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婷
摘 要:“1+1”的前一个“1”是指课文,后一个“1”是指与课文内容有关联,主题相对一致的一篇或一组文章。这种“1+1”式的阅读方式是传统单篇教学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在关注学生对课本中某一篇课文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某一主题内涵的认知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在“1+1”中得到更好的效益提升。
关键词:1+1;主题一致;效益提升
1 紧扣主题选文,促进群文阅读有机聚合
“1+1”教学有效实行的基础就是为学生选择出质量高、内容又契合课文的一系列作品,围绕着共同的主题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刚刚投入使用的部编版课文的编排都是以同一主题的方式编写组合,教者应该着眼于编辑课文统筹编排的意图和思路,对同一类的文章进行删选,统筹,达到对语文教科书中课文内容、思想主题以及写作手法等的拓展和延伸。
例如,从主题单元的内容上着手,在深入研读主题单元内容、把握核心思想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名家推荐等媒介选择与教材中的文章有共通之处的一些篇目,使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如部编版语文书六上第二单元共四篇文章,分别是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以及习作《有你,真好》,单元的核心是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与精神”。语文学科的老师应该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学作品,或从课文的内容上补充相关聯的一些文本,为此,我补充介绍《表》《小约翰》两本童书。感受鲁迅对“我”,以及对所有儿童的关心。再如部编版语文五上第五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文章中体现了说明文的很多写作手法。在此,我为学生补充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等说明文,使学生对说明文有了更深的了解,使他们能够感知的资源进一步拓宽了。
2 依循认知规律,促进“1+1”教学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着他们的内容、核心价值、写作方法等要素组合排列的,是层层递进,有关联性的。在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篇一篇支离开来教,也不能将每篇文章之间存在的内部逻辑顺序打乱,而是应该依循认知的规律,遵循文章内部的结构特点,学生对一个单元文章的整天感知才能落实到实处。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文章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板块引领学生进行“1+1”的阅读。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师紧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首先凭借《古诗三首》带领学生在古诗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旨在为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铺垫。然后,教师围绕《青山不老》,感受老人为了绿化大山,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的高大形象。接着用《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激发学生说说对脚下的土地有什么新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有对地球、对环境的保护的责任感。我又在每一篇 课文学完之后,又加了“1”,最后,利用本单元的习作《学写倡议书》,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争取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达到对保护环境全方位的认识。教者要有整体性的眼光,根植于这一单元文本中的内部关联,适当调整教材中课文的前后顺序,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一步步迈进层层递进的关系中,充分达到“1+1”教学的整体效果。
3 设置问题整体化,促使“1+1”教学的相依相存
“1+1”教学离不开教材中典型的文本,借助高效问题的引领将孩子的思考方向引导到后面的一个“1”上来,让学生对“1”当中的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并整合。在“1+1”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教材中的课文前“1”,还是教材外的后“1”,对比性、延伸性、矛盾性的问题可以适当多设置一些,将两个“1”在横向对比中相依相存, 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
以“1”带“1”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将前“1”获得的一些知识或技能运用到后“1”上。如前文所提的鲁迅系类,单元重难点一: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少年闰土》借助原文理解,《好的故事》借助史料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借助资料及同类型文章理解,教师借助教材中《少年闰土》一文为重点,体会闰土的天真可爱、见多识广、勇敢机智。补充阅读原文《故乡》,将成年闰土与少年闰土作对比,理解鲁迅为何写少年闰土。感受鲁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讽刺,再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借助资料及同类型文章理解鲁迅,教师在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补充阅读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和阿累的《一面》,感受鲁迅先生对底层人民的关心,以及人们对鲁迅逝去的悲痛,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哪些地方融入了“我”的情感?进而总结在事件中融入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夯实阅读的感知力。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借助这一系列迁移性、类比性的问题, 在后“1”的补充下,学生越能理解当时社会是怎样的黑暗,人民是怎样的艰辛,这样也就越能理解鲁迅先生为何写这么多批评社会的文章,进而更能感受其高尚精神。
4 落实阅读策略,提升“1+1”的核心效益
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目的不是只是为了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领悟信息、运用信息,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让提升语文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部编版六上第一单元触摸自然系列,文章都要求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本并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还拓展了一些经典的现代诗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在“1+1”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前“1”和后“1”的异曲同工,完成本单元的重点:抓语言文字,品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5 结语
古语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1+1”教学避免了单篇教学的束缚和禁锢,学生们兴趣更浓厚,让更多的文本走近学生,达到高效的融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感受,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