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泰晤士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大赛,要求参赛者提出足够大胆的、现实能够操作的作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马克夫妇经营着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他们大胆提出了建造全球最大摩天轮的设想,并提供了设计小样,最终通过专家评审立项,由伦敦市政府出资建设。
16个月后,一座偉大的建筑——“伦敦眼”闪亮矗立在泰晤士河面上,引来世界惊叹,也给伦敦市政府带来了巨大收益。一年后,鉴于收益可观,伦敦市议会决定,让这座计划运营5年的建筑再运行20年。相关人员找马克夫妇咨询可能性,马克夫妇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没有问题。”
一日,“伦敦眼”收到超级订单,一所学校为了50年校庆,计划全校800名学生同乘摩天轮。运营公司有些犹豫,“伦敦眼”自运行以来,最多同时坐过317人,800人的数量,“伦敦眼”能撑住吗?况且公司查了一下天气,当天有大风。运营公司又来咨询马克夫妇,马克夫妇立即回答说:“没有问题。”结果,当天真的安然无恙。
3年后,运营公司为了扩大规模,计划招入一批股东,虽然许多公司都愿意入股,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这个庞然大物需要不停地旋转,而且是长久运行,金属疲劳的问题怎么解决?征求马克夫妇的意见时,二人同样说:“没有问题。”
随着咨询的不断提出,马克夫妇有点坐不住了。这天,他们召开了一个奇特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现场摆着一台电脑和重达数千斤的档案材料。马克对记者说:“我们要打造一个跨时代的建筑,就要有跨时代的计算,为了它,我们共做了3700万次风险计算。你们所有的疑问我们都预想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数据支撑,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说完,现场一片掌声。
至今,“伦敦眼”依然惊艳着泰晤士河南畔,这座曾经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早已成为伦敦地标性建筑。有人说,这座令人惊叹的建筑是数学上的奇迹,而奇迹背后的力量,正是创造精品的匠心与追求。
(摘自《辽宁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