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喆
[摘要]目的:对于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措施以及防控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过去三年内登革热发病情况施行分析,记录登革热不同时间的发病情况以及主要疫情致病病毒等。结果:近三年登革热的发病率表现为逐年降低趋势,登革热疫情致病病毒主要包含DEN1型和DEN2型。结论:严格监测登革热流行病学十分重要,开展强效的综合性防控对策,能够減少登革热病情的爆发几率,使疾病蔓延获得延缓,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防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R5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60-02
登革热指的是因为登革病毒所导致的一类急性病毒传染性疾病,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高热伴随全身症状,其中包含骨痛、关节痛以及肌肉痛,同时伴随皮疹、白细胞减少以及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蚊虫传播,严重者能够导致登革出血热以及登革休克综合症,现在登革热疾病已经从以往散发性疾病慢慢转化为全球范围之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由于现在全球气候出现改变,人口密度增高,登革热疾病的流性传播非常容易,从而导致登革热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流行地区出现扩大,目前已经涉及到东南亚、非洲以及美洲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掌握登革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防控对策非常关键。登革热疾病在人群分布中受到免疫水平的干扰,国外儿童与老人更加容易遭受感染,登革热疾病在我国海南省发病人群中最小年龄4月龄,最大年龄82岁,在我们国家福建省发病人群中最小年龄7月龄,最大年龄94岁,根据现在登革热流行趋势推测,全球范围之内隐性登革热感染人群高达3亿人,显性登革热感染人群数量超出1亿人,其中大部分重症病例属于儿童,我们国家登革热疾病的发病率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人群年龄以及职业分布具有不。本文选取过去三年内登革热发病情况施行分析,记录登革热不同时间的发病情况以及主要疫情致病病毒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过去三年内登革热发病情况施行分析,记录登革热不同时间的发病情况以及主要疫情致病病毒等。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全部获得登革热疾病明确诊断,给予患者PCR核酸检测得到明确诊断;病例排除标准:依从性不佳,其他类型传染病,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方法:评估近三年内登革热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控对策,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1.3评价标准:记录不同时间段登革热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疫情致病病毒情况,比较不同年龄人群登革热疾病的发病几率。
1.4统计学计算: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算同时处理本文所得相关数据,其中t值代表检验计量所得资料,卡方值表示检验计数所得资料,各组之间的差异采取P值进行计算,将P值看作判断指标,倘若所得P值小于0.05,表示各项临床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倘若所得P值超出0.05,代表各组之间比较不具备显著差异。
2结果
2016年登革热发病率为288.13/10万,显著高于2017年30.38/10万和2018年1.81/10万,其中2018年登革热疾病的发病率最低,2016年登革热疾病的发病率最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03),详见表1;近三年登革热的发病率表现为逐年降低趋势,登革热疾病的发病时间段集中在9月份到11月份,登革热疫情致病病毒主要包含DEN1型和DEN2型。
防控对策:依照临床资料和国内外关于登革热疾病防控指南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高每一个部门的宣传力度和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培训,充分落实监控预警、消毒杀虫以及环境整治等工作,对于登革热患者开展严格的隔离措施,关于疫情进展按时进行总结和分析;依照登革热患者病情程度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严防死亡情况出现;搜索登革热患者居住地,对于具有发热、肌肉痛以及头痛的居民进行询问,如果出现可疑人员或是具有隐形感染人员马上为其提供治疗和隔离;社区以及医院等人群密集地点进行登革热疾病宣传,告知人们落实登革热防控措施的意义,同时将登革热疾病基本知识制作成册子进行发放,从而保证人们参加到登革热疾病防控工作,按时开展灭蚊活动。
3讨论
登革热指的是通过蚊媒进行传播引发的急性虫媒体传染病,关于登革热疾病的起病比较急,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肌肉剧烈酸痛、骨关节剧烈酸痛以及头痛等,少数登革热患者具有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登革热疾病的主要流行地。登革热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关于登革热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生存区域出现扩大,引发多数地区受到登革热疾病的影响,造成疫情大爆发,很多地区属于登革热疾病首次出现地区,因此对于登革热疾病的防控对策实施效果不佳,同时人们欠缺防控意识,对于登革热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引发疫情肆虐。本文所选地区的人口比较密集,具有大型市场和商场,同时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升高,居住环境比较恶劣,卫生条件不理想,属于蚊虫滋生的高发地区,同样为登革热疾病的传播提供便利条件,社区等相关部门对于登革热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防控宣传措施不到位,居民对于登革热防控意识较差,尤其是流动人口的防蚊灭蚊意识欠缺,十分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我们国家登革热疫情主要是因为病例输入和病毒输入造成传播,但是如果病毒媒介分布到各个地区之后,能够快速发展,在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病毒传播,引发疫情大爆发现象。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2016年登革热发病几率为288.13/10万,显著高于2017年30.38/10万和2018年1.81/10万,其中2018年登革热疾病的发病率最低,2016年登革热疾病的发病率最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近三年登革热的发病几率表现为逐年降低趋势,登革热疾病的发病时间段集中在9月份到11月份,由此可见,蚊虫较多的温热多雨季节属于登革热疾病重要爆发季节,同时登革热疾病倘若出现爆发,后续的2年到3年发病几率会不断升高,因此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登革热疫情致病病毒主要包含DEN1型和DEN2型,登革热疾病的多发人群主要为15岁到60岁人群,主要是因为此年龄段人群在日间外出活动更为频繁相关,日间频繁外出造成此类人群更加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引发发病。
登革热疫情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开展综合性防控对策,利用卫生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强化登革热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于部门负责人提供登革热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可以做到及早发现并且防控疫情。针对卫生不达标的地区开展环境整顿、预警监控以及卫生政治措施,严格监督并且管理蚊虫杀灭和消毒工作,针对具有发病风险和已经发病的登革热患者,给予隔离和有效治疗,转化登革热疾病被动治疗为主动防控,在根源上切断致病病毒,能够减少登革热疾病的出现风险,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并且能够减少登革热疫情爆发期间的大量资金投入。文献资料显示,积极进行伊蚊防治策略,有效清除伊蚊滋生,控制伊蚊密度到正常范围之内,能够帮助减少登革热疾病的发病风险,防控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登革热流行病学给予监测非常重要,开展有效的综合性防控对策,能够帮助减少登革热疾病的病情爆发,延缓疾病蔓延,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