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升
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有这样一个“名人”,他身高一米九,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退役军人,他长年扎根野外钻机一线,工作中始终传承着吃苦耐劳、冲锋在前的军人作风,不久前,又荣获“出彩河南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就是特凿井工程处4202钻机副机长董林伟。
大熔炉铸就忠诚本色
身着帅气军装、唱响嘹亮军歌,是董林伟从小的梦想。18岁那年,风华正茂的他毅然投笔从戎,应征到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成为了一名威武神气的仪仗兵,开始接受部队大熔炉的锤炼。仪仗队的训练是枯燥的,军姿、齐步走、正步走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队列科目,要想达到步伐整齐、铿锵有力、威武雄壮,需要经过超高强度艰苦的磨练。夏天,训练场地表温度最高能达到60多度,不到半小时,上衣就能完全湿透,半天下来,靴子里能倒出来半靴汗水。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训练,汗水能在脑后结出5厘米的冰碴儿;一年里只是训练,齐步、正步就要走五六千公里,而这些只是董林伟在仪仗队日常训练的缩影。凭着坚强的毅力、刻苦的训练、过硬的素质,董林伟在服役期间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升国旗仪式,与战友一起出色完成升国旗仪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风采。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方队训练期间,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担任方队排面教练员,带领17人的横排面走出“整齐划一”的铿锵步伐。几年下来,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的召唤,没有丝毫犹豫和含糊,用忠诚、担当书写了最美青春。
守初心投身探矿一线
2011年,退役时,南航到部队招聘,以他各方面条件,只要愿意就可以进入航空公司工作。可在地质大院长大的他,从未忘记当一名勘探队员,为祖国探矿找宝的初心,最终选择了煤田四队环境最艰苦的井队,成为了“煤二代”,手中的钢枪变成了拧钻杆的大钳,笔挺的仪仗礼服换成了沾满油污泥浆的工作衣,日常工作从气宇轩昂迎送国宾转成拧钻杆、爬钻塔、拉钻具、操“手把”。尽管角色变了,环境变了,但军人能打能战的特质没变,凭着脚踏实地的劲头,在同年入职的同事中,他第一个成为班组长,又第一个成为副机长。
2018年仲夏的一天,山西施工工地地表温度已接近50摄氏度,地面翻腾着滚滚热浪,工地上的机器设备被烈日晒得烫手。他像往常一样巡检钻机设备的运行状况,当走到泥浆泵时,听到有“刺……”的急速异响,他迅速判断是泥浆泵与高压管连接处出现沙眼造成喷浆,不及时处理,沙眼会越来越大,造成高压管扣崩开,就有击伤人和设备的危险。情况紧急,他一边通知司钻把钻具快速提升到安全位置,一边冲上井台焊堵沙眼,经过一个小时挥汗如雨的奋战,隐患被成功排除了。事后,面对同事的赞许,他很淡然地说道:“当兵出身,这点儿热,受的住。”
担使命彰显责任担当
今年是董林伟在野外一线工作的第8个年头。8年来,他的足迹镌刻在全国7个省份的山区和戈壁,虽然飞沙走石、急风暴雪、严寒酷暑如影随形,但他从不叫苦喊累,以坚韧、严谨、奉献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的认可。
2019年初,在新疆哈密施工现场,一场暴风雪不期而至,从早上一直下到晚上7点,看着地上厚厚的积雪,他首先想到的是如果不及时把路上的积雪除掉,一旦结冰,生产生活用水上不来、生产材料进不来,意味着工程无法按期完工,意味着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想到这里,他抄起铁锹第一个冲出活动房,脱掉棉衣甩开膀子就干了起来,在他的带领下,大伙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忍受着刀子一样的寒风,连夜把路上的积雪全部清扫干净,打通了钻机“生命线”。
“如果说部队生活留下的是青春和热血,经历的是成长,那么井队生活带给我的就是责任和厚重,积淀的是成熟,我要把军人本色融入煤田事业中,做一名有军魂的地勘人。”董林偉如是说。(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