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韩佳林 王龙驰
摘 要: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了获得更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人们也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破坏了大自然,其中以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本文主要分析了临沂市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以加强临沂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临沂市;水土流失;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改造自然,对自然的影响越来越大。临沂市位于山东省鲁东南,面积和人口均为山东省第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较快。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占用耕地,建设工地,砍伐树木等,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水土流失也日益严重。本文从临沂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措施以期盼临沂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1.水土流失原因
1.1自然因素
1.1.1全球气候变化
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对临沂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极端气候的影响,如暴雨、干旱等,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气温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也会加剧水土流失。
1.1.2岩石透水性差
临沂市主要分布透水性较差的石炭纪石灰岩和泥岩,降水难以渗透到地下,易在地上形成多种径流,如坡面流等,极易侵蚀土壤,特别是疏松土层,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1.1.3季风气候显著
临沂市位于华北地区,受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较为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年内分配不均,雨季使得很多地表土壤疏松的地方受到冲击,导致水土流失。
1.1.4植被覆盖度较低
临沂市植被覆盖率整体较高,但部分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原因,植被生长条件和环境不佳导致地表植被覆盖较少,郁闭度较小,减少雨水停留地面上的时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1.2人文因素
1.2.1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水土流失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1]。临沂市城市化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道路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不合理开发建设等导致路面硬化面积急剧扩张,加强地面的雨水积蓄功能,导致大量降水在地面流动加剧水土流失。
1.2.2滥砍滥发、植被减少
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大肆砍伐树木进行钱财换取,导致植被数量迅速减少,水土保持能力下降。
1.2.3不合理利用土地、土地荒漠化
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乱挖、乱采等行为破坏土壤的形态,加上临沂大多数地方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不合理耕作导致土壤废弃,严重的造成土壤荒漠化,土壤侵蚀模数增大。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1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面积减少,雨水冲刷将土壤有机质带走,土壤变得瘠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然而土地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人地矛盾变得突出。
2.2河道淤积、带来洪涝灾害
被带走的土壤随着地面径流进入江河湖泊,河流携沙量急剧增多,堵塞河道,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减弱,易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岸和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3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将会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活场所,导致其生存发展空间变得狭小,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4破坏地表景观
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和工农业活动导致土地裸露,每当有强降雨就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而当有大风时就会有无数的尘埃在空中漂浮,影响美观,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3.防治措施
3.1政府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为保障,不可忽视政府的行政职能。在符合科学性的原则上制定相关法律文件,履行好其监督职能,提高执法能力,加强管理。使我们水土保持的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用法律及以严惩。
3.2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监测站网及监测体系,提升监测人员素质和监测技术水平,强化末级的监测站点建设[2],加强“天地一体化”监管成果应用,促进动态监管核查处置力度[3],在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進行科学治理。
3.3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即通过种植人工林以提高植被覆盖度,同时保护耕地,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工程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手段,要及时整顿、疏通河道,防止河道淤积;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增设混凝土预制块;在路边的边坡覆盖塑料薄膜等。这是目前来说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3.4加大科技投入,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促使由粗放型治理向开发型治理转变。提高工资待遇等水平,吸引专业人才,加强人员的培训,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提高工作质量。
3.5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水土保持意识
通过传单、媒体和网络等进行宣传和教育,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同时利用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保护环境的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邓岚,宋桂琴.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研究进展初探[J].水土保持学报,2001(S1):72-75.
[2]周士勇,马良,田增刚.山东省水土保持现状评价及需求分析[J].山东水利,2015(05):6-8.
[3]赵俊侠,任婧宇,杨亚娟,惠波.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9(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