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的学问

2019-09-10 07:22游宇明
华声文萃 2019年1期
关键词:陈平世家丞相

游宇明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记载:汉文帝亲政后,召见左丞相陈平和右丞相周勃。他先是问周勃:“天下一年判多少案子?”周勃回答:“不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钱谷出入是多少呢?”周勃还是说不知。皇上又将同样的事问陈平。陈平说,“(它们)各有负责的人”。皇上问:“负责的人是谁?”陈平答曰:“皇上想知道每年判决多少案子,可以询问廷尉;想了解钱谷之事,可以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既然这些事都各有为主的人,那要你这个丞相干什么呢?”陈平回答:“丞相……对上辅佐天子,对下镇抚四夷诸侯、亲和百姓、监督官员各司其职。”皇上大为赞许。周勃自知其能力远不如陈平,不久即称病请免自己的职位。

其实,事情有着出人意料的另一面。司马迁写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这样记载:“……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此段告诉了我们周勃辞官的另一种原因:避灾免祸。

皇权时代,几乎所有的高官都处于周勃式的两难处境中。一方面,传统中国是非常世俗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官、名、钱。官越高、名越大、钱越多,越意味着成功。士子们读书、带兵、侍奉皇帝,无不围着官、名、钱打轉。另一方面,一个人官职越大,与皇帝打交道的次数越频繁,嫉妒的人也越多,越容易蹈危陷险。周勃幼而好武,是个粗人,却并不愚蠢,明白功高震主可能大祸及身之后,自然以能力不够为借口作别官场了。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陈平世家丞相
烟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陈平过河
与敌人“坦诚相见”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丞相何故发笑
萧相国世家1
慧眼识陈平
该命什么题?