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肉”为例探汉字衍变之源

2019-09-10 06:41:14余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探源汉字

余燕

摘要:汉字已至少有可证的三千余年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多次衍变、重构,有些汉字已不太容易分辨其源了——汉字有很大比例的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但从当今的简体字来看,有些已经从“形”上很难会意了。溯其源,会其意,对汉字研究来说,是个有趣也有意义的事——本文通过对“月、肉”相关字探源,回顾汉字的衍变。

关键词:汉字;探源;月;肉;衍变

大略认识一些简单汉字,在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时,大概是能会意的。比如“脾”,不知其音,也大略是知道是一个器官。比如“骥”,能知道这不是一种马的名称,也一定是与马相关的。但汉字由甲骨文到金文,从篆到隶,再由繁到简,历经了三千多年,经过多次衍变后,有很多字已经不太容易识别其原意了。比如同样是“月”字旁,或是带“月”与“月”有关的汉字,“明”字表明亮这是很易理解的,而“名”字是一个“夕”和一个“口”,如何跟名字相关了呢?“胃”字中的“月”为什么和“肉”有关?“愉”字这种组合,如何就表达了快乐的心情?

探究汉字的本源,是有意义的,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下面,以“月、肉”为根的汉字进行溯源。以此为例,寻找汉字衍变的规律。

一、“月”的本源及衍生

甲骨文的“月”是象形,画的是个弦月形状,一个弦和一个弧,里面一个短竖。后来弦和短竖经过几次衍变成了两个短横,弧变成了外框,就成了现在的“月”形。

“月”字除了表示月亮的本意之外,大多是用于表示光亮——如“明”字,将“日、月”两个“发光”的字整合,表示很亮的程度。再如“闲”,本字是“门”里面有个“月”字,表示从门缝里看到了月光,就是门有缝了,那就是有间隔、空档。所以后来衍生出了时间空闲的含意。繁体字的“闲”字,还是写“閒”,后来里面改成了“木”,失了本源。

表本意的字有很多。比如“望”字,从古形上看,是一个人站在土地上看月亮,然后想起了逝去的亲人。所以,是盼望、期望的意思。底下那个“王”字,本来是“土”上一个“人”,后来“人”变成了一横。再如“朝”字,左边是草丛中看到了太阳,右边是月亮——太阳刚出来,而月亮还没退,当然就是早晨。那为什么会有了朝廷(比如“上朝”“朝见”)的意思了呢?因为古代君王和大臣们是相当勤劳的,月亮还没有走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开始办公了。再看“庙(廟)”字,大棚下面一个“朝”字,本意并不是现在说的寺庙,而是上朝的地方。如《礼记》中“天子居大庙”,范仲淹说“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就是用的本意。后来衍生出寺庙的意思,是因古人上朝往往会伴有祭拜天地、祖先的活动。

还有一个与“月”关系密切的字——“夕”——这个字甲骨文是与“月”同字,到金文时将中间的短竖去掉专门用来表示“傍晚”。如“多”字,就是夜复一夜,所以为多;如“名”字,天黑了有人来访不能直接开门,所以要问一下“名”,从夕从口。

二、器官为什么会用“月”

有点文字基础的,都知道“月肉”这个偏旁,很多带“月”的汉字都与器官有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最早的甲骨文的“肉”字,画的是个带肋骨的肉形,其形状和金文、篆体的“月”完全一样——因为有这个同形的关系,就出现了这种文字现象。所以,“月”字旁的表器官字中的“月”,和月亮没有一点关系。“月肉”旁的“月”,其实是象形和会意。

比如“肩”字,“户”是画的与身体相连的“手”,和肉组织到一起,正好就是肩部;再如“肢”字,画的是身体分出来的枝杈,那自然就是人的手脚部分了。再比如“有”字,上面是“手”下面是“肉”,这其实是表达了一种古人很朴素的价值观——手里拿到肉了,就很骄傲自得,很满足,认为“有”;再看“育”字,我们经常說到“教育”这个词,其实“教”和“育”完全是两个意思,“育”是先天的血肉之养,就是一个母亲生孩子的形态,而“教”则是施教者拿着棍子(象形)敲打受教者,是后天之养。

三、讹变成为“月”的字

再简单说一些较特殊的字,虽然字里有“月”,但既不与“月”有关,也没有“肉”的意思,这些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在书写传承过程中,或是简化或是讹写产生的。在分析这些字的时候,我们如果不知其源,就不容易把握这些字的本意。在使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误用、误解。

比如“俞”字,里面“月”就和“月肉”一点关系没有,这个字本意是表示愉快的心情,现在这个意思的字加了“心”旁,即“愉”。为什么这个字会表示此意呢?原来,其中的“月”本字是“舟”,在甲骨文中与“月”相似,但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书写过程中,一部分与“舟”有关的字,写成了“月”——这就可以解释了,船在水(立刀)里顺风顺水,所以愉快。此类的字还有,“前、偷、逾、胜、朕”等。

再如“青”是表颜色的,底下的“月”是由“丹”字讹变而来;还有“朋”字,本来是画的大雁伴飞形态,把两个鸟的形态简化成了“月”。

以上,围绕“月肉”相关汉字的衍变,进行了简单的探源——对汉字进行溯源,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研究,对帮助我们正确使用汉字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值得研究的——汉字多达几万之多,本文只是通过一些例字为汉字的探源提供了一些思路,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朱炳祥.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J]. 江汉论坛, 1995(3):79-82.

[2]周超. 浅谈中国汉字与物体造型的关系[J]. 文艺生活旬刊, 2013(5):96-96.

猜你喜欢
探源汉字
剖析错解 寻根探源
对一则经典史料的探源与质疑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研教结合——以辛亥革命结局表述探源为例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
“草马”探源
寻根探源访安阳
中国火炬(2011年2期)2011-07-25 10: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