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霞萍
摘 要:作为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生物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不少教师还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这不仅无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针对此现象,则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实践及研究
不少高中学校在生物教学中还在应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满堂灌”,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挥主体作用,长期以往,不仅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还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基于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则必须要改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满足新课程要求。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积极分析教学对象
对于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之前,都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此工作中要对学生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分析,掌握教材重要知识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对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讲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能够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指导方向,而在这其中,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学目标的驱动下而进行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教学目标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有效选择教学手段
在开展生物教学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确保教学手段的合理性,教师则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所选择的教学手段的实际应用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保证学习效果。二是,教师选用的教学手段必须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效果;三是,教学手段的选择需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二、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之所以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主要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生物教学效果。而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就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作用,通过对肢体和语言等形式,鼓励学生学习,以此为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节知识的理解,教师可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展语文教学,如:病毒的DAN注入大肠菌后,不仅住别人的,还要用别人的,到了最后还要拆除人家的房子,真是没有良心。通过这种带有幽默性的表达方式,不仅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还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病毒DNA。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一般来说,高中生在课程学习中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而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中则可借助学生这一特征,进行教学。具体如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相关教学资料的掌握,还要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期间,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性,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比如在学习“呼吸作用”课程中,教师首先要学生自己对人们为何在剧烈运动后感觉浑身肌肉酸痛进行思考。二是,教师还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调动,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相关的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式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应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因而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新课改需求,深入探索教学方式,如合作讨论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生物教學中的应用,让教师从原先的叫兽者转变为指导者和监督者,而学生则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够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促使其在生物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而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而合作讨论教学方式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还极大的提高教学质量。因而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不断改进和调整现有的教学策略,以此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其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高仁燕.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81-182.
[2]孟凡龙.论证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6,32(09):19-21.
[3]王川.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153-154.
[4]徐明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