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给孩子的散文》是著名诗人北岛和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陀联袂选编的最新作品。继《给孩子的诗》之后,北岛联袂文学批评家李陀,探勘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宝藏,采撷一个世纪的创作芳华,选编《给孩子的散文》,再度带来阅读的)中击。《给孩子的散文》收录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国现当代作家,所选篇目,无论文风、样式,还是内容、题材、立意。无一不体现了作家们的郑重态度与高妙技巧,也是后来者最佳的学习、摹仿典范。《给孩子的散文》中作家、篇目、版本的择选,都体现了编者北岛和李陀一以贯之、别具手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
与《给孩子的散文》相遇,孩子们的情感、美感、心性、知性,被如许精选的文字所浸润、滋养,一生都将受益匪浅。孩子们能通过《给孩子的散文》,领略散文的“包罗万象”,感受名作的巧思、大家的文心,进而体会世界的广阔、人生的丰富。
《给孩子的散文》的编选刊行,是对“五四”以来现代汉语散文成就的总结致敬,是对未来写作的热切期许。《给孩子的散文》也让孩子们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触摸经典、亲近文学。
“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给孩子的散文》作为开放性的经典散文选本,因编者北岛和李陀的眼光与热忱,品质的特出和优异,势必在汉语世界产生广泛、持久而巨大的影响。
【选读】
四位先生
老舍
吴组缃先生的猪
从青木关到歌乐山一带,在我所认识的文友中要算吴组缃先生最为阔绰。他养着一口小花猪。据说,这小动物的身价,值六百元。
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地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
有一天,我又到吴宅去。给小江——组缃先生的少爷买了几个比醋还酸的桃子。拿着点东西,好搭讪着骗顿饭吃.否则就太不好意思了。一进门,我看见昊太太的脸比晚日还红。我心里一想,便想到了小花猪。假若小花猪丢了,或是出了别的毛病,组缃先生的阔绰便马上不存在了!一打听,果然是为了小花猪:它已绝食一天了。我很着急,急中生智,主张给它点奎宁吃,恐怕是打摆子。大家都不赞同我的主张。我又建议把它抱到床上盖上被子睡一觉,出点汗也许就好了;焉知道不是感冒呢?这年月的猪比人还娇贵呀!大家还是不赞成。后来,把猪医生请来了。我颇兴奋,要看看猪怎么吃药。猪医生把一些草药包在竹筒的大厚皮儿里,使小猪横衔着,两头向后束在脖子上:这样,药味与药汁便慢慢走入里边去。把药包儿束好,小花猪的口中好像生了两个翅膀,倒并不难看。
虽然吴宅有此骚动,我还是在那里吃了午饭——自然稍微地有点不得劲儿!
过了两天。我又去看小花猪——这回是专程探病,绝不为看别人。我知道现在猪的价值有多大——小花猪口中已无那个药包。而且也吃点东西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又就棍打腿地骗了顿饭吃,并且提出声明:到冬天,得分给我几斤腊肉。组缃先生与太太没加任何考虑便答应了。吴太太说:“几斤?十斤也行!想想看。那天它要是一病不起……”大家听罢,都出了冷汗!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马宗融先生的表大概是,我想是一个装饰品。无论约他开会。还是吃饭,他总迟到一个多钟头——他的表并不慢。
来重庆,他多半是住在白象街的作家书屋。有的说也罢,没的说也罢,他总要谈到夜里两三点钟。假若不是别人都困得不出一声了,他还想不起上床去。有人陪着他谈,他能一直坐到第二天夜里两点钟。表、月亮、太阳,都不能引起他注意到时间。
比如说吧,下午三点他须到观音岩去开会,到两点半他还毫无动静。“宗融兄,不是三点有会吗?该走了吧?”有人这样提醒他,他马上去戴上帽子,提起那有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七点吃饭,早点回来呀!”大家告诉他。他回答一声“一定回来”,便匆匆地走出去。
到三点的时候,你若出去。你会看见马宗融先生在门口与一位老太婆,或是两个小学生,谈话儿呢!即使不是这样,他在五点以前也不会走到观音岩。路上每遇到一位熟人,便要谈,至少有十分钟的话。若遇上打架吵嘴的,他得过去解劝。有时把别人劝开,而他与另一位劝架的打起来!遇上某处起火,他得帮着去救。有人追赶扒手,他必然加入。非捉到不可。看见某种新东西,他得過去问问价钱,不管买与不买。看到戏报子,马上他去借电话,问还有票没有……这样,他从白象街到观音岩,可以走一天,幸而他记得开会那件事,所以只走两三个钟头。到了开会的地方,即使大家已经散了会,他也得坐两点钟。他跟谁都谈得来,都谈得有趣,很亲切,很细腻。有人刚买一条绳子,他马上拿过来练习跳绳——五十岁了啊!
七点。他想起来回白象街吃饭,归路上,又照样的劝架,救火,追贼,问物价,打电话……至早,他在八点半左右走到目的地。满头大汗,三步当作两步走的。他走了进来,饭早已开过了。
所以。我们与友人定约会的时候,若说随便什么时间,早晨也好,晚上也好,反正我一天不出门,你哪时来都可以,我们便说“马宗融的时间”吧!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作家书屋是个神秘的地方,不信你交到那里一份文稿,而三五日后再亲自去索回,你就必定不说我扯谎了。进到书屋,十之八九你找不到书屋的主人——姚蓬子先生。他不定在哪里藏着呢。他的被褥是稿子,他的枕头是稿子,他的桌上、椅上、窗台上……全是稿子。简单地说吧,他被稿子埋起来了。当你要稿子的时候,你可以看见一个奇迹。假如说尊稿是十张纸写的吧,书屋主人会由枕头底下翻出两张,由裤袋里掏出三张,书架里找出两张,窗子上揭下一张,还欠两张。你别忙,他会由老鼠洞里拉出那两张,一点也不少。
单说蓬子先生的那块砚台,也足够惊人了!那是块无法形容的石砚。不圆不方,有许多角儿,有任何角度。有一点沿儿,豁口甚多,底子最奇——四围翘起,中间的一点凸出,如元宝之背,它会像陀螺似的在桌子上乱转,还会一头高一头低地倾斜,如浪中之船。我老以为孙悟空就是由这块石头跳出去的!
到磨墨的时候,它会由桌子这一端滚到那一端,而且响如快跑的马车。我每晚十时必就寝。而对门儿书屋的主人要办事办到天亮。从十时到天亮,他至少有十次,一次比一次响——到夜最静的时候,大概连南岸都感到一点震动。从我到白象街起,我没做过一个好梦,刚一入梦,砚台来了一阵雷雨,梦为之断。在夏天,砚一响,我就起来拿臭虫。冬天可就不好办,只好咳嗽几声,使之闻之。
现在,我已交给作家书屋一本书。等到出版,我必定破费几十元,送给书屋主人一块平底的,不出聲的砚台!
何容先生的戒烟
首先要声明:这里所说的烟是香烟,不是鸦片。从武汉到重庆,我老同何容先生在一间屋子里,一直到前年八月间。在武汉的时候,我们都吸“大前门”或“使馆”牌;小大“英”似乎都不够味儿。到了重庆,小大“英”似乎变了质,越来越“够”味儿了,“前门”与“使馆”倒仿佛没了什么意思。慢慢的,“刀”牌与“哈德门”又变成我们的朋友,而与小大“英”,不管是谁的主动吧,好像冷淡得日悬一日。不久,“刀”牌与“哈德门”又与我们发生了意见,差不多要绝交的样子。何容先生就决心戒烟!
在他戒烟之前,我已声明过:“先上吊,后戒烟!”本来吗,“弃妇抛雏”的流亡在外,吃不敢进大三元,喝么也不过是清一色(黄酒贵,只好吃点白干),女友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穷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虫满床,再不吸两支香烟,还活着干吗?可是,一看何容先生戒烟,我到底受了感动,既觉自己无勇,又钦佩他的伟大;所以,他在屋里,我几乎不敢动手取烟。以免动摇他的坚决!
何容先生那天睡了十六个钟头,一支烟没吸!醒来,已是黄昏,他便独自走出去。我没敢陪他出去,怕不留神递给他一支烟,破了戒!掌灯之后,他回来了,满面红光,含着笑从口袋中掏出一包土产卷烟来。“你尝尝这个。”他客气地让我。“才一个铜板一支!有这个,似乎就不必戒烟了!没有必要!”把烟接过来,我没敢说什么,怕伤了他的尊严。面对面的,把烟燃上,我俩细细地欣赏。头一口就惊人,冒的是黄烟,我以为他误把爆竹买来了!听了一会儿,还好,并没有爆炸,就继续放胆地吸。吸了不到四五口,我看见蚊子都争着向外边飞,我很高兴。既吸烟,又驱蚊,太可贵了!再吸几口之后,墙上又发现了臭虫,大概也要搬家,我更高兴了!吸到了半支,何容先生与我也跑出去了,他低声地说:“看样子,还得戒烟!”
何容先生第二次戒烟,有半天之久。当天的下午,他买来了烟斗与烟叶。“几毛钱的烟叶,够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烟呢!”他说。吸了几天的烟斗,他发现了:(一)不便携带;(二)不用力,抽不到;用力,烟油射在舌头上;(三)费洋火;(四)须天天收拾,麻烦!有此四弊,他就戒烟斗,而又吸上香烟了。“始作卷烟者,其无后乎!”他说。
最近二年,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
刊于《新民报晚刊》一九四二年六月
【书评】
好的散文源自生活
夏丽柠
作家汪曾祺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散文不兴旺,很难说这个国家的文学有了真正的兴旺。散文如同布帛麦菽,是不可须臾离开的。”北岛和李陀将这句话引用在了他们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的序言里,用以强调散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少年的语文课上,记忆犹新的教诲便是“散文旨在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与其说是语句及行文结构存在的状态,不如说是散落在生活里的人生片段。而神不散,意味着将这些细碎收集起来,汇集成一种情感,以文字的形式发散出来。
本书共计46篇,按年代分,从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到80后作家李娟;按地域分,从地道的北京人老舍到定居香港的西西;按创作领域分,从诗人顾城到专栏作家毛尖……可见,选稿者的艰难抉择非比寻常,好稿很多,选是选不完的。
鲁迅的《好的故事》是首篇,的确有其惊艳之处。他说,“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而,他写下的竟然是一个“梦”。他所记载的梦,极其荡漾,宛若水波。场景从河心推移至河底,再从河底翻上岸来,充分体现了思绪里的“散”。可这一切被鲁迅比喻为“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待到小憩惊醒,他仍然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看似不着边际的描述与比拟,可读者却仿佛坠入生活的海洋,与鲁迅一起摸索生活的痕迹。
丰子恺的《野外理发处》和老舍的《四位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两篇。选前者是因为丰子恺是将漫画和文章都描摹得栩栩如生的人,读他的散文就像看见了他的画面,而欣赏他的立轴就像融入了生活本身。剃头,这么一件小事儿,在他的笔下却生出那么多趣味,他以一个“被剃者”的口吻描述着“小人物”任人“宰割”的心态。本来为人服务的“剃头匠”反而成了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在生活里,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是一个海阔天空的结局。其实,好的散文在生活里汇集、发酵,然后散发出春的气息!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觉得他的好,在于放低自己,他的本事是找乐,能在生活中的苦里寻到乐。如果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里的人物塑造符合小说的需要。那么,散文里写下的却是活脱脱的与他自己有关的生活。在《四位先生》里,他分别写了吴组缃、马宗融、姚蓬子和何容的生活琐事,都是些养猪、约会、写字以及戒烟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在老舍的笔下,那是笑料迭生的乐事。就拿吴组缃先生家的猪来说,他说:“假若吴先生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六百元啊,就是小猪的身价呢!
所以我说,阅读散文的舒服之处就在于,散文家们呈现的都是读者特别熟悉的生活场景,而且以一种“自由”的状态呈现。相对于严肃文学,我觉得散文总体上来说是最有能力去呈现生活本身的状态,它可以是优美的、短促的、深邃的和发人深思的。纵然生活万般苦,却也需要“正能量”。即便是萧红的《饿》,结尾也以“闭了灯,又满足又安适地睡了一夜”收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如毛尖的“痞”和李娟的“大咧咧”的文风也颇受读者欢迎。其实,仔细想想,她们与丰子恺和老舍神似一脉相承。这就是散文的魅力,它可以完美地呈现生活的无处不在。
至于本书的选稿,读者间颇有争议。认为所选的文章并不适合孩子阅读的大有人在。其实,我倒觉得选稿未必是大问题,只要每篇都是有特色的好文章。那么,“给孩子的散文”就是一个宣传口径的问题。这么想来,读者心里的忿忿不平也就该散去一些了吧。
【编者简介】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诗人、作家,曾用笔名:北岛、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作品被译为三十余种文字出版。1990年旅居美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李陀,1939年出生。原名孟克勤,作家、文学批评家。曾用笔名孟辉、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