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养分 润物无声

2019-09-10 07:22欧小娟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感染心灵德育

欧小娟

[摘  要:班主任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感人的歌词来感染学生的心灵,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班会音乐融入;合作音乐辅助;心灵音乐伴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关键词:德育;音乐;感染;心灵]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无非有两种:感化式的和震憾式的。作为班主任的我,比较注重、倡导春风化雨、和风细雨的“感化式”教育,始终坚信“道德不是教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养心就是培养人的情感,在实践中,我认识到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以养心,使人易受感染,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在德育过程中,让这种特殊的养分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中,渗透到学生的每一个细胞里,感召他们的心灵,为健全他们的人格奠定基础。

一、班会,音乐融入,“此时无声胜有声”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现实是:班主任们感慨班会课难上,学生兴趣索然;有的觉得没话可说,干脆把班会课改成自习课或用来上课;有的班会课上成“批斗课”“训话课”……如何让学生喜欢班会课?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情感得到陶冶,兴趣得到培养,认识得到提高,行为得到規范?让班会课产生无穷的“魅力”?于是把具有鲜明节奏、优美旋律、美妙音色、积极歌词的音乐引入到班会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感化,不仅班会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自然有所期待,有所收获。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没话说。有时还唱反调,才说几句就嫌烦”。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因为他们觉得读不懂父母,父母也读不懂他们。根据这一现象,选取了满文军的歌曲《懂你》贯穿整个主题班会。学生听第一次后没有很大反应,认为这首歌那么普通,老师为什么要在班会课上隆重推荐呢?学生有疑问,因而就水到渠成地介绍歌曲的背景:满文军的这首《懂你》是上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该影片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电影中有一幕经典的镜头“母亲把窝窝头留送给了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而上学途中返回家的孩子正撞见自己的母亲在舔自己吃完的饭碗”,这首歌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眷念和感激之情。紧接着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闭上眼睛回忆父母平时关心自己的点点滴滴。全班齐朗诵歌词后,再次欣赏并吟唱时,唱到高潮部分“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歌声中发出了哽咽声,大部分学生泪流满面,“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任何言语,却扣人心弦。

把音乐引入班会,敲击学生心灵和思想,这样的班会课学生才会心之所往,念念不忘。

二、合作,音乐辅助,“你和我,心相连”

“小组合作学习”这富有创意的理论与方略应用在教学中,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在开始实施过程中,小组的组员由于成绩、个性的差异产生了极大的矛盾。由于采取奖励激励法,在同一个小组中的“优等生”与“后进生”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优等生”投诉“后进生”不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只当旁听者,只会为组“蒙羞”;“后进生”投诉“优等生”独断专行;另外,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分歧较大,往往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因此要求更换组员,更换组长的为数不少,令小组活动“寸步难行”。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要求每个小组针对本组特点,选唱一首“组歌”,并要求分析此歌的含义,优胜组在班内进行嘉奖。组员们热情高涨,纷纷推荐曲目,争分夺秒地集中训练。有的小组唱出了铿锵有力的《团结就是力量》;有的小组改编了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有的小组手拉手吟唱谭咏麟的《朋友》……,在歌声中,在音乐这种特殊的养分的滋润下,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分担。

从此以后,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在动脑、动嘴、动手,互爱互助,互相鼓励,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他们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心灵,音乐伴随,“生命怒放”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当前的心理健康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学习压力、偏执、特殊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自我强迫、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具体表现在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较敏感,易产生挫败感,产生自卑的心理;在与他人比较中产生嫉妒心理;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情绪变化较大……

培根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学生情绪受伤,冲动、乱发脾气时,部分教师误以为是年轻人的冲动,没什么大不了,殊不知,冲动会贻害无穷,给学习、生活甚至是将来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学会冷静是很有必要的。明宇在班内学习成绩“顶呱呱”,老师和家长把他当成手中的宝,以至于养成骄傲自满,不可一世的个性,稍有不称心的事,就骄横无理,大发脾气。在与同桌产生矛盾时,拿起铁棍准备大打出手,及时阻止之后,必须马上营造一个宁静的环境来缓和情绪。在他深呼吸后,让其听轻音乐和古典乐,如《春江花月夜》《梁祝》等,流动的溪水、雀鸟的叫声,微微的清风,壮观的日落,这些音乐就像一场场如痴如醉的梦,在欣赏过程之中不但能驱除焦躁,松弛身心,而且情不自禁地享受到梦里的风景,一切都豁然开朗,一切都静如止水。学生自此以后清楚的意识到舒缓平和的音乐能够平静浮躁,使心情变得愉快、舒畅。

现今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稍不如人,就心急如焚,大声呵斥,孩子在被否定中否定自我,那弱不禁风的自信心在多次否定中被扼杀了,自卑、懦弱随之而滋生了,这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悲哀。同学心目中的“学霸”莹莹代表学校去参加演讲比赛,由于过度紧张名落孙山。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不经意的言语伤害了脆弱的心灵,从那以后,她总是不苟言笑,默不作声地躲到角落里看书学习,与同学疏远了,成绩也急速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告知她的父母,让他们疏导莹莹的心理,并且让莹莹学唱《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把歌词作为座右铭,粘贴在桌上、书上、甚至床头上,激昂雄浑的音乐慢慢驱除了她自卑的心理,走出了失败的阴影。

踏入高中,学生的目标就是高考,压力在一天天的增加,情绪也就变化无常,而音乐是调节学生情绪的杠杠。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也就是说,音乐融合着人们的各种情感与情绪体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使愁苦者快乐,胆怯者勇敢,轻浮者稳重”。在学生喜的时候,让他们听听抒情歌曲,使情绪得到缓解,避免过于兴奋;在学生怒的时候,让他们听唱轻音乐、乡村音乐,心情会愉快起来;在学生哀的时候,让他们听听欢快的流行音乐;在学生惧的时候,让他们听听节奏激烈的摇滚乐和爵士乐,可以增大胆子,忘记恐惧。

音乐的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美,它通过“音色、节奏、旋律、歌词”,营造成一种“情绪或情感印象”,学生通过这种印象了解自我,提高情绪智力,在音乐的伴随中走出心灵的困窘,怒放生命的精彩。

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德育路上携音乐同行,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用健康高雅之情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

参考文献

[1]万玮著.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2]李玉泉编著.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4.

猜你喜欢
感染心灵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