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贤 贺彩平
一、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范围是博爱县所辖的全部行政区域内的农用耕地,共包括9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土壤采集时期为2017年上茬作物成熟收获后和下茬作物未施底肥前的土地休闲时期,保证所有样品在14天内采取完毕,采样时避开雨天。
土壤采样点布设于各区域的大田、园地和林地中,大田和林地土壤取样范围均为表层0~20 cm,园地土壤取样范围为0~60 cm。各区域不同类型耕地分别采集4~6个子样品,林地2~3个子样品,园地4~6个子样品,共采集土壤样品1375份。子样位置采用GPS定位,50~100 m为1个子样,长方形地块采用S型取样,正方形地块采用X型取样。采样方法采用铁锹挖坑,竹片取样。采样时尽量避开新堆积土壤及垃圾污染区域。
土壤样品采集完成后将样品风干,过20目筛,研磨加工后送往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测定硒质量分数。测定方法为X荧光光谱法,检出限0.05×10-6。农作物样品测定方法相同。最后将所得资料回笼、整理、分类,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建立硒质量分数的基础数据库。
二、结果与分析
(一)土壤硒质量分数在全国、全省的地位
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博爱县土壤硒质量分数均值高达0.662 mg/kg,是全国土壤硒质量分数均值的2.28倍,是河南省土壤硒质量分数(0.215 mg/kg)均值的3倍,在河南省和全国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全国其他富硒地区(湖南省桃源县、湖南省新田县、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四川省万源市、江西省丰城市)相比,博爱县土壤富硒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仅低于湖南省桃源县。
(二)土壤硒质量分数的分级和分布
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发布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2016)和以往的一些研究,笔者们对含硒土壤的分级制度进行了改进,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级硒,即硒质量分数过剩(>3 mg/kg);2级硒,即硒质量分数高(0.4~3 mg/kg);3级硒,即硒质量分数适量(0.175~0.4 mg/kg);4级硒,即硒质量分数处于缺乏边缘(0.125~0.175 mg/kg);5级硒,即硒质量分数缺乏(<0.125 mg/kg)。其中,我们把2级硒又分为3个级别,分别是2-1级(0.4~1 mg/kg)、2-2级(1~2 mg/kg)、2-3级(2~3 mg/kg)。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博爱县富硒土壤分布甚广,面积达到10 922.07 hm2,占耕地面积的68.52%,大部分地区属于富硒土壤,而且全部处于质量分数高和适量范圍。在10个调查区域中,金城乡的富硒土壤分布最广,耕地面积高达2 696.96 hm2,其次是孝敬镇1 990.54 hm2,紧随其后的是寨豁乡1 421.76 hm2;其他依次分别是磨头镇、清化镇街道办事处、柏山镇、许良镇、月山镇、博爱农场、鸿昌街道办事处。
(三)土壤硒质量分数的差异
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全县土壤硒质量分数均值为0.662 mg/kg,各地区间土壤硒质量分数差异较大,但均达到了富硒土壤标准且处于较高或适量水平。其中,寨豁乡土壤硒质量分数最高,可达2.95 mg/kg;金城乡土壤硒质量分数最低,均值为0.352 mg/kg。
(四)土壤硒质量分数与成土母质的关系
土壤硒质量分数与成土母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全县各地区的土壤类型分布有所不同,相应的硒质量分数存在差异。金城乡、孝敬镇属于沁河冲积平原,土壤种类齐全,特别是紧砂土、轻壤土、沙壤土分布面积较大,而相应的土壤硒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均值分别为0.352 mg/kg和0.364 mg/kg。磨头镇、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博爱农场均属于沁河冲积平原与太行山冲积平原的结合部,土壤类型以中壤土、重壤土为主,相应土壤硒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0.412 mg/kg、0.455 mg/kg和0.422 mg/kg,处于中间水平。月山镇、许良镇、柏山镇和鸿昌街道办事处属于太行山前冲积扇,土壤类型主要为重壤土,土壤硒质量分数水平较高,均在0.75 mg/kg以上,最高达到0.986 mg/kg。寨豁乡、月山镇部分、许良镇部分、柏山镇部分属于太行山区,成土母质复杂,土壤硒质量分数最高,均在0.98 mg/kg以上。不同区域之间的硒质量分数差异与面积分布不均衡的表现,为后期产业化分布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依据。
三、结论
调查显示,博爱县有丰富的土壤硒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富硒农产品的要求进行大力开发,高标准规划建设富硒产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博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合理规划发展富硒产业对博爱人民和政府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