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诠释初心 用实干践行使命

2019-09-10 07:22谢霞勇祖轩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宁波攻坚

谢霞 勇祖轩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2018年初,宁波召开千人大会,发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动员令,努力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推进“六争攻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一年多来,全市各级干部积极投身“六争攻坚”一线,有的为改革创新呕心沥血,有的为征地拆迁日夜奋斗,有的为群众福祉奔波辛劳。他们在奉献担当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攻坚克难中彰显党员本色,共同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助力。

“七一”前夕,市委表彰了100名宁波市“六争攻坚”好干部。“通过‘一点红’带动‘一片红’、一人先进带动一批先进,形成见贤思齐、奋勇当先的良好氛围。”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强调,全市共产党员要严格按照“守牢初心、担起使命,找到差距、抓好落实”的要求,坚决扛起为党旗增辉、为发展建功、为百姓造福的使命担当,奋力奔跑在宁波新时代长征路的最前列,让“六争攻坚”的号角更嘹亮,让“名城名都”的实力更强大。

当好“急先锋”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

“重大项目关乎发展全局,项目建设一刻也不能等、一拍也不能慢、一天也不能拖。”因公殉职的市“六争攻坚”好干部熊澎桥,生前任镇海区委常委,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在甬江科创大走廊、轨道交通规划布局中,他不畏艰苦、全心参与;在宁镇路改造、美丽乡村公路、电网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中,他雷厉风行、全力以赴。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他经常带头上一线,到项目现场协调处理疑难问题,曾与交警、路政、城管等工作人员一起,从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4点,徒步近7公里护送超大型运输车辆安全驶入项目工地。他像一个上足发条的陀螺,上午召开两场以上协调会,下午查看三四家项目工地,成为他的工作常态,身边的干部群众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没有好项目、大项目,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在“项目争速”攻坚战一线的广大干部四面出击找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一刻不松建项目、放眼长远谋项目,为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撑。

重点项目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乎地区未来发展,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项目招引、建设的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余姚市委常委,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韩柏顺带领招商团队到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招商引资,短短4天辗转数千公里,实地考察和洽谈了10余个项目,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双腿走路困难,通过治疗才得以恢复。2019年3月,佳兆业投资(宁波)有限公司有意落户福明。得知消息后,鄞州区福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飞忠火速带领招商小组奔赴企业。当得知企业存在手续办理难题时,张飞忠一天之内跑遍区外管局、金融办等部门,破解政策瓶颈,帮助企业办妥所有手续,推动项目落地,6000万美金顺利到位。

上项目、建项目,不能只顾眼前,也不能撞到一个是一个,而是要深谋远虑、谋定后动,确保每一个大项目都能引领、带动、支撑未来发展。作为省市战略发展的大平台,发展制造业、集聚大产业是宁波杭州湾新区的使命。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合作局局长陈斌带领招商团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肩负起助推新区经济发展的重担。针对新区重点发展的六大先进制造业,他分别落实专门科室进行集中攻坚,做实做细产业招商研究,瞄准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等优质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全力谋求新区制造业招商突破。2018年,新区共引进制造业项目27个,合计总投资380.26亿元,都分布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材料、芯片研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争做争抢项目的“急先锋”、谋划项目的“攻略家”、服务项目的“孺子牛”,是奋斗在“项目争速”一线干部的集体画像。在推进总投资超60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宁波大榭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朝辉秉持“将办公现场搬到企业门前”的工作思路,项目进展到哪里,他就跟进到哪里,坚持一線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诸多项目建设的难点和堵点。宁波通途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芦均辉有这样一个工作铁律:每个周末,他不是在工地现场解决问题,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路桥项目建设用地涉及面广、政策处理难,工程实施常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芦均辉说,“作为项目责任人,不常跑工地、不了解项目进度的一手资料,心里始终不踏实”。

当好“领路人”打破转型升级“天花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郑栅洁曾这样解释:质量要高、规模要大。

余姚市副市长毛丕显凭借对发展趋势的敏锐判断和对余姚工业经济的了解,积极推进“产业争先”,率先提出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的构想。他立说立行,真抓实干,先后牵头出台启动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350”企业培育计划、余姚本级科技重大专项等系列措施。2018年,余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宁波各区县(市)第一,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质量型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同时,在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进程中,他经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3个千亿级”,以及新材料、机器人及集成、节能环保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助力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在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不仅要谋深产业转型的文章,也要做实产业升级的工作。市经信局产业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处长蔡克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推动技术改造,让宁波量大面广的制造业企业插上智能的翅膀。他创新思路,启动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促成制造业企业与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开展合作。在他的努力下,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已有707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技改项目,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3%。至2018年底,完成2481家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有效推进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破转型升级的“天花板”,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历时近四年的谋划推进,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得知批复同意的那天晚上,时任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行政审批处)处长张永庆一夜未眠,脑海中闪过争取国家自创区落地宁波的一幕幕。从前期争取宁波自主建立,到最终联合温州共同打造,思路转变、目标重构带来的工作量和难度远超预期,他和他的团队始终直面困难、逐个攻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布局,最终顺利争取到这项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提升宁波城市发展能级作出有力贡献。

推进“科技争投”,离不开重量级平台带动作用的发挥,张永庆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在得知国家将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消息后,为了让科技部了解并关注宁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绩,以张永庆为具体工作对接人的“科技小分队”不辞辛劳,先后十余次到访科技部。通过翔实的工作汇报、积极的沟通交流、高效的落地执行,2016年10月,宁波正式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宁波样本”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好“排头兵”清除城乡建设“拦路虎”

“曹主任,你这种工作作风,就算拆迁亏一点我也认了!”这是2018年春节假期,清零户徐某被赶来帮助搬家的曹海啸所感动,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江北区洪塘街道征地拆迁办公室主任曹海啸的不懈努力下,这家占地近100亩的花木场,也是影响姚江新城公办学校建设启动的最后“大铁钉”,终于被成功拔除。

从村主任到基层公务员,从信访到征拆一线,曹海啸一直没离开过急难险重的岗位。自2010年调往征拆办工作以来,他从“征拆新人”转身为人人称赞的“征拆专家”;他认死理、一股劲走到底,誓要将洪塘街道近10年的历史积案化解成“0”。在征拆实践中,曹海啸逐渐成长为一个让领导放心、让拆迁户安心的优秀基层干部。

拆迁,被喻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疾风知劲草,难事见担当。能不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善不善于补短板、强弱项,是不是认真抓落实、求实效,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与使命的重要试金石。为推进“城乡争优”,曹海啸们勇挑重担、敢于亮剑,为解决征地拆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方面的难题合力“攻坚拔寨”。

海曙区鄞江镇人大主席陈坚平,坚持“双岗建功”,不仅在人大岗位上主动担当,在成为鄞江镇征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后,他更是接手拆迁难题,通过把决策权、蓝图、政策交给群众,推动了古镇改造,创造了60天打通停滞十年“断头路”的和谐拆迁新速度。面对废弃矿山环境差、利益错综复杂、维稳压力大等困难,他没有退缩,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同镇主要领导一起履行“河长”职责,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法打击辖区内非法开采企业,既保证了社会平稳和谐,又成功打造出一个靠山邻水的发展新平台。干部群众感慨地说:“曾经灰头土脸的老地方,将会建成美丽的新镇区。”

推进“城乡争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题中之义。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生态科科长姚旭锋已经和水打了十几年交道。在“清三河”攻坚期,他蹲守在重点河道现场,组织力量开展水质监测、河道清淤等。通过三年努力,镇海区的河道面貌显著改观,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浓度比治理前下降20%以上。最近,姚旭锋到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挂职,开始参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督查等生态环境系统的顶层设计。每次走在宽敞干净的河道两旁,姚旭锋总是很感慨:“为了保护我热爱的这一方水土,更应该做好绿水青山的守护人。”

遇大事能挑担,遇难事能担当,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宁海县茶院乡副乡长李孝国在担任宁海县力洋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期间,遍访全镇经济薄弱村庄,创新推出力洋“消薄六法”,推动全镇12个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以下的村全部完成“消薄”任务,成为全县首批转化达标乡镇。北仑区新碶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力,精心打造“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模式,为全国工业社区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他们勇当城市建设“排头兵”,凝心聚力推动宁波更加精致、更有品质。

当好“店小二”提升群众企业“获得感”

让百姓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体会尊重、享受效率、感受温馨、记忆美好,这是江北区政协副主席、区审管办主任葛黎明一直以来的目标。

百姓一生中要经历哪些审批事项?群众创办一家民办学校需要哪些审批手续?……一系列问题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改革很难得到群众真正认可。” 2016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创新建立了个人“全生命周期”、行业市场准入、乡村振兴审批等八大辦事主题政务服务一本通,共梳理系统设计事项778个、申报材料6491份。其中,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被列为浙江省标准化试点项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内在要求。在推进“服务争效”中,干部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鄞州区审管办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嵘把项目现场当“办公室”,创新提出“微审批”“刷脸审批”构想,促成16个部门和300余个审批事项“掌上通办”。该举措荣获2018年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奉化区妇联办公室主任盛贞贞为农村留守妇女增收致富操劳奔忙,建成来料加工点105个,帮助近5000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群众口中的“知心姐妹”。慈溪市司法局胜山司法所所长马武率先建成启用全市首家高标准示范化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牵头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团,常态化开展“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门诊。2018年,胜山镇矛盾纠纷调处量同比下降50%左右。

在“六争攻坚”中,广大干部十分重视发挥党建的根本保障作用,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气象引领创造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宁海县政府党组成员(兼)、胡陈乡党委书记张微燕不断深化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片建强”示范创建活动,她先行先试的“党建+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打造资源共享的农业产业党建联盟服务平台,为群众致富开辟了新路子。胡陈乡中堡溪村村民陈克锋原是村里的低保户,通过党建联盟牵线,他与种植大户结对,学习种桃技术,脱贫摘帽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立足“党建+产业”共享平台,胡陈水蜜桃、土豆等平均亩产较周边乡镇高出20%以上。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梓良自觉对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身作则、主动担责,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为全局上下树立了工作标杆。2019年初,面对“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他带动全系统干部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棚房”如期整改到位,这块“硬骨头”被顺利啃下。宁波工程学院党委委员,机械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徐可明坚持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不断完善理事会办学治院体制,推进特色学院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学院先后获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工程”特色品牌、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市试点特色学院、市模范集体等荣誉。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征程上,这些好干部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立足本职岗位,牢记初心使命,为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宁波攻坚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一图读懂宁波
宁波月湖
宁波设立人才日定在每年“谷雨”
拖起明天的希望
打赢脱贫攻坚战
攻坚脱贫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