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慧
当今社会什么最重要?学习力应该是其中不会缺少的一个答案。的确在学习型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力的建设。学习力已成为社会尤其是学校的共同热门话题。
“建设学习力”(Building Learning Power)是由英国温彻斯特大学学习科学的名誉教授盖伊·克莱斯顿(Guy Claxton)倡导和研发的。他目前担任“世界学习中心”的联合主任,是英国心理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克莱斯顿关于建设学习力的研究成果是学习科学重要的成就,对面向21世纪教育转型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克莱斯顿认为,从整体来看,学习力可以分为情感、思维、策略和社交四个方面(4R),分别对应张弛有度、足智多谋、深思熟虑和互助互惠(Resilience,Resourcefulness,Reflectiveness,Reciprocity)等四种学习素养,每一个方面都包含具体的学习能力评价指标,共同构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发展学生能力的指导准则。建设学习力,好比是找到了人发展的加速器,能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和更迅捷。
学习的情感方面:张弛有度,专心学习
注意力是打开思维的钥匙。一切知识内容的学习与对问题的思考都需要这把打开思维世界之门的钥匙。当学生面对繁冗的学习材料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的支撑点,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并持续前行。
学习情感方面的第一种指标为“专注用心”。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说:“杰出的孩子总是很专注,他们明白三心二意无法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专注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全神贯注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当学生具备这种素质时,他们会发现沉浸在学习中是一种满足和褒奖,并且更加趋向于探索学习中更广泛的世界,因此具备专注用心素质的学生更有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教师在促进学生提高专注素质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引导性语言向学生提问或评价,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让学生感觉受到关心与尊重,从而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种指标为“排除干扰”。无论是学习之中的思维定式还是学习之外的纷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具备排除干扰能力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知道干扰产生的来源,并且有目的地弱化干扰,明确何种环境有助于学习,在受到干扰后可以快速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
第三种指标为“关注差异”。学习中的“看”“听”“思考”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原始通道,对细节的辨别和区分是感知与判断事物能力发展的重要路径,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会帮助他们发展和提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关注差异是指学生关注事物的外貌特征、构成要素或行为方式,在开始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做之前能够清晰明确地感知事物。他们通常具有更多的耐心,知道事物的特征需要花时间来呈现,并且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和发现重要的细节,随后思考这些内容如何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回顾学习过程并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关注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情感素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时间聚焦于一个观察点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第四种指标为“坚韧不拔”。胜利永远属于坚韧不拔的人,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曾披荆斩棘,度过多重难关后才得以登上成功宝座。而面对日益复杂而瞬息万变的社会,多一份坚持也许就多一次机会。这正是当代学生需要重视与发展的素质。具备坚韧不拔素质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将其置之不顾,而是恰如其分地处理好忧虑、沮丧或困惑的感受,不焦不躁。因为他们知道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奋斗的过程,只有克服困难,继续前行,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才会不断进步。因此他们有更强的自我认知,更加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同时对自己产生的错误会认真负责地加以改正,对他人的错误减少抱怨并表示理解。
学习的思维方面:足智多谋,左右逢源
思维是知识习得的源泉。大脑中的信息是结构化的,思维的批判性、逻辑性和创造性都是学生学习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知识性课堂向思维性课堂转变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是个体發展要求,又是优化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习思维方面的第一种指标为“质疑问难”。具备质疑问难品质的学生对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并不会感到害怕,而是对其他人和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探究问题表面下的深层内涵并思考自己的解决办法,在头脑中似乎有十万个为什么,当面对一个陌生的观点时总是会问“为什么”或“如果……怎么办”。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品质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内容多加引导和提示,并适时对其想法表达认可和赞许,以激发其提出更深入和有价值问题。
第二种指标为“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探求经验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寻找观察事物联系的乐趣并创建自己的观察模式,能够将新观点与已有观点和感受相联系,寻找记忆中可以处理复杂任务的类比。“建立联系”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意义建构和对事物更深入的理解与剖析,帮助教师发展兴趣、参与度和对潜在联系的更深入阐释。
第三种指标为“善于想象”。想象力似乎在所有学习过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具备该品质的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描绘事物的外形、声音和感受等,使思维探寻各种可能性和观点,围绕事物、事实、理论和其他刺激物编造故事情节,将事物付诸实践之前在头脑中可以演练一遍。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可能引发学生好奇和产生联想的场景或背景,给予充分的时间,运用开放式的语言和任务类型,不仅对学生的正误进行判断,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对老师口中正确答案的依赖,从而培养相互独立性和坚持性,同时学习内容可视化,可将学生置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对不同世界的理解。
第四种指标为“合理推理”。合理推理是指学生可以产生逻辑性论点,发现其他人辩词中的漏洞,有效推理出下一步将会发生的事情,并不断寻找论据。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合理推理的能力时,要构造逆向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有逻辑性地解决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情境转变产生影响的原因和结果,运用精确的语言促进思考,如分析、比较、判断和推导等,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知道如何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并基于有力的证据而非单凭直觉来判断,对他人的观点更加尊重和包容。
第五种指标为“善用资源”。善用资源是指学生能从多种資源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如其他人的经验、书籍、网络、音乐以及环境和自身经历等,并且能够充分和智慧地利用这些资源辅助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善用资源的能力时应多提出开放性问题,在活动时与学生讨论学习习惯并给出评价标准,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资源,学会观察细节、问题和模仿他人,发展据情修正和计划的能力。
学习的策略方面:深思熟虑,机智灵活
学习的策略方面的第一种指标为“明确规划”。计划是达成目标的导航仪,在学习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明确规划是指学生能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向、采取的行动、所需时间和资源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高明确规划的能力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促进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并且明确学习是可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最终为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和准备。
第二种指标为“据情调整”。据情调整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计划,在学习中灵活变换,并监控事情的进展情况和自己的进步情况,当出现更好的想法时可以及时调整计划和安排。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据情调整的能力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方向协调课程内容,并鼓励学生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适时调整,使其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发展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能力。
第三种指标为“提炼精华”。提炼精华是指学生认真反思过去经历,从中提炼出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发现可能对自己其他方面有所帮助的事物,并思考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这些经验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提炼精华的能力时,可以教授少部分必要知识,提供线索或激励要素,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和时间来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促进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和重塑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和迁移。
第四种指标为“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指学生对自己作为个体如何学习十分感兴趣,能够说出产生进步所需要的技能以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同时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优秀学习者。教师在培养学生产生自我完善素质的过程中,应该多使用真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情境辅助学习,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和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来决定自己如何学,并对不同学习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学习者来培养理解力、自信心、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等。
学习的社交方面:互助互惠,协同努力
学习社交方面的第一种指标为“互相依靠”。互相依靠是指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如何与他人进行互动来辅助学习,并依据情况作出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决策,在与他人合作学习时也能够保持独立判断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合作程度越高,学生越能倾听和接受他人的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互相依靠的能力时,需要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结果,评估小组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自我认知方面得到发展并有辨识地选择最佳搭档与学习模式。
第二种指标为“真诚合作”。真诚合作是指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回应他人,在与他人合作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且能够与他人合作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自愿分享信息和想法,明确小组合作的基本规则。教师在引导学生真诚合作的能力时,应鼓励学生将他人的观点作为一种学习资源。观察、评价并重视合作学习形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关注、倾听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并且对相互影响的理解更加深刻。
第三种指标为“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学生时刻关注他人,通过眼神交流或肢体语言表达认真倾听对方,反思他人提出的主要观点,体会他人话语背后的情感或想法,并且能够将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的倾向时,应让学生站在其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问题,辨析观点的不同方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注意倾听他人,尝试理解他们的观点并促进同理心的培养。当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会被认真倾听时会表现更佳,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第四种指标为“互利借鉴”。互利借鉴是指学生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关注他人做事的细节和方法,通过观察吸收他人观点、策略和思考模式中的精华部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互利借鉴的倾向时,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可取之处以及向其他人学习之处,从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模式中总结出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学生因此会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关于学习的真实想法,更加自信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思维技能得以提升。
为了使学习真正发生,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逐渐将关注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外显表现,还应适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发掘自己有待提升的能力并激发该能力产生的潜质。在新的学习社会,我们需要培养有更多好奇心、更愿意接受挑战、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虑更加周全以及有合作倾向的学生,虽然以上17种指标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学习中可能涉及的能力,但是学习力是一个有机体而非机械设备,不能够分解开来,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不断成长与发展。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不仅仅是尊重学生或以“学生中心”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还要聚焦学习过程中的某些特定方面,使其处于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的语义环境之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和关爱学生的能力和程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