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2019-09-10 07:22田龙杨邦俊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翟天临时事评论巴黎圣母院

田龙 杨邦俊

写作概说

时事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因而关心时事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意识、能力、品质和情怀。“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事评论写作能够引导我们更多地关注时事,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写作告别千篇一律和陈词滥调。当然,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关心时事,并尝试思考时事,还有利于提高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关心国家的意识,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一代青年。

本月正值暑期,利用这个假期,搜集2019年我国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选择一件事,写一篇社会评论,要求就事论事,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辨能力。这是我们语文人本教学的既定目标。

写作例说

(一)针砭时弊,弘扬正气

一件事情怎么看,站位和出發点很重要。写时事评论不能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乱说,必须秉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面对严肃的话题,进行伦理道德评判,表达弱势群体的呼声,都应该正本清源、弘扬正气。

[例文展示]

学术造假不可容忍

匡小丫

演员翟天临在直播的时候一句“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东西”,揭开了其学术造假的冰山一角,继而被网友扒出来他一系列的造假行为——涉嫌吹嘘高考成绩,缺少核心论文等。面对这一系列的造假行为,我们不禁感慨“车开得有多顺,就翻得有多快”。

其实,明星因文化水平问题翻车是常常发生的事情,但学术造假却是无法原谅的!那么多学子,挑灯夜战、殚精竭虑、苦心孤诣,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拿到毕业证,而诸如“翟天临们”,却用造假的手段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大家梦寐以求的一切。学术是神圣的,不是明星们镀金的工具。如果每个有点名气的人都像翟天临一样跑到学术圈忽悠一圈,那么纯粹的学术就会沦为空谈,学子们的拳拳之心也将失去意义!

翟天临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一连串问题随之而来——学校是如何录取他的?其论文又是如何蒙混过关的……学术造假深层的根源在于学术生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环境,重建学术规范才是最重要的。否则,高校招生动辄加分或者“扩大自主权”,只会导致权力和学术的变相腐败。在现有的招生和评价体制下,如果不做出改变,那么还会有更多的“翟天临”被制造出来。

让我们痛心的是,一些人凭借财富、权力和影响力轻而易举地获得学位,将神圣的学位看作社会地位、人际资源。他们把崇高的学术看作“人设”和“投资”,进而变成一种“投机”,这样是大错特错的。殊不知舍不下社会上的声色犬马,不肯安于寂寞苦做学问,就别妄想有真学问,就只是为了卖弄“人设”来牟取私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术圈更不应该是攀附权势的名利场,无论是谁跨界到学术圈,都应该严守规则,无一例外!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学术圈的严谨和严肃,才能永葆学术领地不被亵渎。不要让教育失去了公信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应该被推崇的事实,我们要不掺水分,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在抵制学术不端、促进教育公平公正上我们不会退让半步,学术圈的这片净土,不容许沽名钓誉之徒来践踏!

[例文导引]

《学术造假不可容忍》以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为切入点,由个性问题谈到社会问题,进而谈到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意识引导。文章视野开阔,酣畅淋漓。更可贵的是作者在文章中贯穿着一股正气,读起来如闻战伐之声,振聋发聩。平时养气很重要,这“一点浩然气”让文章气势十足。

(二)悲天悯人,传递温情

时事评论应体现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拒绝或者排斥情感的运用和审美的表达。根据文章关注的对象不同,评论可以在说理分析之中蕴含情绪,彰显情感,或传递一些人间的温情,或表现一种悲悯的情怀。

[例文展示]

别让大火点燃 “狭隘民族主义”

李奕绮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800年古迹被焚毁。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倒塌。这个在书本中看过无数次的地方,在这场大火后便不复存在,大批法国民众前往事发点跪地祈求神灵庇佑,唱圣歌表达自己悲痛的心情,悲凉、遗憾、惋惜之情弥漫在优美静谧的塞纳河畔。

当有人为文化的消亡而惋惜心疼时,另一种声音却刺耳地响起,“烧得好”“你不该心疼圣母院,你应该心疼圆明园”……当消防员赶到现场甚至在救火中重伤时,有人竟拿他们救火的视频恶搞。

看到这些,我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我感到愤怒和悲哀,我哀于他们没有正常的同情心,我哀于他们被仇恨情绪轻易裹挟,也哀于他们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狂欢。《新京报评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

对于文明的尊重,对于任何文化遗产损失的惋惜或悲伤,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避免野蛮。从浅层次来说,巴黎圣母院所呈现出来的欧洲哥特式建筑,代表着人类的建筑技术以及精神文明都曾达到的一种高度。从深层次来说,巴黎圣母院已经不只是法国的标志,它更是世界文化的地标,这个世界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它的文化甚至被我们的文化所吸收,成为今天我国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巴黎圣母院在和平年代,以这样的方式惨遭大火,悲痛惋惜是人之常情。我们也忘不了圆明园三天三夜的大火,忘不了无数的国仇家恨。但两者怎能混为一谈?事实上在当年英法联军做出那样残暴的行径之后,欧洲的许多民众都表示极度震惊,《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称火烧圆明园的行动是“两个强盗的胜利”。

因此,我们要仇恨的应该是殖民主义以及强权称霸的心态。圆明园留给我们的真正教训是,我们的国家要能够坚守一条正义的道路,不管多么的强大,我们也不应当做出那样野蛮的行为,否则我们和当年伤害我们的凶手,又有什么区别?一个人只有保持纯良才可以有资格去谈论爱与自由。

历史应该铭记,但“狭隘的民族主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和平年代,保护好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不让悲剧重演才是我们该做的。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

[例文导引]

《别让大火点燃“狭隘民族主义”》这篇文章针对法国巴黎圣母院教堂大火事件所引发的网友评论展开议论。在如何看待人类文明陨落这一问题上,作者跳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流露出的同情之心,让读者印象深刻。文章阐述的道理本身并不复杂,但文章中所展现的大爱之心,“推己及人”之情,让人折服。

(三)慧心巧思,解决问题

时事评论绝不仅仅是对某件新闻发表看法的“放空炮”。实际上,在我们“层层剥笋”的分析中,应该一步步地接近本质和真相,我们应该通过时事评论表明态度、指出症结、引导认识、提出希望。我们应该有更宏大的视野,在政策制定、政府措施和社会参与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文展示]

“神”“魔”不在一念间

贲忠玉

4月21日,逃亡三年的吴谢宇终于在重庆被捉拿归案,这起震惊全国的弑母案终于告破,曾经的乖乖男,曾经的学霸,曾经的北大才子也最终完成了他的人生定位——冷血的弑母狂魔。可我们的思考和追问不会就此终结,我们不禁要问:“神”“魔”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吗?

没有无缘无故的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善。当吴谢宇向母亲举起屠刀时,那绝不是一时冲动,或许他的生活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过高的家庭或社会标准扭曲得变了形,他的内心世界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负下已然面目全非。

谴责与谩骂都于事无补,事件背后的意义更值得我们细细反思。

审视这出悲剧,关键不在于高智商犯罪的细节,而在于如何减少低情商的冲动。吴谢宇也许并不缺少知识教育,但显然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在最需要爱的年纪,如果缺少了爱的教育,将由此酿成无法预知的悲剧。如何爱人,如何爱己,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应该思考的话题。

吴谢宇的母亲是爱他的。但是,这种爱能否被吴谢宇感知和接受,显然又是另外一件事。当生性要强的母亲拒绝援助和同情,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她可曾想到,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否需要这些?长期的压抑无法找到一个释放的出口,“别无选择”的吴谢宇只有通过最残忍的手段让母亲消失,从而获得所谓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的代价太大。若她能够多与孩子推心置腹、坦诚相待,多一些交流与沟通,是否悲剧就不会上演了呢?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当我们的社会一味强调成绩时,势必也会让部分学校将“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目标。时至今日,当我们谈论起吴谢宇时,依然将“学霸”“北大”“第一名”等置于最显眼的地方。而事实上教育的目的并非培养高智商的人,而是为了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正如雪崩的降临,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出悲剧的上演,你我都不应该是局外人!

[例文導引]

《“神”“魔”不在一念间》就轰动一时的北大学子弑母案展开分析,从个人如何面对生命与爱,家庭教育如何沟通与交流,学校、社会如何树立正确的导向等方面展开追问,提出建议。文章极有层次,也极具理性,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十分难得。

猜你喜欢
翟天临时事评论巴黎圣母院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翟天临“学术门”
巴黎圣母院起火
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12座教堂
翟天临:知网是什么东西?
翟天临:翟式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