机制不配套等。

5、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仅限于对风险类型、风险来源及风险控制的零散研究,而对理论体系与模型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信用风险管理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全面管理框架,各种风险管理政策的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整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在方法体系上,缺乏独立的风险报告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风险状况,进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缺少对风险进行深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模型

6、信贷人员的责任管理不够重视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贷款的评级管理上,忽略了信贷人员的责任。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强,护贷意识较高,则可以有效避免呆坏账的产生,减少信用风险;反之,则不论信用经济系统有多么完善,也达不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因此,要重视对信贷人员责任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以避免产生非系统风险损失。

7、以绩效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使风险制度难以落实,风险文化难以建立

各商业银行普遍以利润、资产负债规模等指标作为该行绩效考核的依据,导致不考虑预期损失而片面追求贷款规模高增长的短期行为,收益没有与风险真正地挂起钩来,难以形成良好的风险文化

三、英国巴莱克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

㈠、巴莱克银行的风险管理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的四大银行之一,在英国设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目前,巴克莱银行十分注重其业务的广度和深度,资产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巴克莱银行各项业务快速拓展的过程中,成功的风险管理是其发展的有力保证。

首先,构造风险管理系统,结构清晰,权责明确。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具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不仅如此,在这一系统内,对风险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确,而且职责清晰。其次,通过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加强限额管理,强化了经济资本在集团内部的运用。而风险偏好体系的运用也是国际活跃的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普遍经验。最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先进,数据充分,为其长久的发展奠下基础。

㈡、对我国银行的启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1、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外资银行大多具备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其内部监督部门直接对董事會负责并实行垂直管理。分支机构的内部监督部门往往与本级机构相互独立,或者在分支机构不设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的职责直接由总行的内部监督部门实施。

2、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操作规章制度是银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保证。银行业务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在进行风险评价和判定时,难免会带有个人倾向,造成判定结果有失公正。通过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密的规章制度,能够使银行员工避免主观主义和随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风险。

3、加强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建立与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信用评级体系往往独立于信贷和审批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肩负着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征信、信用档案管理、信用记录监控等职能。信用管理部门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户信用分析报告,是银行的信贷决策机构决定能否给予授信的依据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贷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做出的信用监控报告,更是银行衡量信用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

4、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实践证明,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只有将风险管理从高深的理论变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行全员,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银行的每位员工在做每一笔业务时都应考虑到风险因素,贯彻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终把控制风险与创造利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5、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在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建设的同时,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无疑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积极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处于信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要想取得成功,除了深厚的内力,还需要良好的竞技场才能充分体现“武艺”的高超。

四、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评级系统,完善外部评级系统

大力引进和发展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并加快由内到外的更替步伐,由于目前评级行业的社会影响在逐步扩大,评级市场在逐步打开,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将会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外部评级取代内部评级必将是一个渐进、自然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也要不断完善信用评级办法,并在时机成熟后,以外部评级逐步代替内部评级。

2、完善信用风险补偿机制

信用风险的补偿指银行用资本、利润、抵押品拍卖收入等形式的资金补偿其在信用风险上遭受的资产损失。商业银行除了提取普通准备金以外,还要提取呆账准备金,用于弥补贷款后的损失。

3、改进信用分析方法和技术,建立信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

积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并配合商业银行跟踪国外新兴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并有选择的加以利用,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信用评估模型、破产预测模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衡量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坚持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增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应积极引进信贷管理人才,加强对现有信贷人员的培训,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提高信贷人员的能力,增强信贷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贯穿到信用风险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5、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

政府应加快与诚信相关的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信用资本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律依据。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6、加快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开发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并且缺少必要的基础数据库。因此,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所使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不一定适用我国商业银行,但其度量模型的思想、理论可以借鉴。我国商业银行应深刻领会这些思想、理论,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加快对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7、建立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要想真正落实风险管理体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信用风险文化,就必须改变单纯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体制,建立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克服传统考核方法中盈利目标与潜在损失不匹配的时间错位问题,将利润与风险、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有效地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石晓军,张顺明.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及效率影响,经济研究,2010年

[2] 李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金融经济,2009年

[3] 万锦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

[4] 王曼怡.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王菲(1990-)女,本科,江苏苏州,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熟支行)

猜你喜欢
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农户信用风险评级研究
刍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威海市中小型企业信用决策的管理
医药企业的信用销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