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劳动话题 四个思考角度

2019-09-10 07:22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命题角度

今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名言名句组合现实材料的作文。作文的命题特点和审题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个劳动话题,四个思考角度”。

[一、从文化角度思考传统价值观念]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晋朝陶渊明在《劝农》一诗中做了直接引用,大意是说“人生在世须勤奋,勤奋衣食不乏匮”。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出自《诗经》,后人应用广泛,意思是“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根据名言和相关解释来判断,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表面讨论的是一个劳动话题,实际上强调的是一个文化传统,肯定这个传统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几千年绵绵不息,就是因为勤劳。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之所以快速发展,还是因为这个传统价值观念在起作用。引申开去,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创造了人类。明确了这一点,作文就有了文化底蕴,写起来才会大气。

[二、从现实角度思考生活体验积累]

有人认为我们学习忙,可以不参加劳动;有人认为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切劳动;有人认为劳动又苦又累,可以花钱让别人去做。我们还经常看到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于自己身上的现象和事实。命题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这也体现了高考一直坚持的激活考生生活体验的命题原则,同时也紧紧扣住了核心素养中的“劳动意识”。有了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还有一定的思想认识积累,作文就有了真情实感。如果我们由劳动话题和“复兴中学”中的“复兴”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愿景,联想到个人与民族的关系,联想到国家对全民创新的动员,联想到国家对“大国工匠”的肯定,联想到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作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内涵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从思想角度思考劳动意义阐释]

从材料中列举的观点来分析,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我们因为学习忙,就可以不参加必要的劳动吗?一个不爱劳动的人学习成绩能够好到哪里去?因为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切劳动吗?即使人工智能再发达,我们怎么可能完全取消劳动?因为劳动苦和累,就花錢让别人去做,那么又有谁愿意去做哪些苦和累的工作呢?为什么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为什么有些人不尊重劳动?难道有人认为劳动不重要吗?肯定不是。有的人不尊重劳动,显然鄙视的是一般劳动者所从事的体力劳动。然而这样的劳动,就不应该得到尊重吗?我们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来阐述道理,要运用辩证思维。如果我们的作文仅仅是在证明“劳动光荣”“要热爱劳动”,而不能在以上问题上做到深入思考,进行辩证分析,进而探讨事物的本质,那么这样的作文必然是肤浅空洞的。

[四、从表达角度思考演讲体裁特点]

命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我们的表达必须在扣住命题材料关键信息的前提条件下,采用演讲体裁。这就要求我们明确演讲稿的特点:首先,要有针对性。一是内容的针对性,要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二是听众的针对性,我们面对的是中学师生。其次,口吻要恰当。我是一名学生,我的听众是中学师生,然后根据这两点选择一种口吻,不要认为这里的观众是虚拟的,可以不去研究。设想如果围绕同一个主题,面对农民演讲和面对中学师生演讲,肯定是有所区别的。第三,应运用口语。演讲是通过声音传递,语言要通俗,要符合口语的特点。这与书面议论文大不相同。第四,要展现气势。演讲要有鼓动性,虽然采用口语,但不能失去气势,如果像谈话一样,平平淡淡,就失去了感染力。所以为了增强气势,句式要有所选择,应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最后,论据要亲切。用作论证的材料要具有时代感,要有适量的就近例据(来源于中学师生),“从我做起”要求作者现身说法,给听众们一种亲切感。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命题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