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楠
摘要:土壤环境对农产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引起了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加强土壤环境的质量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优化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质量监测研究;生态环保
ABSTRACT: Soil environ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opulation growth, soil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soi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an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quality monitoring research;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土壤资源是我国生态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影响环境质量的同时,对于土壤环境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我们所讲的土壤污染主要指的是在人类开展日常活动或一些生产活动时使有害的物质进入土壤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土壤性质,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土壤环境出现破坏的现象。土壤资源受到污染的类型包括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人为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由于土壤环境在受到污染之后不会立即表现出来,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随着有害物质在土壤环境中越积越多,通过食物链的形式由植物最终转移到人体,也可以通过能量循环及水循环的方式影响人类。当发现时为时已晚,且土壤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很难恢复,恢复过程需要很长的周期,耗费资金量大,因此做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避免后期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显得尤为重要。
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分析
1.1监测制度不完善。
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中,由于环保机构不够健全,尤其是县级地区未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相关仪器、设备的投入及人员配备均相对较低,导致环境监测能力差。另外,国内对土壤环境关注较滞后,相比于水、空气的治理,土壤治理中国家投入的资金、财力、物力等较为欠缺,导致土壤监测、保护处理效果差。同时由于土壤科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专业人才少,技术水平偏低,引起土壤环境的管理欠缺,部分物质的监测值受含量过低影响,无法进行顺利开展。
1.2土壤环境监管几乎没有资金保障
与空气环境和水环境不同,土壤环境不具流动性,不均匀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在土壤环境监管与保护方面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但现实情况是,最基本的土壤监测、监察和保护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土壤环境监管处境维艰,运转困难,工作量又相对较大,更无法吸引具有一定素质的专业人才。
1.3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我国对土壤污染的危害认识较晚,在法律体系中相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及制度较少;同时土壤污染的系统性研究不足,针对不同特征的土壤质量监测规范技术及标准规范尚不全面和规范,并且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
1.4缺乏对保护土壤环境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潜伏性、隐蔽性,人民群众及企业业主对该方面的污染危害认识不足,特别是污染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排放超标的污染物;部分有模糊认识的企业或者工厂甚至铤而走险,在夜间偷偷排放严重超标的污染物,这些行为均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元凶,尤其是集中大量排放污染物,易出现恶性污染事件,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损害国家的利益。因此,尽管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的大力宣传,但仍然有大部分公民和企业业主缺乏对保护土壤环境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我国在土壤环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
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优化措施分析
2.1土壤监测制度的优化完善。
加快对国家土壤污染现状的本底调查,细化土壤污染状况分类,制定系统性强且针对性准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及评价方法,保证对应监测制度满足土壤现状需求。国内已有部分地区进行土壤数据库的建立,保证对应监测制度的优化调整,但是整体污染状况仍较为严峻,需要引起相关环保部门的重视,对监测体系、监测制度等进行精细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调整,便于当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实现土壤环境有效治理的最终目标。
2.2完善资金投人机
土壤环境监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保证土壤环境监管运行经费,形成稳定长效的土壤环境监管资金保障机制尤为重要。鉴于土壤环境监测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有必要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专项资金渠道,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2.3完善土壤环境法律保障体系
补充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快对土壤污染程度及造成影响及深远程度的研究和分级,严格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主体的处罚和处置,尤其是针对造成污染后进行修复和治理标准需尽快明确。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工作, 扩大其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
2.4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土壤污染特征性强,类型多,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方法必须因地制宜,针对性强。目前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包含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生物修复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壤污染治理中,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對于治理生物污染时,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抑制病原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而对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来说,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吸附、转化或降解污染物质。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吸附累积的特点,进而达到除去污染物质的目的。化学修复方法包含改良剂法、淋洗法等。其中,改良剂能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淋洗法能用于治理因放射性物质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整治大面积污染地区。
参考文献:
[1]胡鹏杰,吴龙华,骆永明.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场地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与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 3(23):39-42.
[2]万本太,蒋火华.关于“十二五”国家环境监测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1):5-8.
[3]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3):116-120.
[4]谢寅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 01 4 (0 3).
[5]李国刚.中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 00 5 (01 ).
(作者单位:伊犁州生态环境局巩留县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