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良
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堂,时而是孩子们言语表达的纯朴之音,时而是眼神里闪烁的智慧光芒,时而又是思维与内心迸发的真诚。这样的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儿,洋溢着温馨的人情味儿。这样的课堂,能扎实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长久深远地影响学生的品性人格。从“学作文”到“学做人”,贾老师将真实、诚信、责任、自信、高尚、美好等无数的美德元素渗透到作文教学过程之中,使作文教学彰显人格化的显著特色。
大道至简,贾老师人格化作文教学的形成,皆在于其准确把握了从“学作文”到“学做人”的关键之处,并以“教他五年,要想到他终身”的教育视野融入到了教学之中。
一、严于习惯,培育其人格修养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学的起点与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贾老师曾再三告诫,教师要“目中有人”,正确认识学生的作文学习,始终坚守“学写作文,就是学习做人”的教学观点,将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注入到作文习惯的养成之中。
1. 情真意切写我心
作文是记录,是自我经历的真实表达,那些为写而写、“假大空”的作文,不仅背离了作文的本质,也让学生的心灵蒙受虚假的扭曲,只有当言语表达为自我思想情感的抒发而服务,才能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对此,贾老师严格把关学生作文的真实可靠,坚决反对不真不实,只为呵护学生心灵的洁净。可见,语言表达与情意思想相互和谐统一是多么重要,这是根的养护、心的守卫。
2. 抄写练习显文责
作文是练习,是学生学习使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的过程。贾老师遵循从言语形式到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让学生进行范文片段的抄写练习。每一次工工整整、美观大方的抄写,培养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起学生的文责意识,慢慢内化为一种人格修养。
缘于对作文教学想得透彻,贾老师便以高标准着眼学生的作文习惯,在抄写、日记等传统手段中,捍卫了极其珍贵的人格美德。
二、规范语用,培育其人格品质
可以这么说,通过学生的作文我们能够推测学生的个性特点。作文语句不通的孩子往往不善言辞;作文语句啰嗦的孩子多是开朗的;作文字迹潦草、别字连篇的孩子常常缺少耐心,粗枝大叶,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这些是作文教学的问题,也是人格培养的问题。贾老师依托自身的人格魅力,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作文和学生精神内核的打造相统一,水乳交融,屡见奇效。
1. 经典范例留烙印
贾老师在《谁动了松鼠的奶酪》第二课时,设计了师生共同修改病句的语文活动。修改的病句就是老师们都知道的“老鸭汤”的例子。贾老师带领学生在一个句子中修改了6处语病,每一处修改都有理有据,每一处修改都恰到好处。贾老师的讲解是那样专注认真,修改是那样细致入微,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那样难以磨灭。类似的病句修改活动成为贾老师习作教学中的经典之声,深深烙在学生的记忆中,影响着他们后续的写作,也影响着他们成为怎样的人。
2. 言文相衔得锤炼
听过贾老师作文课的人,肯定会对他对语言文字之敏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找手机》一课中,一个学生说到因为公共场所里要安静,所以她把手机调成了那种“发动”的,贾老师迅速指出“不是‘发动’的,是‘震动’的”。一次又一次的交流、纠正、提醒,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尊重渐渐增强,直至成为习惯。为什么在贾老师朴实无华的课堂上,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学生越来越敢说,越来越会说呢?这和贾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衔接与转化密不可分,这既锤炼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更锤炼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与喜爱。
三、文化传承,培育其人格底蕴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无比、珍贵异常的宝库,统编本教材也大幅提高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意义重大。贾老师一向强调要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为习作夯实底蕴。作文教学中,他同样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厚写作素材,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功能,铸就了作文教学点面旁通、情理相汇的大气磅礴。
1. 点面旁通养其性
贾老师的习作教学拥有很强的延展性,使原本单薄的字词也能变得厚重而富有内涵,进而达到“以文化人”的教学效果。《古文今译》就是贾老师利用古文《贫生卖画》精心开发的习作课。教学伊始,贾老师引导学生从“古人”说到“古话”“古诗”“古文”,这一交流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规律,立刻散发出阵阵语文味。随后思考“古文和我们今天写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思辨中进行比较区分,明确了古文今译的基本指向。这种以点延伸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容易领会如何使用语言文字。学生学习作文的视野打开了,心胸也就打开了。
不仅如此,贾老师还在教学过程中特意设计了有关成语的问题,如“表示贫困的有哪些成语”“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成语”“说这幅画画得好的成语”等。这些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根植于所要扩写的故事内容,成为学习作文的有力素材。学生运用这些素材学习作文,优秀传统文化也悄悄然涵养着他们的品性与人格。
2. 情理相汇养其神
贾老师不单能巧妙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的作文服务,还精通于传统礼仪的渗透,《爸爸的老师》就是一堂经典感人的课堂。在这堂课上,贾老师让学生了解了教师节的来历,感受到老师的伟大,并用美好的语句赞美老师,对老师说说内心最想说的话。整堂课无痕地渗透着中华礼仪。这种尊师重教的气氛弥漫整个课堂,深深感染着学生稚嫩的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贾老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培育着学生美好的品格。
四、联结生活,培育其人格情怀
贾老师是真真正正把学生放在心里的,是真真正正基于语文教学本质的,也是真真正正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的。他始终不忘学生在作文中遇到的问题,细致关注他们的生活,于是,他以儿童视角来观察生活,以教育情怀来联结生活,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又一个作文的新时空。
1. 儿童视角蕴灵韵
学生在作文时经常会为“写什么”而犯愁,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好内容,只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去观察发现。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作文中遇到的这个问题,贾老师就聚集生活发掘优质课程资源,不断开发出许多贴近学生、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作文课,比如《谁动了松鼠的奶酪》《找手机》等。贾老师的言传身教渐渐让学生感悟到作文原来并不可怕,作文的內容无处不在,他们的心灵之眼慢慢张开,笔下的文字踏着内心的波澜,留下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充满童真与灵性。
2. 课如其人育情怀
2016年春,正是贾老师与病魔顽强斗争的日子里,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他的一堂作文课——《作文特好玩》。这是一堂震慑灵魂的课。在导入环节,贾老师还是展现了他特有的教学方式,通过点面旁通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不过,这一次他以“死”为点,拓展了不同的人死亡的表达方式,还饶有兴致地讲述了小明不停落泪的故事。许是贾老师在那些日子里思考着死亡吧,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课堂,变身成语文,坦然处之,还给课堂取了一个别致的名称,传递出他对作文教学、对语文课堂深深的爱。
这是一堂直抵灵魂深处的作文课,贾老师教会了学生从“学作文”中“学做人”,也教会了我如何在“教作文”中去育人。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