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 冯丰 赵文强
[摘要]目的:方法回顾分析患者,女性,61岁,于2019年1月14日因“活动后气促、心悸半年,再发1周”入院。半年前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休息后缓解,无胸痛及胸闷。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入院查体:脉搏96次/分、血压138/80mmHg,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3~V4T波倒置”。胸部C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EF63%、LA29mm、RA20mm、LV40mm、RVl6mm,二、三尖瓣中少量反流、左室驰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正常范围、肺动脉压力55mmHg。结论:对于易患因素少、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肺动脉压力高、但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常规检测冠脉CT或冠脉造影,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冠状静脉瘘的可能。
[关键词]回旋支远段;冠状静脉瘘;报告
[中图分类号]R543.3;R8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84-01
冠状动静脉瘘(CAYF)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与任何心腔或冠状窦及其分支之间,靠近心脏血管(如肺动脉、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的异常通讯。由于多数瘘管进入右心系统,常被称为冠状动脉动静脉疾患,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由胚胎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引起。文献报告显示,发病率为0.3%-0.8%其中,痛苦人群右心室较多,右心房次之。自2019年3月以来,我们治疗了一例回旋支远段一冠状静脉瘘。本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1岁,于2019年1月14日因“活动后气促、心悸半年,再发1周”入院。半年前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休息后缓解,无胸痛及胸闷。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人院查体:脉搏96次/分、血压138/80mmHg,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无肿大,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3~V4T波倒置”。胸部CT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EF63%、LA29mm、RA20mm、LV40mm、RVl6mm,二、三尖瓣中少量反流、左室驰张功能降低、收缩功能正常范围、肺动脉压力55mmHg。冠脉造影结果示:患者冠状动脉呈左冠优势型,前降支远段段高度迂曲。回旋支远段与冠状静脉几乎同时显影,冠状静脉明显大于冠状静脉窦,血液逆向流向冠状窦口。
2讨论
冠状动脉瘘即冠状动脉与心腔、冠状静脉与肺动脉的异常连接。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1.3%。冠状动脉瘘最常累及右冠状动脉,约占发病率的一半。冠状静脉瘘仅占发病率的0.09%。冠状静脉瘘(CVF)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CAF可能是由于胚胎心血管发育过程中窦性间隙的持续存在,或冠状动脉远端支血管网发育异常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导致冠状静脉内瘘,导致冠状静脉压力增加,右心肺动脉压力间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呼吸短促、心悸和癫痫发作程度与活动性呈正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EF63%,左心室功能正常,肺动脉压55mmHg,BNP及胸部CT无异常。我认为,对于不易受影响因素影响,无呼吸急促、心悸、肺动脉高压但心功能正常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冠状静脉瘘外,应定期进行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冠狀静脉、肺动脉等的异常连接,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1.3%。冠状动脉瘘最常累及右冠状动脉,约占发病的一半,冠状静脉瘘约占发病概率仅为0.09%。冠状静脉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因胚胎心血管发育过程中的心肌窦状间隙未退化而持续存在形成了CAF,也有人认为是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血管网发育异常造成的。本例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通向冠状静脉形成瘘管,导致冠状静脉压力升高,间接使右心肺动脉压力升高,出现类似肺动脉高压表现。本例以典型活动后气促、心悸,发作程度与活动量成正相关就诊。患者心脏彩超示:EF63%、左心功能正常、肺动脉压力55mmHg,BNP、胸部CT未见异常。本人认为对于易患因素少、无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出现活动后气促、心悸、肺动脉压力高、但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常规检测冠脉CT或冠脉造影,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冠状静脉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