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刚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药量等指标相对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可能,降低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选用。
[关键词]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中图分类号]R587.2;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090-01
糖尿病作为临床覆盖面较广的一种基础性疾病,其在发病后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较大的损伤,从而使得其他疾病的发生可能性提高。肺结核作为近几年来诱发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这类疾病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且治愈难度较高。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在治疗的过程中,既需要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控制,又需要尽可能缓解结核对机体的影响。胰岛素作为临床血糖控制的最佳药物,其在用药方案上的不同,会使之治疗效果不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4~76岁,平均年龄(56.29±2.31)岁,糖尿病病程1~19年,平均病程(6.8±0.2)年;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56.20±2.65)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病程(6.7±0.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患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以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选用胰岛素药物来进行输注给药,于每日饭前30min对患者进行给药,剂量需要以患者的病情为根据进行调整。
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将胰岛素总剂量的50%-次性对患者进行皮下输注。剩余的胰岛素药物,需要于患者三餐前的进行输注。
在胰岛素给药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以利福平、异烟肼等为主。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不可使用其他降糖药物,保证对患者的饮食干预正常化。
1.3评价指标
1.3.1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血糖指标正常化;有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指标趋于正常;无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
1.3.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低血糖发生次数,同时对其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觀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药量等指标相对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生会使得患者机体功能存在一定的紊乱现象,以血糖指标偏高为主要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眭的症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肾病、眼病、。肺结核、感染等均为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典型合并症。由于其发生原因的特殊性,在治疗难度上也相对较大。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的诱发,会形成—个恶性循环,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尤其是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使得糖耐量下降,肝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提高,糖代谢紊乱现象越加严重。基于此,在临床治疗时,必须要保证血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胰岛素作为临床糖尿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其在行常规输注给药时,效果较差。随着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对其行连续性皮下输注的治疗效果更好。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胰岛素的使用量上得到了控制,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连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可能,降低胰岛素用量,值得临床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