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飞
[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利用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5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实验组行手术室抢救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情况更好,效果更佳,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抢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临床意义明显。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145-01
创伤性休克属于并发症,在外科很常见,变化迅速,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患者出现此病症时,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控制病情,以此降低患者死亡率。临床对于创伤性休克的处理,主要以手术为主,而其手术室护理也尤为重要。本文以我院创伤性休克患者为例,探讨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开展,抽取此阶段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按照其就诊时间,成立为实验组(55例)与参照组(55例)兩组;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且经过患者家属同意。资料显示,参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显示为35:20,年龄极大值为59岁,极小值为23岁,平均年龄为(41.26±1.34)岁;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显示为33:22,年龄极大值为57岁,极小值为24岁,平均年龄为(41.15±1.42)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参照组运用基础护理方法,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配合医生进行操作。实验组运用抢救护理进行配合,具体措施为:(1)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准备好抢救需要的物品,谨遵医嘱,详细手术用品,合理摆放,方便医生操作;患者刚被送人医院时,护理人员要监测其生命体征,若其体温较高,对其实施物理降温措施,利用冰帽,保护患者脑组织,用耳罩包住耳朵,防止冻伤;(2)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家属情绪难免会紧张恐惧,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安抚,消除其暴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与理解;(3)病情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术中,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保持在每分钟4-6升,浓度为40%-50%;密切关注患者四肢情况、皮肤颜色,若其面色苍白,说明患者周围血管收缩;若患者四肢冰冷,说明其缺氧;若患者尿量每小时小于30毫升,要加快输液速度,大于30毫升,则放缓速度;对于疼痛难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适当给予镇痛剂治疗;(4)体位护理: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以仰卧最佳,将下肢抬高,保持患者回心血量充足,若患者体温太低,要调高空调温度,防止患者体温流失。
1.3观察指标:(1)护理效果;(2)护理满意度:以问卷形式调查,总分数设置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数据行SPSS17.0处理,计量用(x±s)表示,t值检验,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护理情况:表1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更快,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2.2两组家属满意度对比:见表2所示,患者家属更加满意实验组护理效果,与参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含有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代偿失调现象,由大量出血等情况所致,原因为患者受到暴力或脏器受损,患者临床表现为意识昏迷、皮肤干裂、脉搏细而快,血压水平也会下降,严重的缺血缺氧,会危及患者生命。此类患者在受伤1小时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期,需要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为了让患者恢复意识,保护其脏器功能。此时,抢救护理配合非常重要。基础护理只关注患者病情,护理措施单一,没有系统的方案,导致效果不佳。手术室抢救护理,坚持以人为中心,在基础护理上,增添了许多护理细节与内容,保证抢救流程的顺利进行,配合医生完成操作。抢救护理可以让护理人员依据流程操作,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让其理解治疗与护理工作,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生命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作出决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室抢救护理之后,其效果得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帮助患者在术后早日康复,体现了实验组方法的优势。在患者对待护理方法的态度上,实验组概率显示为92.73%,而参照组却只有76.36%,说明患者家属对抢救护理的效果更为认可,有利于增进护患感情。
综上所述,结合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其中配合手术室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改善临床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