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娟
民间游戏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它们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底蕴深厚,在锻炼孩子的体质和心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民间游戏作为新的元素,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能彰显出民间游戏活动的教育意义,又能丰富其课程内容,最终实现推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幼儿园引入民间游戏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数都是需要参与者在跑、跳、钻、走等动作的结合下完成,特别是一些益智类游戏,能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由探索、大胆想象,不但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心智。比如,“跳房子”是在单脚和双脚的交替跳中进行,使幼儿的全身都得到活动;走“独木桥”能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等。
2.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特质的发展。大多数的民间游戏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配合、协商、竞争、争执、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幼儿们在这些行为中,交流、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抗挫折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得到提升,从而使他们的社会性特质得到发展。
3.能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民间游戏具有相对随意性的特点,种类繁多、易于接受,使用的材料简单,不受场地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能在条件受限的时候,作为正常的课程填充。比如,停电的时候,计划的活动不能进行时,民间游戏可以作为替代;当孩子对常做的游戏有厌倦心理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增强新鲜感。
4.有助于幼儿和家人的交流。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它是在一代一代人中间传递下去的,同一个游戏,孩子在玩,爸爸妈妈也玩过,甚至爷爷奶奶的童年里也存在,所以,幼儿们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也能找到“玩伴”,可以继续游戏。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孩子和家人的感情,满足幼儿在这以时期对亲情的需求,这也有利于他们建立情感上的安全感。
二、引入民间游戏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首先,游戏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不能盲目选择,否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产生不好的效果。比如,小班的幼儿大肌肉动作迅速发展,但动作协调性较差,像“丢手绢”这样简单的跑的游戏就比较适合,如果老师选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容易使他们在追跑中摔倒,甚至受伤,所以不可取;大班的孩子肌肉力量和协调性都明显增强,可以选取“跳皮筋”“编花篮”等游戏,若过于简单,就无法激发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另外,选择游戏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季节和天气。
2.差异性原则。遵循差异性的原则,就是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比如,同一个班里的孩子,有的力气大、个子高,就让他做“母鸡”去守护“小鸡”们;有的奔跑速度快,就让他做“老鹰”;有的孩子文静柔弱,就不要强迫他参加运动量大的游戏。总之,就是要选择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游戏,切忌在游戏中违背了孩子的个性和天性。
3.适量性原则。民间游戏在幼儿教学中有其优势,但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局限性大,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引入民间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适量、适度,只能作为幼儿课程的点缀和补充,且不可替代教材和大纲内容,上升到主体地位。那就是越俎代庖、适得其反了。
4.趣味性原则。选取的游戏必须是有趣的,作为幼儿教育素材,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幼儿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只能依赖于趣味化的形式去吸引他们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了参与的意愿做基础,才能使各项发展走向可能,才能使能力的提高不再是空谈。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收集游戏素材,整合游戏资源。引入民间游戏的第一步,当然是收集游戏素材。幼儿园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民间游戏素材的源头活水,幼儿教师要深入到周围的人中间,向他们学习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只有教师在对民间游戏充分认识和了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利用民间游戏活动开展幼儿教育,才能找到民间游戏活动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点,进而推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精力和时间有限,教师可以直接向幼儿家长征集。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设计中来。让家长回忆自己童年时常玩、爱玩的民间游戏,并且通过讨论,选择孩子可能喜欢的民间游戏活动。在收集的大量游戏时,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整合,选取适宜的为教学所用。比如,有的家长会提出“丢沙包”游戏,幼儿教师可以在了解丢沙包的游戏规则与游戏策略后,分析这些规则和策略哪些适合学生,哪些不适合学生,并和家长讨论此民间游戏对于幼儿身体能力提高与心理素质提升的积极影响。
2.改编游戏内容,创新游戏玩法。虽然很多民间游戏本身就适合幼儿们玩耍,但也不能完全遵从“拿来主义”,直接照搬。民间游戏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和长期性,因而会存在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所以,在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间游戏素材后,除了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外,还要对游戏的内容进行改变,对游戏玩法进行创新,使民间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都有所提升。比如,很多民间游戏自带的儿歌、童谣,内容陈旧,古话方言较多,一来孩子们很难理解,二来用普通话演绎时节奏感和韵律感变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编,赋予其新的内容,使之与时代接轨,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相适应。比如,“拉大锯”的游戏,里面的童谣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讓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这样的内容太传统,不符合幼儿们的生活认知,教师可适当改动一下:“大红旗,小红旗,幼儿园里玩游戏。排好队,都注意,看谁没有站站齐。站不齐,不让去, 赶紧左右比一比。”这样的改动既保持了该游戏的特色,又使其具有了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结合教育主题活动,引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引入民间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扩大他们的认知,这也是幼儿教育的目的,所以,把教学内容和民间游戏结合起来,是最完美的引入机制。因此,幼儿教师在上课前要将民间游戏与幼儿课程标准进行有机地整合,使幼儿们在玩乐的同时,能获得在能力和心智上的提升,才算是成功的引入民间游戏的案例。主题活动的创设有多种形式,可伴随节日进行,比如在元宵节时,让幼儿在家里做灯笼,并在灯笼上贴上简单的谜语,带到幼儿园后举行猜灯谜的游戏。这样一来,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元宵节中的传统民俗,动手又动脑,既使身心得到锻炼,还能对该节日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不但能提升幼儿和父母间的亲子关,对家园合作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常用的亲子舞、亲子操,民间游戏也不失为亲子活动的良好形式。亲子舞之类的节目,观赏性是很好,但是需要长时间的排练,有的家长工作忙,可能抽不出那么多的时间,这样的亲子活动如果经常举行,就会给家长带来负担,这也就违背了亲子活动的初衷。像拔河、跳大绳等,既热闹,组织形式又简单,需要的物品也少,可以弥补大型活动的不足,适合被小型的亲子活动,或条件有限的幼儿园中采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民间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成效,还能让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源,整合幼儿课程,积极引入民间游戏,创新教学形式,推进幼儿教育的丰富化与多彩化。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