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羊城,炎热似火。8月21日-24日,100名有志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老师齐聚广州,参加了由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主办、家庭期刊集团承办的广东省家校共育指导师专业技能培训班课程学习。
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在家校共育领域资深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授以及在家校共育实践中走在前列的实战型专家进行授课。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执行董事、总经理杨世强在开班仪式上作了致辞。来自全省各地中小学、职校、教育机构的百余名教职人员参加了系统培训,并就“从家长学校到家校共育——广东家教40年经验与未来发展大家谈”的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培训结束后,所有学员成绩合格,获得《广东省家校共育指导师专业技能培训证书》,部分学员获优秀学员证书。
【课堂一览】
《积极共育原理:发展导向式家庭教育指导》
一一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 李季
李季教授如是说:“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三大教育支柱,而家校共育则成为重要的第四教育力量。”他主张推行发展导向式家庭教育。从“问题管教型”家教走向“发展导向型”家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只有发展和导向而没有问题和管教,而是指对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判断,解决的方式方法要科学和有效促进孩子自我成长。
《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家校共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 杨青
杨青博士和大家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角度下的情绪管理,她讲授了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以及对孩子进行积极干预的方法。比如亲子陪伴,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提倡的是有效的陪伴、有效的沟通,而孩子的兴趣也会随着年龄的不同发生变化,所以整个过程是持续的,需要不断付出努力,这才是积极的含义。
《基于成长导向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和实践方法初探》
——东莞市松山湖家庭教育促进会荣誉会长 邓国军
家里藏书丰富、组织过多次“父母学堂”的邓国军推荐了三本有关家庭教育的经典书籍给学员,分别涵盖“睿智的”家长教育学、“生命化”教育心理学、成长型思维模式三个方面。他还介绍了自己独具匠心的家庭教育实践方法,认为送给孩子的三件最好礼物是:一座家庭图书馆、一个家庭实验室、一个家旁的体育公园,利用身边的资源、简单的方法、平实的价格,培养健康和优秀的儿童。
《家校合作的现實困惑与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改进策略》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室主任蒋亚辉
作为研究家庭教育的理论专家,蒋亚辉认为,家庭教育是影响全体家庭成员成长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爱的学校。他全面梳理了共14个方面的最核心的家教知识,明确了家长和学校的责任边界。学校教育让人获得成功,家庭教育让人拥有幸福,双方应恪守各自的边界。而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包含家长教育,还包括亲职教育、子职教育和两性教育等。
《家校共育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基于“点亮教育”的理念》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教育局局长 梁刚慧
梁刚慧介绍了南海区狮山镇的“点亮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点亮,即通过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优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手段,激发师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引导师生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成就自我和激励他人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他通过狮山学校的一些优秀案例,如一位体育老师七年五次改变广东体育高考的评分标准、学生坚持写《童眼看世界》班级博客等,展示了“点亮教育”的“学研行”成果。
《体验式亲子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
——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吕广健
吕广健介绍了后天因素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其中依恋关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它决定了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亲子活动可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让家长和孩子受益,促进安全的依恋关系健康发展。依据心理发展的特征,吕广健介绍了室内治疗性亲子游戏的基本技巧,以及户外发展性亲子游戏活动的设计及注意事项。
《中国优秀传统家训的当代价值——以<颜氏家训>为例》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 顾作义
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家风家训有着深入研究的顾作义表示,《颜氏家训》是中国家教最具代表性、最具系统性的经典,它提出了家教的思想、原则、内涵和方法,遵循了教育的规律,契合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至今还闪耀着思想光芒,具有家风传承、先进思想、道德培养、知识启蒙、提高情商、维护生命等七大价值。他不仅从传统中汲取家教思想,还从现代科学角度科普了早期家教的科学原理,介绍了神经科学研究和大脑发育理论等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季、副会长刘树谦、副秘书长祁丽珠、麦志强以及学员代表涂南萍、毛文林、林家祥等
研讨会上,来自省家教会的专家和参与培训的学员代表就家校共育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未来的走向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祁丽珠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经历,分享了伴随广东的家长学校、家校共育一路走来的感触与思考。麦志强用“萌芽、功能混乱和专业化”等几个关键词总结了家长学校和家校共育的发展过程,希望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家校共育能有更好的发展。李季认为家校共育的状态首先应该是公共服务,其次是终身学习,然后是家校和社会在整合时产生的共生的、生态的、相互促进发展的状态,未来还可能是“智态”即智能状态的走向。刘树谦则提出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应该是“合伙人”关系,要实现目标统一、地位平等、功能互补、责任同担、成果共享等目标。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家庭教育部教研员涂南萍表示,经过对家校共育情况的梳理,学校从浅层合育发展到系统规划层级,经历了三种共育类型。中共惠州市惠阳区委党校理论讲师毛文林和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林家祥则从自身作为父亲的体验出发,提出了在实践中对家校共育的一些困惑。现场的学员也纷纷发言,畅谈自己对家校共育的认识和工作开展中的诉求,大家都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但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家校共育还存在诸多困惑,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家校共育指导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一一《孩子》杂志·家校共育版总编 祁丽珠
祁丽珠解读了家校共育指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知识和能力。她指出,指导师是协商者而不是命令者,指导的前提是尊重。同时,家校共育应该具有“双向互助、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一致、地位平等、理解沟通、全面促发展”等特点。家校共育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家长和老师,因为学习让每个人都获得不同的成长,其次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孩子好习惯——紧紧抓住好家风建设的时代脉搏》
——东莞市家风家训工作室 曹永浩
关注家庭、家风,是全球性、时代性的主题。曹永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系,总结出学生成长十字箴言:诚、雅、靓、善、正、文、巧、酷、勤、乐,用这十个字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且,曹老师还就如何指导家长培育优良家风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指导经验。
《儿童心理健康与家校共育》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攸佳宁
儿童心理健康包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攸佳宁针对儿童应该具备的人格特点,包括自律、责任感、好奇、韧性、接纳、合作等,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而在儿童的健康心态方面,孩子出现的许多问题,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问题、行为问题等,其核心问题都在于自我问题。攸佳宁就如何处理儿童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家校共育指导师专业能力与自我修炼》
一一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 张润林
张润林探讨了家校无法形成合力进行共育的几个原因,以及在家校共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家校共育既要指导家庭,也要指导老师。即指导家长做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为了孩子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同时也要引导教师为了教育主动与家长建立同盟,指导教师有效实施家校共育。
【学员分享】
如果只是看到学生的问题,那么就会处处出问题,如果转换思维把这问题当成机会,或者说是课题,那么这个问题就具有了导向性,也有了成长的意义。
——惠州市第四小学 陈海燕
老师们的讲座和实践,是在向畸形的父母之爱、糊涂的父母之爱喊停,是在警醒我们一一把握方向,最美的教育其实没那么难,关键是,您愿意为孩子去学习和改变吗?
——深圳宝安区官田学校 陈花丽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乃至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感。
——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 谢茵
不单是家长,老师也应该开展“发展导向式教育”,做个“成长导向型老师”。我们做老师不也是揭学生的短板、不也是对学生当头棒喝、不也是用问题性思维方式处理学生的关系吗?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着干、伤了学生的自尊,导致更大的隔阂……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有效引导。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丁小飞
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三点感悟:1.关注政策,唤醒学习;2.理论研究,顶层设计;3.前路有光,敢于去实践,共同为广东家庭教育这棵大树增光添彩。
一佛山市平洲二中 陈高虹
我认可成长导向、点亮教育的育人理念,更坚信“自成长”中唤醒的力量,我将会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尽最大的努力继续践行这一理念。
——深圳市水庫小学 方绮梅
碎片化问题管教式的育人方式让教师与家长只能跟着问题跑,成长导向式家校共育才能使得学校与家庭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系统规划儿童的人生成长,学生、家长与教师目标一致,地位平等,积极主动共同成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家校共育之火惠及每一个孩子。
一一深圳市弘雅小学 陈绮琳
成长是根本,良好的环境氛围必不可少,家中港湾,学校翱翔,家校共育,快乐成长;
成才是需求,美好的明天是每人的希冀,家中督促,学校引领,家校共育,学习成才;
成己是目标,最好的自己是成功的升华,家有思想,校有平台,家校共育,完美成己。
——东莞市望牛墩中学 范志武
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季在培训结束时表示,省家教会希望创造平台,让广东的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广东在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也正是有这个基础,作为教育人,我们有担当有责任将广东的经验做得更规范、更科学、更专业,对全国的家庭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文图: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