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昆仑
“提醒一下,明天是‘百姓说事儿日’,村‘两委’班子成员都在村委会,大伙儿有事随时来说说。”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大汇河村村部的大喇叭每月逢“5”的日子都会响起。
建立“百姓说事儿日”,每逢“6”的日子,村干部都聚集在村部等待来说事儿的村民,通过群众说事儿、干部问事儿、集体议事儿、及时办事儿、定期评事儿,让干群关系更密切,说出了一剂“亲和剂”,值得点赞。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农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村里的资金怎么用了?用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要花这笔钱?由于村务不公开、不透明,村民缺乏知情权,导致一些村干部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行為,侵犯了村民和村集体的合法权利,村民意见很大。而今,建立“百姓说事儿日”,定期敞开大门让村民来说事儿,把纠纷和矛盾亮出来,说一说,讲一讲,纠纷说和了,“压箱底”的矛盾也化解了,干群之间多了信任,村干部的工作也得心应手了。毕竟,不通则痛。这则医学界的定律同样适应于干部与群众沟通关系。只有建立诸如“百姓说事儿日”制度等措施,村干部多与群众交流、沟通、协商,与群众保持“零距离”,群众才能相信你,支持你,从而促进村组工作得心应手。
事实早已证明,由于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协商,相互隔阂,缺乏信任,致使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容易演化升级为水火不容的矛盾。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载体,让村民有话能说,有理能讲,有气能出。而今,建立“百姓说事儿日”,正好满足了村民的需要,等于是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村民们从最初说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纠纷、报怨,发展到现在说村组的发展、建设和规划,实现了村级层面的有效治理,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建立“百姓说事儿日”,不仅把村里的大事小事说得公开透明,把村干部的小微权也说得更加透明,使村干部用权办事有了紧箍咒、硬约束,保障了“村民明白,村干部清白”;而且是把村里的谋划权、商定权和监督权交给村民,村民对村干部更加信任,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信心和干劲,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可见,这种对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有益无害的做法,具有十分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值得倡导。(据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