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府的问题研究

2019-09-10 08:55李恩慧
学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要:从政府信息化战略到电子政务再到当今的智慧政府,政府管理越来越注重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智能治理。根据现有数据表明,我国智慧政府发展的不足之处体现在区域间电子政务水平差距较大、人工智能技术欠缺、决策不优化、安全保障系统较差等方面。建议我国在四个方面完善我国智能政府。一是在全国建立统一政务智能平台,包括两种系统,一种是面对公民开放的政务服务系统,另一种是面向政务部门内部的各部门联合统一的政务信息交流系统。二是要提高智能技术水平,三是进行智慧决策,四要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智慧政府;政务平台;人工智能

一、智慧政府的演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实施了政府信息化战略, 20世纪90年代,各国政府开启了“政府上网”行动,开始构建网上政府即:电子政府。政府开始重视对于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并开始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日益迈向数字治理模式,政府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起网上办事大厅,审批部门“在线集中”,审批流程科学化、标准化,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已经做到常规性、例行性事务电子化。信息传递高效便捷,从线下到线上实现部门整合,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017年7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到要关注智能政务。这表明了我国正在进入“智慧政府”时代,即以用户需求、服务应用为中心,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服务方式智能感知、主动推送,政务流程进一步精简,信息资源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信息数据共享度和开放度不断加大,助力政府智慧决策,大大降低行政成本的一体化、集约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现代治理模式。

二、我国智慧政府的不足

(一)区域间电子政务水平差距较大

根据公布的2015-2017年的数字政务指数排名,体现出省份之间的电子政务水平差距较大。另外,东部的数字政务水平远高于中西部。这些区域间的差异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于智能政务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条块分割制度结构下我国政府呈现出职责部门化、权力碎片化、服务裂解性局面。系统内业务流通,跨系统业务阻塞;本地区资源互通,跨地域沟通障碍,这对于当前简政放权改革、综合监管体系构建抑或跨区域协作治理而言,都是极大制约。我国在部分区域内实行了跨省的政务服务试点,但是仍没有全国性质的政务服务。不同部委间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之间也有较大差别。

(二)人工智能技术欠缺

近十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排名从未进入全球前50名。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在线服务指数、电信基础设施指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人力资本指数不升反降。电子政务需要信息数据资源的完整统一和必要的共享,而我国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我国的人才缺失情况严重,电信等基础设施也仍处于落后水平,智能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我国的政务仍旧处于电子政务的阶段,并且未达到十分完善的水平,要达到智能政务管理的水平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决策不优化

一方面政府决策存在着与公民和社会需要不符的情况。因为其收集信息的来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其决策并不能达到最合理有效的结果。另一方面政府决策也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公民沟通理解与交流的过程。电子政务时代,一定程度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政府开始注重数据收集,并预测公民的需求。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和数据量较小等原因,政府的决策仍旧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程度。决策过程也并不是公开透明,公民对于政府的决策仍存在不认同的情况。如果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就可以更准确的把握公民的真正需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做出即民主又科学的决策是目前政府应当考虑的。

(四)安全保障系统较差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全新的、较高的社会风险,如数据挖掘和算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数字鸿沟和数据垄断问题等等。智慧政府的运转需要建立起丰富的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使用时可能面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在不断的发展,但对于信息泄露实际上并不能进行自身技术上的抵御。人工智能在实际运用上也具有失控的潜在风险因素,一旦政府的信息平台泄露,会对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我国的安全保障技术,特别是政府部门的信息安保技术比较差。

三、对于完善智能政府的建议

(一)建立全国统一政务智能平台

1.政务服务系统

要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构建国家、省、市、县、镇五级畅通的网络支撑体系,建立全国的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包括企业注册、银行开户、许可证办理等多项内容。进一步的简化业务流程办理的手续,有效减少冗余、厚重和繁杂的中间环节,让公民足不出户,在网上就可以申请办理业务。形成申请人在页面上可以一个窗口申请,后台自动分散,多项同步办理,一站完结的流程。建立便于查找和使用的网上“一站式”服务,使公民和企业便捷地获取高质量的政府服务。

2.信息交流系统

要建立全国的政务信息交流系统,将各个部门纳入其中,只面对政府部门内部开放,包括公安、海关、工商、税务等。当然各部门在合理范围内相互配合,需要在权限上有合适的分配,不然容易诱发公民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以及政府的信息被他人盗取的风险。统一访问控制系统提供通用访问控制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提供对用户身份的统一权限配置和统一访问控制,使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权限应用。实现每个层级只能在自身的权限范围内访问相应的业务资源。

(二)提高智能技术水平

一切智能化的前提是技术水平的支持,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应当在信息化基础、通用、前沿、颠覆性领域,国家超前部署、企业集中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鼓励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大对类脑科学、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情感计算等基础领域的攻关力度。要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的人才供给体系,满足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对数字人才的迫切需求。另外,政府可以在购买公共服务中尝试购买本国企业提供的技术较高的人工智能服务,让人工智能逐步取代从事重复性强、危险系数高的劳动岗位。

(三)进行智慧决策

在随着我国政府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与整合,势必要实施数据新政,优化政府决策。首先,要提升收集数据的能力,通过对日常业务积累及部门互通共享的政务大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其次,对于提取到的大数据进行充分有效的分析,利用智能系统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智能系统对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实现政务流程的优化。建立由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参与型政府决策制度,辅助决策者更科学有效地决策和行动。同时向社会发布数据及开放决策过程,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止决策执行出现偏离,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决策过程,增强政府公信力。

(四)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在一开始就有“安全设计”的整体思路,而不是事后再去考虑。重要的系统,应当实施多种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来确保安全。在大数据时代的高风险社会环境中,努力降低风险,防止由于风险过大而产生危机,确保数据安全。要制定好应急系统,培养专门的修复人员,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例如,利用恶意代码智能检测技术,广谱反病毒查杀技术,机器学习、重沙箱技术,制定可操作的工控系统安全应急计划,限制远程访问,采用多元认证,对固件驱动程序进行签名等防御措施。并积极研发新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从技术层面提高安全保障的能力。

作者简介:李恩慧(1993-),女,漢族,河南平顶山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诉讼法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