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政治认同感培养的若干思考

2019-09-10 07:22雷正国
高考·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若干思考政治认同高中学生

摘 要:本文以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目前高中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特点,结合问卷分析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政治认同感培养的传统做法及不足,并对目前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学生;政治认同;若干思考

一、政治认同概念的提出及使用场景

关于政治认同一词,最早在国外提出并流行起来,我国对于政治认同的研究思路受到了国际学术的影响,国内最为学术界认可的概念就是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振清先生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出,“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觉地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1]

2017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2]政治认同开始在新课程标准中站稳脚跟,成为新一轮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风向标。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和稳固,一方面易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盲目激进者众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较差,分辨是非和看透事物发展的本质的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政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显得十分必要,政治认同需要对国家、社会、个人等诸多层面的积极认同和配合,用实际行动来体现,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才能完成。

二、目前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高一至高三年级800多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政治认同培养比较认可,比如周一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学生开始转变观念,由原来的奏国歌,到现在的大声唱国歌,带来的内心感受是截然不同的,90.3%的学生认为升国旗、唱国歌时内心充满自豪感。

学生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持明确的认可和支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学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公民、政府、人大、政协、民族宗教等政治话题,一方面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积极的价值取向。但总体来说,依然以高考为核心,内化程度较低,在社会与实践中践行的相对较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4%的学生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引领,也是非常认同,但是让阐述和自己相关的价值观时,学生不是很清楚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只会从头背诵24字价值观的内容。

对于政治课程的授课感受,83.2%的学生认为课程有难度,内容相对枯燥,希望教师上课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对于影响政治认同的因素中,53%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因素,21%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因素,还有16.2%的学生认为是网络因素。

三、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政治认同感培养的传统做法及不足

1.教学模式的固化,政治认同只是教师教案上的一个细小环节。

政治教师长期从事教学活动,政治教案书写由手写过渡到电子打印,再到无纸化办公,形势不断改变,但教学目标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停留在教师的教案和心里,默认或者是自我认为达到了相应的目标,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评价考核办法。课堂45分钟顺利结束,绝大部分政治教师只是自我感觉到完成了目标,和学生的内心感受有时候截然相反,评价无法跟进。

2.简单粗暴的量化评价,政治认同引起学生太多的反感。

日常教学中,能看到很多的和德育相关的量化评价表,如爱国,得四分,关爱他人,得三分,只是简单粗暴的一堆数字叠加,学生不明确,我觉得我爱国,得三分,你爱国,得四分,我这一分的不爱国你能具体说明么,不能,无法分辨,长期以往,一堆数字就是复杂的数字了,和政治认同就失去对接了。

3.教师个人素养以及对学科体系的理解差异,对于政治认同的培养心有余力不足。

政治教师拥有优秀的个人素养,是吸引学生的前提,政治学科有着严格科学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法律等诸多专业方面。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自我提升的学习时间会被压缩,阅读、新聞、时政等从繁重的课业中悄悄溜走,关注度不断降低,导致观点陈旧,分析时政热点不到位,再加之政治学科知识框架的不断更新,变化时刻存在,而很多老师仍然准备以不变应万变,落后是必然的,没有底气也是必然的。

4.教育文化氛围渲染单一,影响政治认同的浸润。

教育如果让学生感觉到,是最低层次的教育,高层次的教育是学生已经内心认可了,但没感觉到你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现在很多学校对于政治认同中的价值引领就是简单且呆板的文字表述,严肃过头的宣传展板,图案风格单一,或者校园一刀切整齐划一的文化墙,缺乏个性和创新。如不要随地吐痰,一个醒目的标语,学生基本不会理会,因为大家在小学就知道了,但我们在行动上为何不配合,是因为学生不认可这种宣传。有痰吐哪里,有无配套的分类垃圾桶,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教育都要从最人文和科学的角度去设计。吐痰小问题,但是折射民族大问题,再进一步,就是政治认同的大问题,政治认同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而不是高音喇叭的豪放对唱。

5.教育考试功利化需求迫切,用成绩和考试来代替内心政治认同感的培养。目前国内民众普遍认为,认为只要政治考试成绩好,政治认同感就高,很多

学生家长也把政治考试成绩当作是学生政治认同的唯一通道,和德育评价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混为一谈。唯分数论导致学生对于过程评价不在意,只看中结果,忽视量变的积累,殊不知政治认同也需要过程积累。

6.实践体验类课程缺失,安全责任事故频发,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层层加压,抑制了老师和学生对于实践探究类课程的组织和体验。为了学生人身安全,很多学校舍弃了实践体验类课程,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替代。于是乎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认知通道被全部关闭,学生只能学间接经验,和政治认同相关的各类经济、政治活动学生无法亲身体验,认同指数急剧下跌。

四、未来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感培养的建议

1.积极配合新课程改革,用课程改革及相关评价引领政治认同。

学校需顺势而上,用课程标准统领教学和考试测验,严格遵守课程标准提供的评价原则,教学效果不仅要通过学生当下的考试成绩来体现,同时也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且不会遗忘的关键能力。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科素养的整体要求,创建科学系统人文化的评价标准,让考核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新课改中,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认可和重视,学生才会对政治科目真正重视起来,政治认同就逐渐形成并升华。

2.改变传统的打分式量化评价,采用过程性文字评价引领政治认同。

重点消除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但是我的分比你高,我就比你爱国的畸形理论。无论是政治课教学,还是德育评价,都要重视过程性积累和评价,严禁以分数代替过程,多发挥文字的温情魅力,虽然工作比较繁琐,但是一旦出现评价,要让学生从内心认可教师的教学,认可自己获得的成绩,能客观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从根本上消除分数阶层带来的负面效应。

3.提升政治课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用广博的知识和伟岸的人格引领政治认同。

教师个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正面影响,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政治课老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严谨的人格魅力,会吸引大部分学生认可我们为人,认可我们的学科,进而对国家社会的大政方针政策产生认同。政治学科体系框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快速更新,教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科框架,这样,政治课教师才能理直气壮地上好课。同时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接受新事物,防止知识陈旧,观点乏力,说教无趣等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因素出现。

4.改变学校文化氛围单一的状况,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政治认同。

长期以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是所有教育者都知晓的,价值认同在这里没有发挥作用,建议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古论今,给学生一个传承文化的机会,用文化作为价值引领,让学生喜欢政治学科,进而促进政治认同。

5.克服教育考试功利化,用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政治认同。

考试只是检测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政治认同关键是归属感的培养,基本无法实现通过考试评价。日常教学,如存在文理分科的情况,就有学生政治成绩很好,但是必须学理科,因为学生从内心深处无认同感。于是考试无法真正提升政治认同,就成了现在比较尴尬的一种场面。在文理不分科的时代,也有大部分学生放弃政治,选择历史或者地理学科。实用和功利走在了政治认同的前面,政治学科的学习内容对政治认同产生巨大的推力。幸运的是,政治教材一直在不断跟进时代,不断贴近学生生活,有理论,有实践,有综合探究,正在逐渐克服只要简单记忆就可以获得高分现象,也杜绝了体育老师上政治课也不差的笑话。

6.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实践体验类课程,在实践体验中培养政治认同感。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大量开发的黄金时代,政治实践类课程也要迅速占据有利地位,配合目前流行的研学旅行,将学生带出学校的小课堂,进入社会的大课堂,在实践中体验中获得认同。如开两会的时期,积极利用各类资源,组织学生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了解人大代表的工作状况,组织学生参与新闻发布会,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等。教师讲十次精准扶貧的知识材料,不如带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调研了解贫困户的一天生活。没有对比,就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要认同党的政策的正确性,从基层的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感受,要认同政府工作的实效性,从社区网格员的生活中去体验。教师的讲解也许没有问题,但是无法长久获得共鸣,实践体验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一次实践,也许终身记忆犹新。建议开展实践活动要做好安全备案和应急预案,各类保险,法律顾问等全都覆盖,实践的热情与安全的措施相配合,政治课绝对可以诗意,也可以远方。

参考文献

[1]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10-111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7年版),2017.4-5

作者简介:雷正国(1981.1-),男,汉族,甘肃庆阳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若干思考政治认同高中学生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若干思考
有关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小学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