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为发展学生 听说读写能力奠基

2019-09-10 07:22李艳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李艳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解读、挖掘并整合教材中的语文资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基。文章提出要强化交际,在互动中发展听的能力;考量场合,在模拟中发展说的能力;契合认知,在感知中发展读的能力;辨析效益,在模仿中发展写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强化交际;考量场合;契合认知;辨析效益

随着“核心素养”要求的提出,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从课程的特质出发,语文核心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中真正发展。新的部编版教材就十分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它含有丰富的语文能力训练资源。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解读、挖掘并整合教材中的语文资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基。

一、强化交际,在互动中发展听的能力

在语文四大综合能力中,“聆听”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施其他几方面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资源,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中的《我说你做》时,教师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说,同时也要组织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将听的训练落实到位。如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由合作小组中的一位成员发号施令,其他人尝试做动作。这样的训练旨在让学生以合作方式学会与别人进行分享交流,尤其是能将自己的想法快速而全面地传递给自己合作的伙伴。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关注学生发号施令的表达训练,同时对其他学生聆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聆听别人就应该双目注视,看着他的动作与表情,对人物说的话与所做的动作进行整合理解;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其他人说的内容进行内化理解。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则故意要求发号施令的学生时而大声,时而小声,时而借助身体语言加以呈现,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其他参与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方式的训练,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基。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准确解读了教材编者的用意,感知了“我说你做”这个口语交际中所蕴含的训练“聆听”能力和习惯的价值,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聆听”的过程中,真正为学生听之能力的发展奠基。

二、考量场合,在模拟中发展说的能力

作为语文能力的生长性和过渡性阶段,说既是学生吸收信息的聆听和阅读之后成果展现的方式,同时也是他们迈向更高层面——实践写作的通道。在时代发展的全新需求之下,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这一方面,部编本教材在内容的设置和编排上可谓匠心独运,教师就应该顺应编者的用意,更好地引领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明确说话练习的目标,真正为后续能力的发展奠基。

如教材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设置了“用多大的声音”这一口语交际的主题,旨在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之下,懂得运用合适的声音进行表达。教材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三种情境:1.在阅览室中向别人打听事情;2.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归还东西;3.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表演故事。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思考,应该用怎样的音量说话与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则顺势引领:不如我们就来一场模拟的训练吧!教师将原本的情境改成三个可感的话题:1.你想坐在阅览室的某个位置上,怎么向周围的人询问这个座位是否有人;2.你在走廊上捡到一块橡皮,来到教师办公室,你会怎样交给老师;3.在班级故事交流会上,你要讲一则寓言故事,你会怎样讲?

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了自己口语表达的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口头表达的着力点,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思考,引领学生促进认知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契合认知,在感知中发展读的能力

在语文综合性能力中,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语感意识的形成以及表达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从教材文本的不同特点入手,帮助学生设置契合的多维度朗读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更好地走进文本的内在意蕴。

如部编版《青蛙写诗》就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清晰的儿童诗歌,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池塘边小动物合作完成诗歌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深入引领,并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朗读环节:首先,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让学生借助已经学习过的拼音自主消除朗读过程中的障碍,真正做到读准确、读流利;其次,教师设置了指名读的环节,让不同朗读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朗读过程中进行深入感知,并在自评、生评、师评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朗读、指导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逼近文本作者意想表达的内核之中;再次,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的特点出发,为学生设置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分别以青蛙、小蝌蚪、水泡泡、荷叶等身份,让学生从这些角色的特点中合理地处理朗读的语气语调;最后,教师则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男女分读的方式走进文本的内在意蕴,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纵观整个环节的设置,教师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程资源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了语言形式的精妙,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四、辨析效益,在模仿中发展写的能力

语文能力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写的实践表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倡导“语用”训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资源,引领学生模仿、创生的过程中进行随文练笔,更好地促进学生写的能力。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将教材文本作为促发学生写的重要资源,将教学的出发点融入文本的课程资源中,推动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

如部编版《项链》一文的开头,作者分别对“大海”和“沙滩”进行了一次描写: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这样的语句虽然简短,但其语言形式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智慧和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深入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这两句话中值得学生进行品鉴的资源:首先,这两句话都以短句的节奏,加以呈现,如“大海”“蓝蓝的”是以逗号的方式断开的,让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并运用“又……又……”的句式,为学生提供了可供品析与积累的资源;其次,这两句话都是紧扣了事物最鲜明的特点,如大海的宽远,沙滩的长软等。接着,教师为学生拓展出示了关于大海与沙滩的图片,引领学生在图文对照中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随后,教师激活学生的内在体验,想象在大海或者海滩上,还会有哪些相关的事物?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蓝天白云或者贝壳、海鸥进行观察,并引领学生逐步思考:这样的事物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描写“大海”“沙滩”的方法,在“蓝天白云”以及“贝壳海鸥”中进行选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斷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辨析感知课文中语句的精彩之后,将教学的关注点聚集在学生练笔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写,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材是夯实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必须要在强化解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挖掘资源,提炼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安洪.夯实听说读写,提升课堂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8(10).

[2]方坚荣.助力听说读写,促进能力发展——统编教材助读系统教学解读[J].小学教学参考,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